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對於眾多讀者來說,五六百年前成書的《三國演義》始終是一部百看不厭的作品。

主人公劉關張兄弟白手起家,歷經千難萬險,屢撲屢興,終於建立功業。取西川,奪漢中,敗曹操。更有水淹七軍,兵圍樊城,隆中對和炎漢復興已不是夢想。這勵志的漫漫長路似乎正要有所結果,卻不覺間戛然而止。關羽走麥城,張飛夢中被刺,劉備復仇失敗含恨而逝。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們如流星接連隕落,其轉折毫無徵兆,讓人猝不及防。這部英雄們的史詩基調也逐漸變得愈加沉重,讓人不忍卒讀。

那麼,就讓我們暫時拋開演義,看一看歷史中真實的關羽北伐之戰,看一看勝利曾經離得有多近吧。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公元218年農曆10月(建安二十三年),已是魏王的曹操坐鎮長安城中。近年來,他感到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更讓人擔憂的是天下大勢,曾經行將統一的局面已經慢慢改變。

宮廷之內,依舊效忠漢室者的反抗或明或暗,太醫吉平和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官員組織了一千多人企圖從內部控制許都,雖被彈壓後全部誅殺三族,人心卻一時間難以收攏。北方,異民族尚未平靜。代郡、上谷等地烏桓鮮卑人造反,自己勇猛善戰的“黃鬚兒”曹彰帶兵征討方才弭平。西北地域,武威、張掖、酒泉、西平的將領擁兵自重,互相攻伐。東南,表面稱臣的孫權時服時叛,江淮一帶多受襲擾。西面,“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那個織蓆賣鞋的劉備已經困龍入海,成為最大敵人。激烈的漢中爭奪戰正在持續,自己不得不親臨長安。希望夏侯淵將軍能夠像抵擋馬超那樣擊破劉備,給自己分憂。至於南面,曹仁將軍駐屯樊城,積極備戰,準備討伐關羽。


侯音之亂

“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魏,蔡琰《悲憤詩》”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自從赤壁大戰之後,曹劉孫三家在荊襄地區爭奪不斷。所需兵甲糧秣民夫騾馬甚多,這些負擔都落在了就近州縣肩上。由於連年徵調過度,濫用民力,南陽一帶雖有曹魏的老根基,居民生活卻過的困苦萬分。沉重的徭役任務面前,基層官吏們的日子也不好挨。曹軍宛城(南陽治所)守將侯音,衛開等人難以忍耐,他們秘密商議之後,利用民眾情緒,一呼百應,起兵反曹,並且派出使者去南面聯絡威名遠揚的關羽,希望歸附。

憤怒的士兵和民眾被他們集合起來,很快佔領了府衙兵營,並且準備捉拿南陽太守東里袞。東里袞和功曹應餘聽到風聲,知道大事不好,乘混亂之際,兩人倉皇逃竄出城。侯音一面控制住城內局勢,一面派出騎兵追擊,在離城十里遠的地方趕上了這兩人。發現東里袞和應餘後,追兵搭弓射擊,一時箭如雨下。應餘見難以逃脫,急忙用身體護住太守,自己接連中了七箭。追兵圍住兩人,身受重傷的應餘說道:“侯音猖狂狡詐,居然敢造反作亂。可知道討伐的大軍很快就到,被殺就在眼前。我看你們本來都是好人,向來沒有惡念,現在該考慮棄惡從善,為什麼受他的指揮呢?我代替太守受了重傷,若是自己死而太守能保全的話,也沒什麼好遺恨的了。”言罷,他仰天嚎哭,血淚橫流。侯音的部下都是迫於義憤起兵,並不是兇暴之徒。他們見應餘剛烈有氣節,就沒有殺害東里袞,只是把他抓回城去。應餘由於傷重,不久身死。

太守東里袞被侯音挾持以後,另一位功曹宗子卿又來勸說。他對侯音道:“足下您順應民心,舉了大事,周圍遠近都會望風歸降。但是把太守抓起來就以下犯上,顯得忤逆又沒有實際意義,還不如放了好啊!”侯音被說辭勸動,便釋放了東里袞。當晚,宗子卿趁夜逃跑,他在城外和東里袞收編殘兵,反過來圍困了宛城。

