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一百二十二 你過的每一天都是愚人節。

江湖百曉生雲:

“三十年前,放羊娃趙小丑于山間得一奇書《愚人寶典》,習練三年,神功大成,縱橫江湖,無人能敵;後於華山大敗七大門派高手,成為天下第一,寂寞無敵,後雲遊海外。而奇書寶典流落江湖,不知所蹤。”

昨天,一名乞丐說洞君骨骼清奇,乃是練武奇才,五毛贈我此書,洞君不願獨享,和大家一起練:

“愚”字,在中國文化的語境裡,似乎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

譬如在魯迅的小說《肥皂》裡四銘被罵作“惡毒婦”(old fool)就勃然大怒,但假設有人說他“愚”,好像倒是有點抬舉他,把他視作“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杜甫似的。

歷史上,滑頭調侃,以“愚”自詡的人大概並不算少。

但是認認真真把自己活成一個“愚人”的似乎就不多了。

柳宗元算是一位。

柳宗元原本是世家子弟,祖祖輩輩都是在朝廷裡做官的。

小時候,柳宗元在母親盧氏的指導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天分很高,極會寫文章,書上說他

“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

這一手“璨若珠貝”使得他二十一歲(貞元九年)考取了進士。

這在當時顯得很不尋常。

唐朝的科舉考試,最重視“進士”這一科,和柳宗元一起考中進士的,就只有三十二個人。

據說,這次進士考試後,皇帝問主考官員:

“這次考試有沒有朝廷官員的孩子憑著關係請託考上的呀?”

主考官回答,確實有個叫柳宗元的,是朝臣柳鎮的兒子。

皇帝說:

“啊,柳鎮呀,他是個硬骨頭,一定不會給兒子託關係、走門路的。”(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這樣好文學才華,這樣好的家族聲譽,在柳宗元面前鋪就的是一片似錦的前程。

然而,這一切卻隨著一場失敗的政治革新運動化為了泡影。

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病逝,王叔文、王伓、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擁立唐順宗李誦繼位,隨即點燃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革新運動。

他們針對唐德宗末年的亂政,提出罷宮市、罷進奉、貶宦官、抑藩鎮等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政治主張。

柳宗元說,自己當時是“暴起領事”、“進而不能止”,遂義無反顧地積極投身其中。

可惜,柳宗元和這些新進的“改革家”們圖樣圖森破,他們的改革主張一面觸怒了各地手握重兵的軍閥,一面又開罪了可以左右朝局的宦官集團、守舊派大臣。

因此不過半年的時間就被撲滅了,參與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迫害。

柳宗元,作為革新運動的“主將”,被貶到了荒涼偏遠的永州(在今天湖南、廣西交界處)做了一個不能干預地方政務的永州司馬且朝廷明白地下詔書告訴他:

“以後的一切赦免都不會包括你,你永遠也回不了政治中心長安了,你的政治生命就此完結。”

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又被貶到更遠的柳州呆了五年,四十七歲的時候就在那裡去世了。

所幸,政治生命的短暫,孕育了文學生命的長久。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如果不跌幾個大跟頭,大概永遠也不能跳出自己的小生活、小情調,永遠也不能品味到生活的真諦。

柳宗元去世後,他的朋友韓愈給他寫了一篇墓誌銘,裡面有這樣的話:

“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如果柳宗元的命運不是這樣坎坷,被貶斥的時間不是這樣長久,洞君想,他的一定不會在文學方面下這麼大的功夫。

如果柳宗元的命運不是這樣坎坷,以他的才華或許真的能實現政治抱負,當上了將軍、宰相。

文學家的柳宗元,政治家的柳宗元,這兩種生命歷程,到底哪個更好?

何為“愚”?

洞君認為,無論遭“遇”到了什麼,都能從吾心之所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安於遇,而終於愚”。

用水來比喻人生的還有三國時期李康,他說:

“ 然則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奪。譬如水也,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於雲則雨施,沉之於地則土潤。體清以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運命論》)”

大概意思是:

“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他們能夠安於所遇,樂天知命,不是服從命運的安排,而是知道自己在人世間走一遭要肩負的使命。因此他們遇到困厄時並不生怨,居於高位時並不自疑。身體可以受到壓制,而獨立自由之思想卻不能受損;地位可以受到排擠,而表裡如一的名譽卻不能丟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淵,升到雲上去就變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潤澤。本體清純可以洗滌萬物,永不會被汙濁淆亂;身處汙濁之地時可以救濟萬物而不損其清潔。聖人也是如此:身處困厄和顯達就像沒有區別。”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愚者不改其樂!

