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仇家恨|營口神社遺留下的罪證

營口神社遺留下的罪證

作者 劉永春

營口神社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從事文化侵略,奴化統治中國人民的產物。1920年6月2日動工,同年10月28日竣工。由日本工程師高木莊八設計,耗資5.7萬元,建有本殿、中門祝祠座、拜殿、洗手舍等,大門前立有石碑,上刻“營口神社”4個大字,位於新市街旭公園(今營口市人民公園)內。

1920年11月4日,日本和尚福島正雄,由大石橋神社來到營口,主持了神社的迎奉靈牌、祭祀神靈、神牌安座等活動,神社主殿供奉明治天皇及昭憲皇太后靈牌。為什麼侵略者到處修建神社供奉明治天皇呢?因為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後,日本發生了明治維新運動。1869年3月15日,明治天皇提出“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侵略口號,把侵略矛頭直指中國及朝鮮。在他執政的45年中,多次發動侵華戰爭。1894發動了甲午戰爭,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進攻北京,1904在中國領土又發動了日俄戰爭。這些侵略戰爭均是日方取勝,從此明治天皇引領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明治天皇為日本開疆擴土,掠奪資源,使日本國富民足,被侵略者視為神靈來供奉。

1924年7月,福島正雄和尚來到營口神社,專為日本在營口政要人員主持每年的春秋祭祀及日本軍人各種祭祀活動等。尤其是強迫中國學生敬拜營口神社,宣傳“日滿親善”、“共建大東亞共榮圈”,妄圖對營口年輕一代實行精神控制。後來又在神社後面立有“忠魂碑”及“納骨祠”,安放一些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抗日義勇軍打死的侵略者骨灰及靈牌。還埋葬一部分日本在營口的政要人員,以示“侵略有功”,效忠天皇,為國捐驅。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營口神社被憤怒的民眾夷為平地。

2003年10月,筆者在人民公園散步時,在湖邊一堆亂石中發現一塊日本人墓碑。正刻“吉田文作之墓”,背刻該人生平(字小不清),側刻“昭和十年十月在營有志建之”(昭和10年即1935年)。經查,吉田文作出生於1872年11月28日,東京神田人。1904年來華初在海關供職,後在大連南滿商業會議所任職。1924年2月22日,任營口商業會議所書記長,1935年10月病故,終年63歲。這塊墓碑在後來的人民公園大修中,差一點被施工人員當成石料砌在湖邊護岸中。後經筆者告知墓碑來歷,才沒有淹沒於水中。後來,筆者將此情況向營口市檔案館夏志坤副館長作了彙報,2011年5月,該墓碑及其他有價值石碑座等被市檔案館收藏。

2005年6月27日,市博物館在站前區園林裡兩戶民宅中徵集到兩個石雕件:一件圓形,高0.7米、直徑0.36米,一側刻“奉獻”二字,一側刻“大正十五年五月一日建立,營口水道電氣株式會社。”(大正十五年即1926年);另一件異形,高0.7米、寬0.6米,側面下大上小,正面只刻“奉獻”二字。經筆者用原日偽發行的“營口神社”明信片比對,這兩個石雕件正是當年營口神社大殿前神道兩側的部分長夜燈燈座。營口神社初建時並不完整配套,隨著“九一八”事變,侵略勢力不斷擴大,在日商、洋行等資助下,又興建了祭器庫、石圍欄等。這兩件長夜燈燈座就是由日資企業營口水道電氣株式會社捐助修建的。當時在徵集神社遺物時,圍觀了很多群眾,個別人不知真相,並在群眾中煽動:“市博物館要此物,不出2000元別想拉走。”等等。在宣傳《文物法》無效的情況下,筆者只好不動聲色地悄悄離開。第二天,在天沒亮時,筆者在裝飾材料城僱了一臺運輸車和兩名登三輪的車伕,幾個人共同努力,將這兩件營口神社遺物裝上車,當個別人在睡夢中起來要價時,筆者已迎著朝陽將神社遺物送到了市博物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的營口神社遺物及其他物件,在筆者關注努力下,已被市博物館、市檔案館分別收藏,成為我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物教材。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5年第4期

國仇家恨|營口神社遺留下的罪證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