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家公司包養你終身?做夢!

青青君當年大學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七大姑八大姨說,不要瞎折騰,找份穩定的工作就好。我相信,現在的很多應屆生也會一直聽到諸如此類的說辭。

正好前陣子,網上曝出來一位在收費站工作了多年的36歲阿姨被裁員,聲稱,“現在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希望自己曾經的“鐵飯碗”單位,能多給點補償。

這就不禁讓人唏噓,我們是不是一直在自欺欺人?這世界上真的有所謂一勞永逸的工作嗎?

相信這世上有穩定的工作,你就輸了

青青君當年應屆找工作時,朋友小林也在另外一所學校面臨畢業找工作的事情。她那會兒跟我說,自己拒掉了一份看上去前景不錯的工作,轉而選擇了去上海一個學校教書,很大的理由是在那裡當老師有編制。

我當時就好奇地問,幹嘛找工作一定要有編制呢?小林振振有詞地說,有編制,單位就沒法輕易裁掉我啊。

這個回答讓我驚訝。所謂的“編制”,在我們父母輩那裡,就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單位無法輕易裁掉你,當然你也無法輕易跳槽。你的人生很可能消耗在一家單位裡,它就這樣包養你終身,直至你退休。但我沒想到,在年輕一代人心目中,竟然讓一家單位包養終身,也是這麼有市場。

想要一家公司包養你終身?做夢!

但是,這世界上真的有“鐵飯碗”嗎?不,相信這世上有穩定的工作,你就輸了。

從我們父母輩說起。他們的觀念中,總是覺得進了國企就意味著要幾十年,在這個企業效力終身。但後來低效能國企淘汰,很多人紛紛下崗,40、50歲左右的人重新找工作,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可以想象其艱辛。大概在不少人的童年記憶中,總會遇到身邊有下崗工人家庭。中年失業,對整個家庭來說,那種莫大的壓力,明裡暗裡,大家都懂。

再來說說我身邊的朋友。我朋友思思畢業那年進了一家500強,人人豔羨。因為那時,她是以千里挑一的管培生身份進入這家跨國企業。你能夠想象的,她那會兒說出這家公司名字時,臉上都能熠熠閃光。

可是風雲突變,當年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到來,這家500強開始了裁員計劃。剛剛進入的應屆生沒經驗,還要花錢培養,首當其衝就成了裁員的對象。

當裁員名單公佈時,思思也在其中。這離開她進入這家公司,才剛剛6個月而已。當她重新開始找工作時,我們聚了幾次,她每每提起這件事情,總是說,“沒想到”,以前提起這家公司時熠熠閃光的臉一下子暗沉了不少。

是的,這世上央企國企、跨國企業,都無法成為你長達幾十年職業生涯的永久避風港。如果你執拗地相信“穩定”,迎接你的很可能是棒頭一擊。

所謂的“穩定”是一劑毒藥,扼殺了你“更好”的可能

我們的職業發展可以分為很多狀態。

其中的一種典型狀態就是:溫水煮青蛙。大學畢業時,你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除了只拿3000元工資,其他一切都令你滿意:每天就是喝喝茶、看看報,生活過得愜意而舒適。你嘲笑那位不入流的大學同學小王,笑他放著一份穩定工作的offer不拿,跑去起早貪黑地實現自我價值。

3年以後,你的生活還是一模一樣,喝茶、看報,沒有加班忙碌,你的工作技能也沒有啥大的長進,甚至你的工資變化也不大,3500元,和大學畢業時漲了500;

5年以後,你以前那個不入流的大學同學小王開公司身價百倍,而你還在原來單位喝茶、看報。你會迷惑,這幾年工作到底學到了什麼?除了每天和單位同事瞎聊,長進了不少八卦本領,好像其他都沒怎麼進步。對了,忘了說了,這個時候,工資篤悠悠地漲到了3800元。

想要一家公司包養你終身?做夢!

那麼,為什麼起跑線相同,畢業3年、5年、10年後,大家卻相去甚遠呢?青青君覺得,原因就在於,有些人願意主動突破舒適區,而有些人卻一直躲在舒適區不出來。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有一份看上去穩定的工作,待在自己的舒適區,這是大多數人偏好的選擇。但回過頭來想想,“穩定”的舒適區如果等同於“好”的狀態,那麼,你不突破舒適區,怎麼達到“更好”?