有人說,一切的開始,也是結束,無窮盡。

有人說,愚人只是起心動念,還不算真的開始,對應的世界才是告一段落的結束。

這涉及一些人性上的盲區,很多人被雞湯灌多了,總是說彩虹總在風雨後,人定勝天,更好的在下一站等你。

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然後呢?

如果一個人在風雨中凍餓而死,甚至被山洪沖走,風停雨住之後就算出了彩虹對他也沒什麼意義了。

人定勝天,裡邊可能得加上有時兩個字。

就像愚公移山,是說他的後代如果堅持這麼做,可能就把山移走了。

愚公這一代可能只能移走很小的一部分山體,他掛了可能兒子就不繼續了呢。

很多時候會出現《反脆弱》中反覆提到的黑天鵝事件。

歐洲人之前見到的天鵝都是白的,因此以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直到有天看到一隻黑天鵝,之前的論斷就不成立了。

開始之前,開始,結束,這是三個階段,需要辨得清。

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愛與生的煩惱》,裡面說人生就像在一個環形的跑道上奔跑週而復始。

這個跑道上絕大部分地方都鋪滿了熾熱的火炭讓你踩上去很痛苦,只有很少的幾塊綠洲,可惜你沒法停下來,必須不停的跑過去,直到生命結束。

有個故事:

兩個囚犯在監獄的鐵窗向外看,一個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個看到地上的爛泥。

愚人節很多人喜歡愚弄別人和自己,說真的,那些套路洞君早就玩厭了。

現今社會,人人都習慣了說謊,把每天都當成愚人節。

可洞君總覺得,一味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今天這個愚人節,洞君想反套路一把,和大家說點生活的真相:

吵架容易,和好很難。

吵架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上下嘴皮子一翻,就能像機關槍似地朝別人開炮,不吵到你死我活不罷休。

可古話早說“惡語傷人六月寒”,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傷害了別人後,往往難以挽回。

就算最後和好,那道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裂痕,也永不會癒合了。

親情如此,友情如此,愛情亦如此。

沉迷手機裡的虛幻世界,往往會忽略現實中的美好。

現如今,我們走到哪裡,去到何處,手機是絕對不能離身的東西。

更有甚者,去個廁所的功夫,也不忘帶上手機。

可漸漸地,我們早已不在玩手機,而是在被手機玩。

朋友聚會、家人相聚,個個埋頭手機,沉迷小小屏幕中的世界,卻忽略了那些現實中的美好和感動。

現代人的崩潰,往往默不作聲。

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都卯足了勁兒地往前衝,咬緊牙關,奮戰到底。

加班、熬夜、吃苦、受氣。。。

一切負面情緒就那麼日復一日地累積,終有一日,我們會累到極致,而後崩潰地悄無聲息。

我們不會大喊大叫,不會大哭大鬧,只會找個地方躲起來,誰也不見,什麼事也不管,彷彿與世界隔絕。

越長大,越明白吶喊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學會悄無聲息地崩潰。

如果總是戴上面具逞強,沒人會知道你受了傷。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我們都習慣了受傷後也笑著說我沒事,然後一個人孤獨地在角落舔舐傷口。

那些孤獨的瞬間,也想有個人噓寒問暖,給點安慰。

可我們忘了,是我們自己太逞強,從一開始就拒絕了所有溫暖。

有時候,弦兒別繃得那麼緊,適當地軟弱一下,趴在別人懷裡哭一場,沒什麼不好的。

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束手束腳。

人活一世,總是會忍不住在意別人的看法。

讀書的時候,怕老師不喜歡自己,怕同學會排擠自己,於是盡力合群,成為眾多相似之人中的一份子。

上了社會,更害怕同事的不在意,老闆的不滿意,家人的瞎操心,朋友的看不起,於是拼了命成為別人想讓自己成為的那種人,卻不知不覺弄丟了原本的自己。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我們總是不甘於自己平凡生活的同時,又還畏懼著改變如今穩定的生活。

羨慕著別人升職加薪,到處旅行,自己卻不敢跳出體制,去拼出一方天地。

羨慕別人有顏有才又有財,卻狠不下心減肥、讀書、充實自己。

到最後,一事無成,還蒙著雙眼安慰自己,大家都一樣,我活得已經好過大多數人,將甘於平庸粉飾成平凡可貴。

你看,多可悲啊。

是人都愛聽好話,可忠言總是逆耳的。

我們都愛在愚人節和別人開開玩笑,可生活從不和我們開玩笑,它無比嚴肅,無比認真,你一旦懈怠,它就讓你好看。

短暫的愚人可以,永久地自欺欺人,愚人愚己,那可就是逃避了。

希望我們都能在看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無畏前行,找回最初那個敢闖敢拼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