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當街為民請命,官員嚇破膽趕忙彙報乾隆,乾隆:凌遲處死

清朝時有一項罪,那就是文字獄,按照大清律例,“生員不許一言建白”,然而還是有人上書建言,在當時,上書建言的都要受到嚴懲,而且如果地方官員處理不力,也要獲罪。

秀才當街為民請命,官員嚇破膽趕忙彙報乾隆,乾隆:凌遲處死

話說乾隆四十五年的一天,天氣晴朗,廣西布政使朱椿心情大好,出門踏青。他坐著轎子剛要出城,突然路邊走出一老頭到路正中央撲通一聲就跪了下去,手中高高舉著一封信。這把抬轎的轎伕嚇了一跳,朱椿一看,知道又是有冤情,但是身不由己這麼多百姓看著呢,沒辦法就讓僕從去接書信,順便問道:“你有何冤情啊,為何不去告官?”。老頭低下頭說道:“小人村裡實在過不下去了,小人有幾條建言,請大人過目”。朱椿一聽大驚,因為已經好幾年沒人敢建言了。

秀才當街為民請命,官員嚇破膽趕忙彙報乾隆,乾隆:凌遲處死

等隨從把書信遞到他手裡時,打開一看,主要是老人的五條建議:一、當地稅負太重,建議朝廷減稅好讓百姓維持生計;二、天災太多,建議修一些糧倉,必要時及時賑災;三、取消連坐;四、當地有人種植鴉片,危害百姓,建議查禁;五、裁減寺僧,減輕社會負擔。書信寫的非常具體,包括數據分析和實例,應該是具備一定的說服力,符合實際情況的,而能夠寫出此文的也並非一般鄉野村夫。看完了書信,朱椿如臨大敵,滿頭大汗,聲色俱厲的命令左右:“快將刁民速速拿下!”

這麼一鬧朱椿也沒了春遊的心情,立刻打道回府,開始審問老人。原來老頭名叫吳英,讀了一輩子書,但是也沒有考上舉人,於是就在鄉下教書,但是由於體驗民間疾苦,所以在作了一番調查之後寫下這建言書信為民請願,也算是拳拳報國之心吧。但朱椿是不信的,便問道:“你背後有何人指使”。吳英道:“全是我一人在屋內所寫,無關他人。要說有我身後就是廣西的廣大百姓”。朱椿哪裡相信,認為其背後必有反清勢力,連夜給廣西巡撫寫了報告,詳細講明此事來龍去脈。在報告中:認定吳英有兩條罪名:一是書生膽敢議論國家政策;二是用詞犯了大忌。信中“聖上遵太后之遺命,免各省稅糧,其德非不弘也……聖上有萬斛之弘恩,而貧民不能盡沾其升斗”一段,兩次用了皇帝名字中的“弘”字,沒有避諱,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公然犯了大忌。

秀才當街為民請命,官員嚇破膽趕忙彙報乾隆,乾隆:凌遲處死

第二天,廣西巡撫放下手中所有事情,全力處理此案。下令將吳英抄家,並逮捕他住店的老闆和店小二一併審訊,審訊的結果非常簡單:吳英獻策,希望謀官,此文由他自己一人獨自完成,未與任何人言語過。

於是廣西巡撫上奏乾隆,但知道此時牽涉重大,之前就有官員因為寬鬆處理被乾隆警告,於是奏書上說道:秀才吳英生活在盛世之下,居然還不安分,竟敢批評指責朝政,議論朝廷政策,實數喪心病狂,案情重大,必須嚴懲;應凌遲處死,家人連坐,妻女發配為奴。

乾隆看到這份奏摺後,經反覆研究認為廣西巡撫判案果斷,理應嘉獎,回覆道:“朕乃仁慈之君,為顯示朕的寬容與愛民,將吳英的弟弟和侄子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

秀才當街為民請命,官員嚇破膽趕忙彙報乾隆,乾隆:凌遲處死

很多人都說清朝其實是從乾隆開始衰敗的,在盛世下,聽不到民聲,觸不到民情,不允許議論和建言,只允許讚美和服從,向吳英這樣一心繫民的百姓卻因為為民請命而落得家破人亡,看來乾隆後期清朝衰敗所言非虛。

參考文獻:《清代文字獄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