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巨头们的逐利本性,但区块链则是其“克星”!

中午12.12 晚上19.19

大数据杀熟是巨头们的逐利本性,但区块链则是其“克星”!

程智鹏诗曰:

欲得多利擅杀熟,世故人情总未殊。

研探精深难作意,细思往日鉴通途。

近日,央媒痛批大数据杀熟,痛骂得酣畅淋漓,也算帮用户解了一口气。但实际上,“痛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背后有深刻原因。

什么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大数据杀熟是巨头们的逐利本性,但区块链则是其“克星”!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价格歧视

以前在做内训的的时候,给学员们举过一个关于价格歧的例子,尽管这个例子并不“雅”:一个“援交”的美女和一个长相英俊的欧巴看了一场电影,只要这位欧巴愿意支付电影票晚饭钱就可以和她过夜;但同样是过夜,如果对方是一个腰大肥圆的土豪油腻大叔,美女或许会要上万元的价格才会答应。

这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价格歧视的例子。

严肃地说,所谓价格歧视,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简单一句话:不同人卖不同价,“逮着蛤蟆就要攥出尿来”。

价格歧视说来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价格歧视的领域并不会特别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需要从价格歧视要能够产生的基础说起。要做到价格歧视,首先需要几个基本条件:

  • 第一是信息不对称。最典型的例子,是文玩市场。文玩店的老板找隔壁王木匠拿木渣子揉了一个念珠放点熏香敢给人说这是黄花梨,就是欺负别人不能鉴别黄花梨。这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其一。
  • 其二,价格歧视有边际效应的把控,即,卖方仗着信息不对称的漫天要价的时候,也要能把握对方的议价能力。总不能只图自己叫价叫得痛快,结果卖不出去。那生意就没法做了。这就是比较常见的为什么会有人在做买卖的时候必须要能察言观色判断对方的议价能力,以及很多真正有钱的人去一些容易产生价格歧视的地方会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原因。这里就要看到,边际效应的把控,则延伸了对于信息成本的负担。如果无法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我还不如所有的东西都按规矩只卖一口价。
  • 第三,就是对于要做价格歧视的这一方来说,需要具有一定垄断地位。例如,我是一个卖文玩的,某一个宝贝就我这里有,那我就可以满天要价,只此一家,爱买不买。在这个过程中,替代效应因垄断地位而减弱,所谓替代效应,就是当我喜欢吃苹果,苹果涨价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吃梨。但是如果我喜欢用苹果手机这样的系统的产品,全安卓的都看不上,那替代效应就没了。

再比如,一开始我们打的那个美女的例子。漂亮的女孩到处都有,但是有魅力能吸引你的,就这一个,你既然成功被她所吸引,那就乖乖掏钱吧。

现在我们知道,价格歧视需要满足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能负担,具有一定垄断地位替代较弱这三个条件。事实上,一般的商人在满足上方一个条件的时候,都会采取价格歧视的策略。因为逐利是第一位的。

对于价格歧视而言,大家不要认为是商人坏,亦或者人心险恶。这种本性,如同狼去捕食的时候会显得凶残狡猾一样,是一种天性。没有任何正邪可言,只有我们的社会秩序共识是否允许,以及能不能控制两个角度。

社会共识不允许,这是一种常态。但是大家记住,出于人,乃至于出于生物本性的东西,是不可能禁止得住的。

所以一旦有机会,商人还是会做价格歧视,有一刀宰一刀,追逐利润最大化。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个事情,此前说杀熟的互联网巨头们几乎三个条件都满足了——满足信息不对称,而且对消费者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都具有一定垄断地位。

前面说,商人一旦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三个条件都满足,你想让他童叟无欺,价格公道,这件事似乎才真是有悖常理的。

所以,有的巨头说自己绝对没有杀熟,我个人是不相信的。

媒体发消息,痛斥谴责杀熟的行为,这个是没用的。原因刚才我们分析过了,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这样做。

那这件事就无解了?

从杀熟这件事本身来看,如果大家开始伪造自己的数据,比如,你是一个单身的男生,但是却把淘宝那些女性用品,还有奢侈品这类都逛一遍,藉此伪造出你不是单身狗的假象,大数据识别你的时候,还是会造成一定困难。

当然,这只是开一个玩笑,如果为单纯躲避杀熟,而刻意地去做这些事情,那不是很累?要说做数据和识别数据这件事,人能比机器快?开玩笑呢。

那就需要祭出我们的大杀器——区块链。

应该说,区块链技术对于杀熟的这个场景,是有一定克制的效果的。

我们试想,如果用区块链技术,所有人的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只有本人才可以用,那互联网平台对于三个条件中的掌握对方议价能力这一条,就不存在了。

区块链确实能做到这一点。但是难度更大的地方在于哪里呢?答案很简单,这件事说来容易,但是谁会去做呢?巨头们自己会做吗?巨头如果真做,那真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一般地壮烈。

巨头不愿意做,谁有动力去做这件事呢?如果是一个非巨头的地位的,则需要有雄厚商业模式前景和非巨头资本的支持。

另外,政府如果真要改善这件事,需要自上而下去推进发展。即,由政府强制企业上链来保护用户信息。

我们一再强调,区块链技术目前的使用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有巨大的代价。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利润的驱动,他们是不会去做区块链这个技术的应用的。

所以就目前来看,以上两点其实都很难。

那是不是这件事要用区块链就真的无解了呢?

作为一个会计专业出身的人,笔者想起复式记账法在早年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几乎花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才进步发展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人,要专门请一个懂复式记账的会计,那是一个成本多么高昂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而正是这个会计的语言,让资本主义的萌芽得以真正地实现。

区块链的应用,从杀熟这个角度开始思考起,对于未来的发展,包括对税制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影响,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这需要来自于政府、市场的需求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进。

总之,区块链的未来,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