南陽地區北連許都,南接襄樊,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得到急報,立刻命曹仁揮軍前去征伐。曹仁不敢輕忽,率西涼名將龐德和萬人大軍很快趕到宛城。他和在此的太守東里袞,功曹宗子卿會合,一同向城池發起進攻。侯音和衛開則集合數千軍民,準備依託城防,固守待變。

公元219年正月(建安二十四年),慘烈的攻城戰還在持續,侯音的部隊和起義民眾終於抵擋不住曹軍精銳的攻擊,城池陷落了。侯音和衛開雙雙遇害,他們剩餘的部下五百多人被俘。東里袞為了報復,當即上表,要求把這些人全部處死。新任太守田豫見狀阻止了他,把這些人全部釋放,以安定民心。然而,曹仁見城內百姓居然支持叛軍,怒火中燒。考慮到迫在眉睫的襄樊爭奪,後方不穩會是個重大隱患,他

下令全城大屠殺

宛城遍地血腥還沒有散去,曹仁就匆匆帶兵離去,只因為自己所部和關羽在襄陽以南已經開戰。正是這個月,漢中的戰局突然惡化,劉備軍猛烈進攻之下,徵西將軍夏侯淵被斬殺。稍後得到消息的曹操大為震驚,如同失去左膀右臂。他不能不強忍悲痛,親自率軍前往漢中爭奪。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劉備自從佔領益州以後,並未龜縮苟且。現在他已經殺出四川盆地,佔領漢中和上庸三郡等地,控制了漢水上游。

只要關羽再奪取襄樊,漢軍就可以全據漢水,將益州荊州連成一片,不必再依賴三峽險路出川,而更可以進取中原了。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曹瞞傳》:是時南陽閒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資治通鑑》南陽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將侯音反。

《楚國先賢傳》:餘與太守東里袞當擾攘之際、迸竄得出。音即遣騎追逐,去城十里相及,賊便射袞,飛矢交流。餘前以身當箭,被七創,因謂追賊曰:“侯音狂狡,造為凶逆,大軍尋至,誅夷在近。謂卿曹本是善人,素無噁心,當思反善,何為受其指揮?我以身代君,以被重創,若身死君全,隕沒無恨。”因仰天號哭泣涕,血淚俱下。賊見其義烈,釋袞不害。賊去之後,餘亦命絕。

《三國志·三少帝紀》:六月丙子,詔曰:“昔南陽郡山賊擾攘,欲劫質故太守東里袞,功曹應餘獨身捍袞,遂免於難。餘顛沛殞斃,殺身濟君。其下司徒,署餘孫倫吏,使蒙伏節之報。”

裴注《三國志·魏武帝紀》引《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閒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南陽功曹宗子卿往說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吾與子共勠力,比曹公軍來,關羽兵亦至矣。”音從之,即釋遣太守。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與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滅之。)


襄樊外圍戰

“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唐,郎士元《壯繆侯廟別友人》”

這一年,關羽已經年近花甲,卻雄心未減。他早年便跟從劉備四處漂泊,不避艱險。從擊破黃巾,到鎮守徐州,降曹後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陣斬顏良報答了曹操恩惠,主動迴歸劉備身邊,名震一時。赤壁之戰後更領軍大戰曹兵數路大軍,阻絕北道,助周瑜擊敗曹仁。只是他戎馬半生,雖立功名卻居無定所。如今終於有了兩川荊州作為基本,正好大展宏圖。

關羽同劉備“恩若兄弟”,深知劉備心中的戰略意圖。他也明白這次自軍傾全力奪取漢中後,若從荊州出擊互相呼應,擊敗曹軍的大好機會即將來臨。這也和諸葛孔明的《隆中對》不謀而合。

當前,關羽統領荊州事務已有六載,管轄之地包括荊襄西部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至於東部的江夏,長沙,桂陽在孫劉爭端後以湘水劃界歸孫吳所屬。關羽處置政務頗具章法,他言而有信,體恤民眾,對軍民恩義並行。讓連年兵戈的荊州西部局勢穩定,生產得到恢復,軍隊戰鬥力也有所提高,做到了“府藏充盈,武備齊整”。原本有名的荊州水軍更得到擴建,船隻雄壯,訓練有素。雖然三郡地域不大,但已經成為了北伐中原的良好基地。

