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人的广告奇招

  有人说:“学会做广告,也就学到了做生意的精髓。”这话的确没错。下面介绍几个成功广告的实例,相信你看了一定大有益处。

  1.同仁堂闻名靠做善事:北京同仁堂药店闻名遐迩,它做广告有它独特的一招。早在清朝,同仁堂药店老板乐荫川先生曾在清朝廷军机处供职,是一名“引见”,这是一个肥差,各处军政要员来京晋见军机大臣,均由他安排。他在各省官员返回时,送上同仁堂药目名册和药品一份,请这些官员做宣传,于是,同仁堂的名声在全国不胫而走。从那时起,同仁堂就以许多方式来树立自己的信誉,扩大知名度,开展筑沟捐灯、施医舍药、开粥厂、施舍棺材、办教育等福利事业,让同仁堂美名传扬四方,达到了比普通广告更好的宣传效果,生意也因此而兴盛不衰。

历史上中国人的广告奇招

2.茅台酒扬名凭奇招:茅台酒是酒中的佳品,在1917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时,我国的经营商认为,它可与世界任何产品相匹敌。但由于包装显得土气,展览会上一连几天都无人问津。眼看展览会就要结束,经营商急了,但很快想出了一着妙棋。那天,参会的宾客、经销商来到展厅时,经营商故意将一箱茅台酒倒在地板上,瓶碎酒泄,一时间酒香浓郁,沁人肺腑。这股酒香弥漫了整个展厅。顿时,茅台酒展台被参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也引起评酒行家的注意,纷纷取杯敬酒,当场赞不绝口,连当时的评酒权威都认为茅台酒可堪称酒中之王。就这样,经营者以不得已的招术为产品做广告,在该届博览会上一举夺得曲酒金质奖牌。从此,茅台酒名声大振,打开了在海外的销路。

历史上中国人的广告奇招

3.冠生园会搞轰动效应:冠生园月饼的出名也很有一套。广东佛山人冼冠生,于1915年创办了“冠生园”食品店。1934年,冼冠生把电影明星胡蝶请来为开幕式剪彩,还请她坐在特制的宝塔形状的大月饼旁拍照,并将此照片印成广告画,上面题有“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四处张贴,招徕了许多顾客。1935年,冼冠生在上海举办一次“水上赏月”活动。中秋之夜,冠生园包租了游览船,在上海各报刊登广告云:“凡市民购冠生园月饼10盒,即赠水上赏月券一张。”顿时月饼销量猛增。1936年他又推出“陆上赏月”的新招,使冠生园当年的月饼销量达到10万盒。因连续三年使用独出心裁的广告,加上冠生园月饼味道佳美,冠生园声誉鹊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