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2018年6月3日,“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式” 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隆重舉行。本次展覽由中國農業銀行特別支持。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吳昌碩是近現代最為重要的書畫家、篆刻家之一,在藝術上是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座標式的代表人物,是承古開今的藝術大師。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吳昌碩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安吉縣,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數朝,再入民國,卒於1927年,終年八十四歲。吳昌碩一生名號頗多,初名俊、俊卿,中年後署名蒼石、昌石、昌碩,別號有缶廬、苦鐵、老缶、缶道人、石尊者、破荷亭長、五湖印丐等,七十歲後又署聾公、大聾等等。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吳昌碩的藝術創作自金石篆刻入手,對《石鼓文》書法的畢生探索,成就了吳昌碩的篆書藝術,並且在臨學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食古出新,形成自我面目,獨步一時。吳昌碩四十歲後方始學畫,他用書法的語言刷新了大寫意的筆墨,成就了大寫意花卉的藝術高峰,他融古開今,博採眾長,顯示了開放和博學的藝術態度。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吳昌碩生活的時代正是傳統藝術走向近現代的關鍵轉折時期,他的作品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吸收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特有的商業氣息和時代精神,形成雅俗兼備的藝術風貌。吳昌碩的藝術在當時即獲得極大聲譽,影響廣泛。吳昌碩的藝術成就對近現代畫壇的格局和流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予後世以深遠影響。

首次舉辦吳昌碩個人藝術展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吳昌碩書法、繪畫、篆刻作品二百餘件。作品創作時間跨越四十載春秋,涵蓋吳昌碩四十多歲至去世前不久的各個階段,時代連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吳昌碩的藝術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本次展覽集合繪畫、書法、篆刻三類作品百餘件,展示吳昌碩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展覽通過四個單元,分別從吳昌碩繪畫的藝術淵源,大寫意的繪畫風格,交遊與影響,以及書法篆刻四個方面呈現,突出表現吳昌碩最具特色的畫風和富有生命力的筆墨,展現這位藝術大師開放進取的博大胸懷以及對時代變遷的積極融入。第一單元為“融古開今”,充分發揮故宮館藏優勢,將吳昌碩的作品與明清多位繪畫大家的作品同時展出,例如明代陳淳、徐渭,清代八大、李鱓、趙之謙、任伯年等人的作品,與吳昌碩作品進行直觀對比,體現吳昌碩對前輩寫意花卉技法的繼承以及對同時代畫家的吸收。第二單元“缶廬花香”,展品打破以往以創作年代為序的陳列慣例,以四季花卉為表現主題,選取吳昌碩作品中各季的代表花卉,並穿插一些節令題材,以豐富的畫面內容最大程度地展示吳昌碩的繪畫面貌和藝術風格。使觀眾在吳昌碩的大寫意世界裡品四季輪轉,賞花落花開。第三單元“石交傳馨”,表現吳昌碩的藝術交往活動,既有吳昌碩與他人的合畫作品,也展出了陳師曾、陳半丁、齊白石等受吳昌碩影響的後代大師的作品。第四單元“鐵筆柔毫”,集中展示吳昌碩作為詩、書、畫、印四絕的藝術大師,在篆刻和書法方面的藝術成就。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本次展覽中的《桃宴酒罈圖》以及吳昌碩為故宮博物院第二任院長馬衡題寫的“凡將齋”匾額,都是經裝裱修復後首次展出。此外,北京畫院借展了吳昌碩為齊白石題寫的潤格及白石畫集等手跡;浙江省博物館友情出借任伯年繪吳昌碩畫像兩幅,和帶有金石全形拓的《鼎盛圖》一幅,為展覽更添光彩。舉辦吳昌碩個人的書畫、篆刻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是為首次,對廣大觀眾瞭解吳昌碩的藝術人生有一定的幫助,同時豐富了故宮藏近現代書畫的展覽類型。

此外,雕塑家劉恆甫先生為此次特展創作了《梅蘭竹菊》四幅具有當代意識的木雕作品,以此向這位前輩大師致敬。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文華殿書畫館正式啟用

2018年,故宮博物院的展覽迎來新的提升和改變,以“藝術向新”為目標追求,力求在“文化+”的道路上做出新的嘗試,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與感受。專館方面,珍寶館、鐘錶館、陶瓷館、書畫館將於今年全面改陳,武英殿與文華殿展示功能對調,武英殿變為陶瓷館,文華殿成為書畫館。此次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的開幕,標誌著故宮文華殿書畫館的正式啟用。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文華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於紫禁城東部,並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文華殿初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後因眾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參與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為皇帝便殿,後為明經筵之所,建築隨之改作黃琉璃瓦頂。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後添建了聖濟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後,文華殿建築大都被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時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規橅殆依明製為之”。乾隆年間,在聖濟殿遺址上修建了文淵閣。明清兩朝,每歲春秋仲月,都要在文華殿舉行經筵之禮,講習“四書五經”。明清兩朝殿試閱卷也在文華殿進行。此外,明代設有“文華殿大學士”一職,以輔導太子讀書。清代,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此次專館改陳,嚴格量化各類保護文物古建本體與展出珍貴書畫類文物的技術指標,並與展示效果達到整體和諧。展廳本身,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天花與地磚,新增加的頂部照明,明亮而柔和地展現展廳的頂部空間。溫控系統採用航天科技,以泵驅兩相流體迴路輔以末端精確配風的控溫方式,保證珍貴書畫文物的展出安全。展廳內所有設備均為裝配式,安裝後可逆向拆卸,無損古建。為文華殿展廳量身訂製的書畫文物展櫃,較原先的書畫展櫃相比,在照度、溼度、環保、安全等方面都有性能提升。

他表示,隨著“原狀陳列是重點、專館展覽是特點、臨時展覽是亮點、年度大展是熱點”的展覽特色的深化,故宮博物院的各類展覽將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精彩獨特的內容,向社會公眾傳遞故宮文化信息,講好故宮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