公元219年7月(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仿效漢高祖舊例,自稱漢中王,豎起了復興炎漢的大旗。追隨將領各有升賞,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仍舊總督荊州軍政。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北伐前,關羽命重新修築了江陵城,並參與監督,可以說固若金湯。接著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任守公安,治中從事潘浚(蔣琬表弟)管理州事。留守部隊充足,江邊還設置了烽火臺和巡哨隊,可以應對萬一出現的緊急情況。安排停當之後,自己和兒子關平親率2萬餘漢軍兵將正式整軍北伐

在關羽進兵之時,東面的孫權也在7月再次攻擊合肥,這座要塞般的城市已經成為吳軍的噩夢,更不消說提到張遼的名字。雖然吳軍的攻勢三心二意,但孫劉聯盟還維持著表面的配合關係。

關羽所部在北進後不久就和曹軍展開戰鬥。曹仁率呂常龐德等將前來主動迎擊。兩軍交鋒之時,龐德騎一匹白馬往來衝突,勇武異常。關羽也不示弱,在陣前指揮若定。交戰到激烈之處,龐德瞅準一個機會,用箭射中關羽額頭,幸而頭盔擋開了這一擊。久經沙場的關羽沒有被突發險情唬住,他率漢軍士兵們戮力向前,打得曹兵被迫退走。幾次交戰下來,曹軍傷亡不小,吃虧很大。曹仁見野戰不利,趕忙把剩下的幾千士兵撤回樊城,命龐德駐守城外,並由呂常分兵守襄陽,閉門堅守不戰。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飄揚的漢字大旗繼續向北推進,很快將樊城和襄陽大致包圍。關羽水軍的艦影也出現在寬闊的漢水之上,預備截斷漢水南岸曹軍和北方的聯繫。

襄樊重地人所共知,一旦有失將動搖全局。況且曹仁向來獨立領兵,以風格硬朗著稱,他承擔著在南線對抗孫劉的擔子,算得曹家的基石棟樑。這次被圍讓曹操得知後深為憂慮,便選派左將軍于禁帶精兵出發救援。

于禁從軍三十餘年,為人持重,治軍有方,也是為曹操依仗的老班底。他官居左將軍,假節鉞,有便易行事的大權。地位僅次於宿將夏侯惇,可以說是曹軍外姓第一人,也被陳壽稱為“五子良將”之一。如今事臨關鍵,只能依靠他來打破包圍,力挽狂瀾。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十三,陸遜傳》:(呂)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

《資治通鑑》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時諸州兵戍淮南。揚州刺史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然不足憂。今水潦方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猾,正恐徵南有變耳。”

《三國志,陸遜傳》書與羽曰:“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


水淹七軍

“遙觀大船載旗鼓,聞說乃是關雲長。

蒙衝直繞長堤下,勁弩強弓無敵者。

雖有鐵騎何所施,排空白浪如奔馬。

將軍拱手就縶縛,咋舌無聲面深赭。——宋,孔平仲”

于禁當年於宛城征討張繡的危機時刻,鎮壓不法青州兵,穩住了處於混亂中的隊伍,被曹操稱道。後來作為前鋒在延津抵禦袁紹大軍,可謂中流砥柱。接下來討平各地叛亂,立下汗馬功勞。這次他率領七軍3萬多精兵,南下增援。途中,原南陽太守東里袞被任命為司馬,加入了援軍隊伍。

