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第十九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刘禄寿:亲手绘制红河县通信的蓝天

改革开放40年——讲述·云南电信人的故事

第十九回:亲手绘制红河县通信的蓝天

讲述者:刘禄寿

人物简介:刘禄寿,1936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1952年4月在县政府建设科电话室任机线员,1953年5月红河县邮电局工作,1996年11月退休。

讲述一第十九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刘禄寿:亲手绘制红河县通信的蓝天

1951年底,省邮电管理局在昆明东郊小麻直村举通信人员训练班,我被红河电信派去学习架空通信技术,当时一起去的有三个人。第二年4月毕业后回来,就被蒙自专局指导派去元江支援架土改张,一直到10月,上级发来通信器材,我们三个人就开始组建红河电信,隶属红河县人民政府编制,11月的时候成立了电话室。那时候的红河县虽然素有侨乡之称,但很穷是国家级的穷县之一,建国前根本没有什么通信设施,没有一棵电杆、一尺电线。回想去60年前我们组建电话局的时候,那是非常艰苦的,当时实行供给制,每月7元工资,一年发两套单衣、两年一套棉衣,全是灰布料子。我们创业是一无所有,全部白手起家,虽然在昆明培训了四个多月,但连电杆都是在建水郊区才见过一次,一下子要我们三个人自己来料理组建红河电信,加上我们三个人年纪都很小,最大的才20岁,那时我也才16岁,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器材省局又简单的只配了几样,连一付蹬高板都要自己加工制作。当时我们三个人当中没有制定负责人,就这样靠团结合作硬是把红河电信给组建起来了,省局发了30门桌式交换机一台,一开始只有县工委、县公安局、县粮食局、银行、贸易公司五户电话,县长都只能通过总机讲话,还不收取任何费用,全是免费。我们三个人又守总机、又架电话,实在人手不足的时候还把县长也拉来帮我们值守过总机。一直到1953年3月,蒙自专区派工程队从红河架设了3.2公厘铜线一对到石屏县牛街区,全长21公里,接上了牛街区乡总机,才第一次实现红河与内地长途电话连通。

讲述一第十九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刘禄寿:亲手绘制红河县通信的蓝天

任命通知

我记得1955年省局发来60门落地式磁式交换机,用火车运到建水,那时候还红河县还没有通公路,我们组织了8个职工义务出发,去三天、来三天,用肩膀将设备抬进红河县安装使用。1958年9月大跃进时期,建水至红河县的邮电从原来的三日班改为昼夜兼程,当天昆明火车18:00到建水,马上封发19:00出发,赶夜路到红河县,把报刊信件分发出去。1961年,架空电缆配置进来,因为没有公路,没办法运到红河县,就由昆明运往元江,再由小木船绕成8字型运到红河县的斐脚渡过口,局里组织全部男女职工分三天从45度陡坡上往上抬,男职工出力,女职工送饭送水,群策群力硬把电缆抬回局进而,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报酬,全是义务。

我还记得当时红河县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县有525杆公里、近一万多棵电杆,全部为木质,20多个线务员大量的工作就是换杆、打帮椿、压土、除草,加上白蚂蚁特别多,一颗新杆不到一年就坏了,就算采用优质木杆也使用不长。后来我们开始自制水泥电杆,一共造出500多棵2米杆、6米四方杆和7米六方杆,很大程度地解决了频繁换杆的问题。

还有一件事,是在六、七十年代,在毛主席“努力办好广播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指示下,电信网络每天早晚1小时要提供免费音频广播,就要把电路用开关来回转换,最初用的是双刀双档开关,这样第一必须用人工去搬动转换,广播完,又得一把一把还原通话位置,很费人费时;第二广播功率很大,当第一把合上时,数百瓦的音频信号对我们弱电设备损坏很大,有些部件随时会损坏,而且每天都要机线维护人员专门值守,人工操作,相当不方便,一时也不能离开,我革新用三接点上下运动电磁自动开关,而且按点装在话务员榜边,广播信号一来按一下,一次性全接入广播电路,广播完毕又按一下键就还原通话位置,非常方便,这一革新深得领导和操人员的好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还不理想,有时话务员不在或有事离开还是会误事,还得再改,后来我选用借广播音频信号,通过整流自动启动继电器,自动拉动,并设有30秒的延时电路,只有广播完毕,30秒以内无信号输入继电器失效,而自动弹回还原电话电路,使用非常自如,这一革新既免人工遥控操作,又保护了通信设备,深得领导和操作员的钻尝,受到表彰和奖励。

红河县电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历红了13任局长和近60年的时间,我都亲自参与了整个改革和发展。

讲述一第十九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刘禄寿:亲手绘制红河县通信的蓝天

县局话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