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在《庄子·养生主》里,

有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

《庖丁解牛》

一日,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之地,

肩膀所靠之地,

脚所踩、膝盖所顶之地,

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

没有不合音律的:

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

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一介莽夫的杀牛之技,

竟杀出如此恢弘大气的乐舞韵律,

给人以艺术的美的享受,

梁惠王不禁大惊:

“嘻,好啊!

你的技术怎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厨师放下刀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做任何事只有心到、神到、手到,方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大概是《庄子》里关于匠人精神,最精辟的解说了。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第一阶:无我 · 修心

对于真正的匠人来说,

比起炉火纯青的技艺,

第一重要的是心的修炼,

即达到一个忘我的境界。

《梓庆为鐻(ju)》

——《庄子·达生》

有一个叫梓庆的青年能削木做鐻,

这是一种类似钟的乐器,

做成以后,

看见的人无不惊叹,

简直是鬼神的工夫!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鲁侯见到问他:“你有什么高明的技术吗?”梓庆却说:“我是个做工的人,哪有什么特别的技术?

只不过我有一种本事,即我在做鐻之前,必会斋戒静思七天。

前三天后,不再有庆贺、赏赐之想;五天后,不再有非议、夸誉杂念;七天后,已不为外物所动,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当摒弃一切外界和内心的困扰,

排除了利、名、我,

达到一个完全无我的状态,

方才进入山林,

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

这时已经形成的鐻的形象,

便浮现于梓庆眼前。

木匠不掺杂念的纯真本性,

与木料的自然天性相融合,

这便是器物鬼斧神工的唯一原因。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忘我,

自然而为,

放能大器天成。

第二阶:无物 · 修技

真正可谓之神的技艺,

并不是卖油翁的“唯手熟尔”,

而是忘记了那枚

置于油壶口上的钱币。

《津人操舟》

——《庄子·达生》

一日颜回跟孔子聊天,

说听摆渡人讲:

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驾船;

而善于潜水的人,

不曾见到船也会熟练的驾驶船。

这是怎么回事呢?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孔子答曰:“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驾船,这是因为他们习以成性适应水而处之自然。

至于善于潜水的人不曾见过船就能熟练驾驶,是因他们眼里的深渊就像是陆地上的小丘,看待船翻犹如看到车子倒退一样。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善于游泳的人,

就好比那个“手熟”的卖油翁,

因为习水性,就能很快驾驭水;

而善于潜水的人,

虽未曾见过船,

却因为太了解水、

达到了一个“无水”的境界,

从而“人、舟、水”合一,

纵使翻云覆雨亦无乱于心。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大凡对外物看得过重的人,

其内心世界一定笨拙。

而要想达到“无物”的境界,

非要下一番修技的苦功夫不可。

就像庖丁一样,

他并非生下来就能19年不换刀,

而需是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的刻苦磨炼,

日渐精进,永无止境,

才能做到“目无全牛”。

第三阶:物我两相忘 · 修道

清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魏源有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源于庄子的“技”“道”论,

技是“技能、技巧、技术···”

道是“法则、规律、道理···”

每一种技艺在达到巅峰,

就可上升为“道”。

修心、修技,最终还是修“道”。

《工倕旋指》

——《庄子·达生》

一位名为“倕”的能工巧匠,

他画圆的技艺,

比用圆规画出来的还要好,

随手画出来一个就很圆,

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

是因为心完全放松了,

手指和心灵是一体的。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忘掉脚的大小,

什么鞋子都合适;

忘掉腰的粗细,

什么腰带都舒适;

忘记了是非,

心没有什么不安适的。

只要秉持好自己的心性,

不随着外物变化,

达到物我两相忘的状态,

便能得到充分的自由,

这时,便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不论是东野稷之善驾,

匠石运斤成风,老翁捕蝉、

还是庖丁解全牛,

皆是到达一种物我合一之境,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身与自然的化一,

才是技与道的化境。

《庄子》中竟然有这么多匠人,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无我、无物、物我两忘,

这是庄子对匠人精神的总结,

也是一切处世的哲学。

- END -

(参考文献:

陈成吒:《庄子》中的工匠,

都是些什么人?

上海财经大学文学院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