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這個名稱的來歷是怎樣的?

孫爽


明隆慶六年(1572),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該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為"歸化城"。這座規模較大的城池,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著一派蒼鬱生機。當時的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當地蒙古族人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庫庫和屯",又譯為"呼和浩特",漢意為"青色的城",歸化城也就是今呼和浩特舊城區的雛型。

呼和浩特因其歷史上召廟比較多,所以又稱為“召城”,因為乳業發達,又被稱為“中國乳都”,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北部。

區號:0471,人口約:231萬人。

主要景點:大召、小召,昭君墓等。


旅行者說文史


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發展歷史久遠,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特點,這個城市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呼和浩特它的蒙古語含義;是青色的城……。

在1851年,當時駐守在此地區的蒙古部落首領,阿勒坦汗,看好了此地區的地理風景,就模仿元朝首都,建立了此城……當時明朝賜名為“歸化城”……。

在解放後,中央政府採納了自治區的建議,將首府由烏蘭浩特市遷至“歸化城”並將此城市名改為呼和浩特市,應用至今……。

我熱愛中華民族的歷史名城,曾幾次去過呼和浩特,遊覽了那裡的古蹟與新城,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紅勇


呼和浩特是蒙語,意思是是青色的城。解放前又叫三娘子城,後來改為歸化城。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中央同意自治區政府提出的建議,將自治區首府由烏蘭浩特市遷到歸化城(即現在的呼和浩特),因為“歸化”兩字本身含有民族歧視的意思,所以後來改為呼和浩特。



杏林之音


呼和浩特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1581年阿拉坦汗與夫人三娘子,大興土木建城,用青磚把房屋圍起來,遠遠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蒙古語呼和浩特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