曹仁見大批援軍到來,喜出望外,他讓于禁所部七軍和龐德數千兵駐紮在樊城北門外十里,自己和汝南太守滿寵守樊城,呂常守襄陽。按推斷,曹仁意識到己方的兵力優勢,既可能等關羽糧盡撤退時追擊;也很可能計劃以襄樊兩城為鐵砧吸引住關羽攻擊部隊,再以于禁和龐德部機動作戰為鐵錘,等待時機做決勝一擊。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雨季漸漸到了,城外的漢軍按部就班的在雨裡完成著包圍圈,似乎沒有多大異動。關羽這時清醒瞭解雙方的實力對比,儘管靠良好訓練和指揮可以縮小差距,但自己2萬多人就是超常發揮也難以戰勝不斷增兵的曹軍。當然,死打硬拼只是莽夫之舉,出於自己對荊襄地區的瞭解,加上對時令氣候的分析,一個大體計劃在關羽心中逐漸成型。要以弱擊強,戰勝曹軍,自己還需要兩樣條件——援兵和天時。

援兵

關於援軍,派出的信使很快從上庸帶來了壞消息。“劉封,孟達稱山城新近歸附,需要安撫震懾當地豪族。不可輕易調動軍隊,否則容易出現變亂。”關羽吃驚於這種說法,就戰略而言,襄樊如果平定,上庸三郡自然穩如泰山。如此重要時機,兩人居然不以大局為重,氣憤之下關羽只得再派使者催促。眼下最近的兵源只能考慮荊州守軍了,這算是軍情緊急之下的無奈之舉。關羽素來把孫權看不上眼,他知道孫劉同盟關係早已逐漸惡化,但目前情況還算沒有撕破臉皮。考慮到孫吳最近正和曹軍交戰,而且強硬派的呂蒙剛剛稱病告假,東方的威脅似乎暫時減輕了。權衡之下,關羽決定立即調荊州守軍前來增援。

公元219年8月(建安二十四年),包圍襄樊的關羽軍達到3萬餘人,和當面曹軍的力量對比變得接近。只是這些部隊既要對付于禁軍,又得隔絕漢水,還需監視兩座城中的曹仁呂常軍,負擔極重。不僅如此,後方糧草物資的補充運送遲緩,並不如預期的安排。這讓關羽感到頗為掣肘,立即寫信斥責留守的糜芳和傅士仁。

天時

雙方對峙之時,連綿的秋雨越下越大。四處雨霧籠罩,遍地泥濘溼滑。駐紮在城內的曹軍士兵日子稍微好過一些,城外的于禁和龐德軍就是另一番光景了。士兵們穿著蓑衣躲在帳篷之內擠成一團,身上沒多少地方能是乾的。四處溼漉漉水淋淋,連生火也不是件易事。時常還能聞到草墊子和雜物堆發出的黴臭氣味,讓人作嘔。好在氣溫還不低,大家不至於受凍。曹軍將士對這雨天又恨又愛。恨,自然是出於惡劣得生黴的駐屯條件;愛,那就是敵人關羽也沒辦法進攻,更沒法去爬滑溜溜的城牆了。于禁等人已經得到探報,關羽軍營中好像很是忙碌,可能在忙著調動,具體情況尚不太清楚。眾將認為目前襄陽樊城防守堅固,來增援的精兵足以對抗關羽軍,待到雨停便可以相機而動。

然而,雨一下就是十多天。漢水在眾人眼皮底下看著漲起來,一寸,一尺,一丈,河水以驚人的速度上漲,很快漫過河岸。晚間,曹軍士兵們突然發現軍營裡變成了水鄉澤國,只能淌水走路。眾人正在報告主官,水位又再次升高,大雨裡,四處漫延的水已經齊腰深了。于禁和部下多是北方漢子,哪裡見過這種天候。他趕緊帶領護軍浩周,司馬東里袞等將安排士兵轉移到高處。龐德也率部下成何,董衡,董超一干人等帶兵移動。在城外曹軍緊急撤到附近的小土山和堤壩上時,上游衝下的洪水繼續暴漲,洶湧的水流把那些動作稍微遲緩的軍兵捲入波濤,連呼救掙扎的機會都沒有。至於軍器輜重,更是全不見了蹤影。

渾濁湍急的洪水很快漲到平地以上幾丈深,吞噬淹沒了周邊兵營村莊,拍打著樊城和襄陽的城牆,真可謂滅頂之災。曹仁忙著命部下堵住城門和進水處,在城內排水築壘。好不容易爬上高處的于禁等人驚魂未定,他們放眼望去,四周昏黃的洪水湧流不斷,一片空曠之中竟只剩下兩座城池的模糊輪廓尚存。

