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78:“一言而定”,精妙的外交博弈

成語“一言而定”出自《左傳》,關於這個成語的典故,與晉楚兩大強國之間的博弈對決有很大關係。

上回說到,楚成王不滿成得臣的一意孤行,有意將圍攻商丘的主力撤回,只給成得臣留下幾百人供他調遣,面對這麼點兵力,成得臣心裡也犯了難,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參將宛春卻給他提了一條建議。

宛春對成得臣說:“就憑現在這點人,攻下宋國那是絕無可能,和晉軍決戰也是痴人說夢,但假如我們能替大王收回曹、衛,那也算大功一件,在大王面前仍可挺直腰桿。”

成得臣以為宛春在跟自己說笑,並沒有接他的話。

典故說春秋78:“一言而定”,精妙的外交博弈

宛春明白成得臣的心思,又繼續說:“宋國被圍之後,晉侯雖說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宋國,但到目前為止,他不是攻打曹、衛,就是聯合齊、秦,可見晉侯想要極力避免與楚國正面接觸,我們正好可以利用他這一點,眼下晉軍方面並不知道我們的主力已被大王調走,不如我們擺出和談的姿態,與晉國方面協商,要求他們把所得土地還給曹、衛二君,恢復他們的宗廟,倘若對方答應,我們就解除宋國之圍,這樣一來,我們不但為楚國收回了盟友,曹、衛二君從此也會對將軍感恩戴德,同時將軍還能名正言順的撤兵,保留楚軍的顏面,這豈不是一舉三得?”

成得臣仔細聽著宛春的分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激動,等宛春說完,成得臣馬上表示強烈認可,又問宛春該派誰去做說客最合適。

宛春連想都沒想就回答說:“此事事關重大,還是我親自去最好。”成得臣也認為應該如此,於是命人從軍庫中取來不少軍用物資交給宛春,讓他帶著物品到曹國去,打著酬軍的名義拜訪晉文公。

聽說成得臣主動派人來和談,晉文公多少感到些意外,他讓人將宛春帶至面前,想要看看成得臣究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等宛春把他的意思表達清楚之後,晉文公隱隱覺得這裡面似乎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沒有當場作答,只是將宛春暫時打發到館驛,宛春走後,晉文公就問在座的先軫、狐偃和趙衰等人對此有何看法。

典故說春秋78:“一言而定”,精妙的外交博弈

狐偃的反映最強烈,他毫不掩飾的表達了對成得臣的不滿:“成得臣欺人太甚,竟然想用一個久攻不下的宋國,來交換我們兩個已經到手的曹、衛,天底下哪有這等便宜之事?”

狐偃剛一說完,先軫馬上反駁他:“子犯先別急著下結論,成得臣的這個提議十分玄妙,我們既不能答應,也不能不答應。”

晉文公和狐偃都感到很疑惑,幾乎同時問道:“這是為何?”

先軫向他二人解釋道:“主公如果答應,那成得臣就憑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其日後的聲望可想而知,將來無論是宋國還是曹衛,都會將復國的恩情記在他的頭上,可如果主公不答應,那就表示我們一下滅亡了三個國家,還拋棄了宋國這個盟友,這要是傳揚出去,將來還有誰願意投靠晉國呢?”

先軫這番話所講到的“楚人一言定三國”,即被後人們引申為成語“一言而定”或者“一言為定”。

晉文公聽了先軫的分析,果然覺得成得臣這一招太過陰險,於是就問先軫有沒有什麼破解之策。先軫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然後悠悠的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晉文公不解其意,用疑惑的眼神望著先軫,先軫繼續說:“如今曹伯被囚禁在五鹿,衛侯暫避襄牛,他二人還不知道成得臣的計劃,主公可派人去對他們說,您願意把國家還給他們,讓他們繼續做諸侯,但條件是他們必須得和楚國決裂,這樣我們不但降服了曹、衛,還能讓他們對您心懷感激,又可使成得臣的計劃落空,與此同時,主公再將宛春扣押,故意羞辱成得臣,成得臣向來驕躁易怒,得知宛春被抓,他必定引兵來與我軍決戰,這樣宋國之圍也不破自解。”

典故說春秋78:“一言而定”,精妙的外交博弈

晉文公聽完後比之前的成得臣更興奮了十倍,不住的讚賞先軫,然後他按照先軫的計策,分別寫下了兩封書信,將先軫的原話又進行了仔細潤色,然後派人一封交給曹共公、另一封給衛成公。

曹共公和衛成公看罷書信,得知自己還有機會返國,哪有不答應之理,於是他們當場按照晉文公的意思,給楚成王寫信表示要和楚國斷絕關係。

晉文公又派人把宛春從館驛中提出來,直接給他來個五花大綁,把他投入到大牢之中,然後故意派人到楚軍之中散播消息,想要以此激怒成得臣。

成得臣自從宛春走後,每天都在焦急等待著宛春帶回好消息,誰知事情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但宛春被人抓了,曹、衛也突然來信公然和楚國斷交,成得臣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對晉文公恨之入骨,嘴裡接連發出最難聽的咒罵。

罵完之後,成得臣將副將鬥越椒和兒子成大心叫來,對他們說自己已經下定決心,勢要和晉文公決一死戰。

鬥越椒和成大心一看他氣得這般模樣,知道再說什麼都是白費口舌,只好乖乖的按照成得臣的吩咐開始做準備,兩天以後,楚軍正式從宋國撤軍,然後轉向曹國方向啟程出發。

晉文公自開戰以來,一直都想避免和楚國決戰,如今成得臣的部隊已到眼前,他又該如何堅定自己的信心?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表裡山河”,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