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將僅憑一人之力,就達成了大漢帝國曆經五代才取得的成就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功以侵伐。其天性也。遠戰用弓,近戰用刀,有利就進,不利就跑,全民皆兵的強大戰鬥力,馬上騎射的機動力。一直騷擾漢朝的西北邊境,自高祖白登之圍以後,歷經五代的經營,終於在漢武帝統治時期,舉國之力,歷經十四年,將其擊潰,開創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其實早在一百年前,有一個人僅憑一己之力,就使得強大的匈奴騎兵,十餘年不敢犯邊,他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

此將僅憑一人之力,就達成了大漢帝國曆經五代才取得的成就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伯仁人,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前期奉趙惠文王的旨令,獨率軍隊長期鎮守雁門關,抗擊匈奴對趙國邊境的騷擾,赴雁門關上任之前,李牧向趙惠文王取得了,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和本地田賦收稅全歸帥府支配的兩項權利。

李牧來到雁門郡後,守邊將士期待新任大帥能率領軍隊,出擊匈奴,報仇雪恨,那知李牧剛到帥府就頒佈了:“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的規章制度。其後的日子裡,李牧每天宰殺牛羊,犒賞軍士,教習士兵騎馬射箭,嚴加關注烽火臺,派出眾多的偵查騎兵觀察匈奴軍情,只有匈奴一靠近,立馬收攏人馬進入營壘固守,不予出戰。匈奴人認為李牧膽小,連守邊的將士都看不起他,認為他膽小如鼠,曾經請命出擊,被李牧以出戰者斬的命令擋回,一連幾年,就連遠在邯鄲的趙王都開始責備他,李牧依然如故,趙王大怒,將其召回,派人頂替。

此將僅憑一人之力,就達成了大漢帝國曆經五代才取得的成就

新來的將軍,只要看到匈奴前來侵犯,就主動出擊,面對強大的匈奴騎兵,屢戰屢敗,將士傷亡不計其數,邊境的居民也無法放牧,耕種。這是人們才想起李將軍在任時,雖龜縮防守,邊境居民將士卻安居樂業。趙王只好再次請李牧出山,李牧稱病推辭,趙王固請,李牧說:“大王要是一定要用我,我還是會像原來那樣做,才能出任。”趙王連忙答應。

重新回到雁門關的李牧,依然如故,匈奴一連幾年入侵,趙兵始終嚴防死守,不踏出關外一步。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守邊將士經過長期的修整,向李牧請願表示,不願每日無功受賞,希望能主動出擊和匈奴一較高低。李牧見時機已到,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進行協同作戰訓練。讓邊境牧民帶著大批牲畜,關外放牧,匈奴見狀前來侵襲,李牧詐敗而走,留下大批的輜重牲畜,匈奴單于聽說後,率領全部大軍前來進攻,李牧利用地形優勢,暗伏了大批的奇兵,正面用堅寨阻擋,展開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殺敵軍十餘萬人。匈奴單于遠遁北方,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一步。

此將僅憑一人之力,就達成了大漢帝國曆經五代才取得的成就

此後李牧又滅襜襤,敗東胡,降林胡,穩定了趙國的邊疆,被封武安侯。

公元前228年,李牧率領趙國抵抗強秦,王翦深知李牧不除,秦軍很難取勝,就實行反間計,重金收買趙王遷的近臣,汙衊李牧謀反,趙王遷聽信讒言,自毀長城,殺害李牧。牧死後三個月,趙國都城被秦軍攻佔,趙王遷被俘。太史公司馬遷寫到這裡時,氣憤的寫下了“趙王遷其母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