時來天地皆同力

天矇矇亮,曹軍將兵茫然失措之間,有人大叫:“聽,有鼓聲!”眾兵四處眺望,猛然發現波濤之中隱約有旗幟飄揚。定睛看時,上書碩大一個“關”字。旗下,大隊艨艟戰船在戰鼓聲裡顯出身影,迎面劈波斬浪而來。

避水曹軍嚇得魂飛魄散,連久經戰陣的于禁也叫苦不迭。原來關羽鎮守荊州數年,留心各處地形天候。他清楚幾乎每年漢水都會因秋雨暴漲,因此勤練水軍,早早備下戰船。加之這年雨久水大,正好以天時破敵!

陣容嚴整的關羽水軍向各處高地次第逼近,戰船之上,萬箭齊發。曹兵剛逃得性命,衣甲不全,不少人更是兩手空空,如何對敵?聚集在土山上的曹軍人頭攢動,如同蟻群出窩密密麻麻。這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想躲避箭矢也毫無辦法。將兵推搡之間,只聽得人喊馬嘶,嚎哭遍地。眼看周圍兵士或中箭倒地,或相互踩踏,或墜入濤濤洪水,于禁心如刀絞。他知道自己執法嚴厲向來不受士兵喜歡,可那是為了整頓軍紀能打勝仗。如今看到身旁軍兵被如同豬羊一般屠宰,他只覺滿眼昏黑,意氣全失。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關羽的船隊在齊射中向土山靠攏,漢軍士兵已經支出跳板,預備列隊登岸。只見戰船上刀槍如林,寒光懾人。亂作一團的曹兵擠得更緊,顯得更加慌亂。一些水邊的曹兵六神無主,馬上伏地求饒。無助的恐慌和求生的本能迅速蔓延開來,更多的人跟著跪下,不住磕頭作揖。眾將簇擁在於禁周圍,焦急的望著他。自己身經百戰,卻從未遇到如此窘境,于禁只覺腦中一片空白。無可奈何之際,他只能和浩周,東里袞等人一起跪地投降。


另一側,堤壩之上,一人傲然挺立。乃是西涼名將龐德,他繫緊束甲帶,拈弓搭箭,帶頭與戰船對射。鋒矢交攻之際,他箭無虛發,戰船一時不得靠岸。但大堤已被漢軍戰船四面圍定,曹兵在箭雨下傷亡慘重。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人見局勢難以挽回,建議龐德一起投降。哪知龐德大怒,命手下把這幾位將領抓住立即斬首。龐德繼續激勵士卒抵抗,交戰持續到中午過後,漢軍的攻勢越來越激烈。龐德和部下耗盡了箭支,只能和登岸的漢軍短兵肉搏。龐德對部將成何說道:“我聽說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天就是我的忌日了!”他個人越戰越勇,但洪水卻越漫越高。曹兵的士氣再也無法支撐,紛紛向漢軍投降。龐德見狀,帶著三個部下奪路而走,他們搶過一條小船想逃回城中。然而浪高水急,小船很快傾覆。洪水中,只剩龐德一人抱著船體隨波逐流,很快被漢軍擒獲。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關羽命船隊掃蕩了各處殘存的曹兵,部下也把龐德押解上前。見龐德站立不肯下跪,關羽道:“你的兄長已經在漢中為官,我想以你為將軍統兵,為何不早些投降?”龐德怒罵:“小子,說什麼投降!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你們劉備不過是個庸才,豈能相提並論!我寧為國家鬼,也不做這賊將!”關羽欽佩他的氣節,甚至有些惺惺相惜。但也知道此人無法收降,便命拉出斬首。至於于禁,浩周,東里袞等諸多降將,關羽也不多言,盡皆關押。此戰之後,漢軍清點俘虜,竟達3萬人。曹仁盼來的七軍精兵,如今蕩然無存了!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三國志,曹仁傳》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

《三國志,于禁傳》“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

《三國志,龐德傳》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三國志,陸遜傳》遜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

關羽北伐——功敗垂成的漢朝復興之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