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搞新零售,阿里和京東有何不同?

最近一年,阿里京東這兩個線上零售巨頭都在積極佈局線下,推動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京東提出了無界零售的概念,究竟兩者的策略有何不同?

同樣是搞新零售,阿里和京東有何不同?

阿里:通過開放智能系統改造線下

打造新零售樣板對外開放智能系統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阿里和京東佈局新零售的思路確實不同:它是希望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進而開放系統,一句話概括就是未來的主要目的是賣軟件。

這個思路從阿里打造新零售樣板盒馬鮮生就可以看出。在跑通整個模式之後,盒馬隨即開始用聯營的模式進行擴張,對外輸出智能系統。

盒馬鮮生首創超市+餐飲的模式,並且推出支付寶會員店的概念,但其最強的地方還是在於整個智能IT系統。正是由於IT系統的支持,盒馬鮮生才能做到30到45分鐘送達,後端實現了5分鐘內從下單到揀貨的全過程。

在秀出自己IT系統的強大肌肉之後,盒馬鮮生開始了自己的擴張道路:將在杭州和貴州實行合資模式,分別與當地零售企業寧波三江和貴州星力聯營——前者提供一整套數據驅動的流轉體系,後者負責日常管理,兩者共同建設門店。

由於盒馬鮮生自建超級大店的重資產模式難以迅速複製,可以預見聯營將是盒馬鮮生實現快速擴張的途徑,盒馬鮮生也將變成智能系統的輸出商。

此外,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之後,有消息傳出,未來主導改造大潤發門店的,也應該是盒馬鮮生的團隊。

靠投資入股佈局以第三方角度改造

和阿里面向傳統零售開放智能系統、銷售軟件相輔相成的是阿里積極通過“買買買”的方式開展對新零售的佈局。

阿里依靠資本的強大力量投資入股了多家傳統零售,並通過輸出智能系統的方式對其進行改造。

戰略入股三江購物,到私有化銀泰商業,到入股高鑫零售,從盒馬鮮生到無人零售,阿里在探索新零售的道路上不斷加碼,版圖也越擴越大。

據媒體統計,“新零售”概念提出後短短一年時間裡,阿里系圍繞著新零售拼圖,涉及到的股權投資就達到了312.91億元。若算上53.7億港幣入股銀泰商業、282.33億元入股蘇寧雲商,那麼阿里系圍繞著新零售的股權投資,將超過640億元。

而從投資標的的資金佔比來看,對連鎖超市及百貨類企業的投資,涉及金額佔比最大。在過去一年,入股三江購物、銀泰商業、聯華超市、新華都、東方股份等企業,阿里一共耗資201.76億元,占上述股權投資總額64.48%。

同樣是搞新零售,阿里和京東有何不同?

京東:通過開店佈局前置倉謀求賣貨

積極開設線下店佈局前置倉

有行業人士指出,京東佈局無界零售和阿里佈局新零售的思路完全不同。“京東佈局無界零售的主要方式就是在線下開店,而京東開店的核心目的是做物流的前置倉,將它的物流配送體系鋪滿全國。”

“京東說白了就是賣貨。”上述行業人士表示。確實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京東都擁有更強的零售基因。

京東佈局線下更多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並非像阿里一樣通過投資的方式佈局新零售。

門店身後是京東的智慧供應鏈。京東用大數據為門店提供備貨推薦,完成自動補貨和退貨,有望實現“零庫存”,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具體來說,就是京東商城3C事業部將自己的品牌、產品、服務、供應鏈能力、技術能力、客戶經營能力以零售基礎設施的能力形式授予合作加盟的服務商,並由京東提供統一的服務標準及管理模式。

可以看出京東是通過這種方式將自營的貨品放置到了離消費者更近的前端,方便消費者的體驗和選購。

京東的新通路項目無論是推出B2B訂貨平臺京東掌櫃寶還是開設數量眾多的京東便利店,也都是為了將京東的供應鏈能力、高效的倉儲物流能力進行開放,將貨品進行渠道下沉。

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轉變

“開放”已經成為京東最近一年來的標籤,被京東反覆提及。這背後則是京東由渠道商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角色的轉變,這也是京東在未來零售中的全新定位。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在長期的自營中建立了一整套脫胎於實體零售的核心能力,比如供應鏈、倉儲物流、營銷以及金融等。京東將通過整合營銷、數據驅動、品效合一、開放平臺、場景連接等手段,將這些核心能力全面開放給供應商與第三方品牌商,實現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的結合。

2017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依據無界零售戰略,進一步面向合作伙伴開放零售基礎設施,從“一體化”走向“一體化的開放”,不但推動了收入的增長,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品牌商達成合作。

如果說阿里佈局新零售的方式是改造傳統零售,京東佈局無界零售,開啟“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式就是改造自我。

從自營模式到引入平臺模式,從線上為主到試水線下門店,從自營物流到開放物流平臺,京東一直在改變自己的模式,更新自己的零售業態,進行自我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