藕斷絲連的飛白,閃轉騰挪神祕筆法,揭祕林散之如何成就草聖之道

在行書和草書的書寫中,有一種重要的筆法不可或缺,即“飛白”。書法藝術作品中出現飛白,是書法之美的重要看點之一。

  • 飛白,顧名思義,用筆飛快一撩,或以枯筆輕輕掠過,使所寫的筆畫線條呈毛絲狀而顯墨淡,以區別其他線條黢黑的實墨色。
  • 下圖為蕭嫻先生所作鏡心,其中除第一個字“雲”中有多處使用飛白筆法,後兩字筆畫中局部也有飛白呼應,使整個畫面黑、白、灰相間,色調柔和,卓然有致。
藕斷絲連的飛白,閃轉騰挪神秘筆法,揭秘林散之如何成就草聖之道

“雲”字寫出飛白,使整個字的墨色產生陰陽變化,極大強化了藝術感染力

飛白,是如何被寫出來的呢?無非兩種可能性

  • 一種可能性,當筆畫中墨近枯竭,或用很快速度行筆,就會出現飛白的效果,這種情形下,一筆之中,墨痕絲絲縷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現象,亦或是書家有效控制行筆速度的結果。
  • 這種飛白效果的優點不僅能彰顯書寫的韻律感;更能讓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氣韻貫通,自然流暢。
  • 這種飛白的一般寫法相對比較容易,但很難完美。放大細節,取上圖第一個字“雲”為例,飛白筆法本身仍有些許不盡人意之處,對大多數書法家來說,進一步追求完美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飛白的呈現效果很難被人為控制,具有極強的偶然性。
藕斷絲連的飛白,閃轉騰挪神秘筆法,揭秘林散之如何成就草聖之道

兩處飛白,一短一長,一矩形一三角形,相映成趣,但筆法稍顯粗略


  • 那麼幾近完美的飛白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 更完美、更高難、更藝術的飛白效果,只可能是作者通過高超的書寫技法,控制好筆的含墨、含水量,刻意寫出來的,而不是撩出來或是掠出來的。這是第二種可能。
  • 寫出飛白是頂級書法高手的筆法絕技之一,換種說法,只有寫出來的飛白才有可能晉級到頂級草書行列。
  • 在這種書寫功力支持下,寫出來的筆畫飛白和牽絲應帶的飛白效果,需要書傢俱有超級老辣的筆力和書寫時高度的精神灌注。如此高級的技法是大多數書法家也難以企及的,至少也是難以做到次次成功的。
  • 下圖這個“晚”字取自林散之先生所作草書《杜牧山行一首》,整個字所有筆劃都帶有飛白筆法,是枯筆求潤的成功範例。

藕斷絲連的飛白,閃轉騰挪神秘筆法,揭秘林散之如何成就草聖之道

  • 從上一個字牽絲映帶下來的第一筆開始,到“免”的長撇結束,所有筆劃一氣呵成,其中急、緩、停、返、轉、擰、折、翻、頓、收等等一系列閃轉騰挪動作如同在刀尖上舞蹈,容不得一點差池;從圖中標出的筆觸效果看,簡直就是鬼墨神筆,天使仙差。
  • 林散之憑藉精到筆法所表現出高超的精妙飛白效果,將枯潤分寸拿捏得如此得當;將水墨線條書寫的如此勁道,真史所罕見,其一筆之中內涵之豐富,裝飾效果之顯著,牽絲應帶中的飛白效果之飄忽,給整幅作品增添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藕斷絲連的飛白,閃轉騰挪神秘筆法,揭秘林散之如何成就草聖之道

“草聖”林散之 草書《杜牧山行一首》

就憑“飛白”這一個審美點,就不難窺見林散之書法藝術的高難和高妙,那他是如何練就這一筆絕技的呢?我們又如何能學得一二呢?

  • 當然,書寫的熟練是最低的要求。看“草聖”林散之的草書作品,我們會發現,相同內容他會寫十幾幅、幾十幅甚至上幾百幅,難道他大量生產批發盈利嗎?在沒有出名也沒有書畫市場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間,賣字是不可想象的。他這麼做絕對就是為了書寫的熟練和訓練敏銳的控筆手感。寫出飛白還不夠,使整個字的墨色產生陰陽變化;使筆觸寫很長的連筆也不散峰;使折筆、擰筆、轉筆的水墨肌理畢現,才能極大程度地強化書法藝術攝人魅力。
  • 只有在熟練到憑肌肉記憶就能完成整幅作品,即一氣呵成的程度,才能逐步追求牽絲應帶和筆畫連寫等飛白的質量,以及表現出的高難度藝術性,到了這個層次,語言已經無法描繪怎樣的飛白之高低優劣,此處正是“無法勝有法”的藝術最高境界,需要靠個人造化自己感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