從這個角度來講,“穩定”就像一劑毒藥,逐漸消磨你的鬥志,安於現狀,沒有進步。而在我們的職業發展時,看重的其實是“加速度”,3年後你達到什麼階段,5年後達到什麼階段。數十年的職業生涯道需要要有“更上一層樓”的衝勁。

於是,你總是安於“穩定”,就自然而然失去了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

瞎折騰的人,更有可能逆襲

在父母輩眼裡,“瞎折騰”似乎是個貶義詞。但偏偏,很多時候,瞎折騰的人,卻有了更多逆襲的可能。

在我們身邊,都不缺乏這類人的身影。比如,每個人的大學記憶裡,都會有一些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還要拼才華的同學。

青青君當時讀大學時,有個學姐叫詩曼,法語系,有名的校花,很早就在不少模特大賽裡獲獎。詩曼走在人群裡,就是萬人矚目的那種。只要她走過,就像一陣風,清風拂面,格外撩人。詩曼的追求者無數,人人都覺得,她會走上其他漂亮女子一樣的道路,嫁給高帥富,做全職太太,衣食無憂。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她畢業後卻執意去一家奢侈品品牌公司工作,從最基層的市場崗位開始,一步步依靠自己努力,走上中層管理崗。用她自己的話說,她現在的工作狀態是每週都要打飛的,全國、甚至全世界跑,做活動時還要經常通宵,忙得沒空談戀愛。

前陣子偶然的機會碰到詩曼,我問她,你這是何苦呢?詩曼苦笑了一下,說,我就是喜歡折騰我也沒辦法。

想要一家公司包養你終身?做夢!

此外,還有很多明明可以靠拼爹,卻偏偏還要靠實力的人。最近正當紅的賭王四姨太之子何猷君就是典型。一般富二代的微博中都是奢靡生活,炫富照大連拍,但他的微博都是讀書照片,創業照片,還有很多街邊小吃照。

雖然屢屢上綜藝節目有炒作嫌疑,但他上麻省理工學院提前畢業,上《最強大腦》獲得第一,都是事實。何猷君這個被賭王老爸遮住了光環的天才學霸,藉由一檔電視節目眾所周知,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在數學領域嶄露頭角。

異地求學的日子裡,何猷君沒有在他鄉的燈紅酒綠中迷失,而是一心撲在學業上。為了給父母一個驚喜,別人一學期修四門課,他就修8門。聖誕節,大家忙著開轟趴,而何猷君卻一如往常,認真學習。本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何猷君並不打算就此結束學業,他成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輕的碩士!

大學生擇業:知道“穩定”不代表一切

應屆生大學剛畢業找工作時,會收到來自各方的聲音。特別是我們的長輩總會有用他們的想法來指導我們。在上一代的觀念中,穩定壓倒一切,找一份“差不多就得了”的工作,最好能在這個崗位上幹到老,貌似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這種觀念其實並不一定錯誤,但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職場新人,需要了解,人生有各種可能性。你可以走你父母輩期望的那條道路,但也可以去探索,去折騰,突破舒適區,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一家公司包養你終身?做夢!

那麼,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選擇,該怎麼辦?

在這方面,青青君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喬布斯說的那句話,“聽從你內心的聲音”。很多時候,你可能會受到外界的各種壓力,父母的意願,長輩的教導,在擇業時,讓你倍感迷茫。當你覺得無所適從的時,就停下來,聽聽你的內心在說些什麼。

也有的時候,社會上拜金主義橫行,讓你覺得似乎高薪職業就是一切。只有offer的薪酬高,其他都無所謂。這讓你倍感困惑。這個時候,青青君也建議你停下來,回顧一下從小到大的經歷,傾聽一下內心的渴望,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更有的時候,你在一份風險係數低和風險係數高的工作之間徘徊,似乎怎麼選都有利害衝突,不知道如何抉擇。如果你碰到這種情境,我也建議你拋開表象,不要被外在條件左右,聽從內心的聲音呼喚。

當然,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選,還可以用排除法。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至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你可以去努力嘗試實習,排除那些自己不喜歡的行業職業,收縮選擇面,剩下的就是那些你喜歡的東西。

最後,青青君想說,願你被這世界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