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定情詩》繁欽(東漢)

在古代,香囊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為妃後貴人之所用也;1970年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經鑑定為唐朝文物,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這枚香囊的製作十分別致,球形體,內外三層。外層栓有鏈鉤。最內層為半圓形香盂;中層為兩個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連接球壁,內層機環則連接香盂。球壁由兩個半圓體構成,子母口扣合,飾以鏤空葡萄花鳥紋;

與其說它是香囊,倒不如說更像是一款高顏值的銀飾品;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打開外殼,在球體下部設有兩層同心圓機環,盛香料的半球形金香盂安放在內層機環上。外殼、機環、香盂之間,用銀質鉚釘鉚接,可以自由轉動。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這枚香囊最為人驚豔的乃是它的精妙設計,無論外面如何轉動,在內層盛裝的香料都不會灑出來,這樣的機械裝置類似於現在的陀螺儀,被廣泛的用於導航,手機拍照等場景中;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難以想象這枚香囊的製作,這是還遠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工匠們所做。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這種鏤空的球形的香囊深受女性歡迎,可以掛在身上隨身攜帶;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鎏金雙蜂團花紋銀香囊·唐

公元756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當叛軍攻入長安,玄宗攜楊貴妃連夜西逃,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在這裡發生了註明的讓人嘆惋的馬嵬坡軍變,隨行將士叛變,要求處死隨行的楊貴妃;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楊貴妃被賜死;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殺後,屍體被匆匆埋葬。

在歷史浪潮當中,即使站在權利頂峰的玄宗皇帝,也無法挽救心愛的人,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待到收復西京以後,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古稀之年的太上皇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歡樂猶在,如今卻只留下了這小小的香囊!

這枚唐代的小小香囊,不僅蘊含了現代科技,還和楊貴妃有關

《國家寶藏中馬蘇扮演楊貴妃》

而據史學家推測,當時楊貴妃懷中的香囊應為與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類似的金屬香囊,所以才沒有腐壞;

唐朝詩人張祜曾寫《太真香囊子》詩:“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一件飾物,蘊含著一個時代的文化,

必定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