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军:念好脱贫攻坚“三字经”

念好脱贫攻坚“三字经”

陈小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笔者认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念好“三字经”。

一、厘清“三种关系”

实现脱贫必须扶贫,要脱贫不澄清思想认识问题,势必严重影响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一是扶贫政策与养懒汉的关系。扶贫是最大最温暖的民生工程,但不是给懒汉发福利。广大扶贫干部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不懈地做好思想工作,感动感化每一个贫困者,既扶贫又扶志,让真正贫困者沐浴党的政策的阳光雨露。二是扶贫政策与新差距的关系。原来相邻两村,隔河相望,一村穷,一村富。穷的被定为贫困村,经过国家政策的扶持,穷的村变得比河对面的富村更富了,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差距。这是更富有基础上的差距,是不断发展基础上的差距。这正是国家扶贫政策的效应。三是扶贫政策与新矛盾的关系。个别干部埋怨,扶贫工作越推进出现的问题越多,越搞矛盾越多,信访压力越来越大,还不如不搞。得到帮扶的喜笑颜开,一些没得到帮扶的牢骚满腹。这恰好说明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因此,必须克服畏难情绪,扎实做好帮扶的相关基础工作。

二、避免“三个误区”

厘清了“三种关系”,还必须避免“三个误区”。一是高调论。主要表现为速度提高和标准提高。这与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背道而驰。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承受能力,要准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宁可现在承诺低一点,未来实现程度高一点,也不要提出过高目标,吊高胃口,最后难以实现而失信于民。二是数字论。很多人看到了这样一些现象:反复开会,重复督查,标语满天飞,表格满房堆,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在了数字上。很多乡镇和村干部疲于造表和游说贫困户填表,一些地方热衷于耍文字游戏,走做得好不如讲得好路线。必须避免靠数字脱贫,靠表格说话,绝对不能搞时间一到就脱贫,表格一造就脱贫。三是蛋糕论。今天,不少人仍然停留在过分侧重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阶段。对于自己的帮扶对象往往也是物质满足多思想教育少,以至于有些贫困户误认为,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这些人就该给我送钱送物。不少贫困户似乎也习惯了大家来送钱送物,不送反而不高兴,不送就不说实话,不送就不配合脱贫。须知,扶贫不是分蛋糕,而是做蛋糕。不是搞再次分配,也不是强迫富裕者给予贫困者,更不是搞平均主义。

三、扭住“三大环节”

扶贫攻坚虽然千头万绪,但是一经梳理无非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扶持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主要包括六个精准,第一个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解决的就是“扶持谁”的问题。持续完善建档立卡,继续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是打牢打实精准扶贫基础性工作。二是“谁来扶”?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强化驻村帮扶,实现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把最强的扶贫队伍和最有能力的干部派到任务最艰巨的村落。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演奏好扶贫合唱曲。三是“怎么扶”?首先,要掌握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走则走。其次,要转变干部扶贫观念和群众脱贫观念,切实提高干部的扶贫积极性和群众的脱贫主动性。尤其要激发贫困者内生动力,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再次,加强作风建设、创新方式方法。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要密切干群关系,大兴苦干实干之风。

(作者系市委党校马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