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雷达与反辐射导弹的较量

雷达的发明,为防空兵器安上了“千里眼”,使对空作战效能大增。而机载反辐射导弹(反雷达导弹)的问世,也让飞机拥有了一把锋利的“挖眼手术刀”,地面雷达面临空前威胁。

防空雷达与反辐射导弹的较量

F-16战机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

鉴于反辐射导弹属于被动制导,自身并不向外辐射信号,其雷达反射截面很小,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未必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因此这就催生了探测反辐射导弹的新技术。

来袭预警

其实这所谓的新技术,也没多神秘,无非是雷达、红外、紫外这三种探测方式的组合。

反辐射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虽小,但毕竟还有。况且现役及在研反辐射导弹外形尺寸无密可保,因此可以利用雷达波谐振原理,选择合适波段雷达作为反辐射导弹报警之用。如此一来,雷达方就可获得较长时间的来袭警告,为规避攻击提供宝贵时间。

此外,反辐射导弹因为飞行速度快,弹体表面气动加热比较明显,炽热的尾焰红外特征更明显,因此容易被红外热成像仪远远“抓住”。导弹发动机尾烟的紫外辐射信息,亦难逃脱紫外探测装置的“法眼”。虽说紫外探测的作用距离较近,但将雷达、红外、紫外三种探测方式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便不难及时发现来袭的反辐射导弹。美国就曾研制过一款反辐射导弹来袭告警装置,可为雷达提供一分钟预警时间。

机动躲避

短短一分钟的预警时间,对于早期那种固定、半固定阵地发射,展开、撤收都较麻烦的雷达来说,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们便着手将雷达集成到机动发射车上。选定发射阵地时,亦同时规划好多条机动逃脱线路。一旦收到反辐射导弹来袭告警,防空雷达关机的同时,机动车以最大速度机动,便可大大提高雷达的战场生存概率。

防空雷达与反辐射导弹的较量

俄S-400防空系统的车载雷达

除了一些体积庞大、重量不菲的早期远程预警雷达,雷达机动发射车已成为现代化雷达的标配。而且从早期的必须待车停才能正常工作,向机动时亦可工作发展。不过,如今的第三代反辐射导弹,譬如“哈姆”亦在与时俱进。最新型号AGM-88E采取了多模复合制导方式,除了传统的被动雷达制导外,还集成了GPS/INS复合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主动雷达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从而赋予了AGM-88E在对方雷达关机后仍具备攻击目标的能力,甚至可用于攻击雷达以外的高价值地面目标。

“李代桃僵”

雷达机动发射车光靠自身的机动能力,想要逃出反辐射导弹的“魔爪”,往往还力所不逮,得有诱饵的同步配合才行。

诱饵本质上是一种主动电磁波发射装置,其辐射信号特征接近于需要保护的防空雷达。一旦真正的防空雷达发现反辐射攻击征候,立即关机转移时,诱饵便立即开始工作,吸引并承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用这种“李代桃僵”的方式,让真正的防空雷达得以“逃出生天”。

诱饵可分为车载机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前者部署机动灵活,工作时间长,各方面模仿程度更高,但成本较高。后者价格低廉,部署方便,可充当一次性消耗品。反辐射诱饵之所以能有效工作,除了其能惟妙惟肖地模拟被保护对象的信号特征外,还与反辐射导弹特殊的使用方式有关。反辐射导弹的使用非常灵活,发射前无需获得目标的精确坐标,只需测得辐射源大致的方位角即可。因此它很容易被与雷达靠得很近的诱饵所欺骗,从而极大降低攻击成功率。

美军研发的AN/TIQ-32诱饵系统拥有3个有源诱饵,可与被保护雷达组成一个有效的诱骗系统。而美军为“爱国者”防空导弹研制的反辐射诱饵系统,成本只有“爱国者”雷达的1/10,可谓性价比极高。

反守为攻

目前主流防空导弹的技术水准,要想击落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短的反辐射导弹,难度实在太大。日后激光武器在成本、可靠性等方面达到了实战化水平,倒可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此外,微波定向能武器未来亦有可能成为反辐射导弹的“天敌”。因为反辐射导弹作为一种被动雷达制导武器,对电磁辐射可谓“来者不拒”。微波定向能武器则正好可以利用反辐射导弹的这一特殊“爱好”而“投其所好”。

防空雷达与反辐射导弹的较量

微波定向能武器实验车

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瞬间释放的高功率微波能量,对目标的电子设备产生破坏效应,将其电子器件烧毁,使目标失效或瘫痪。它与电磁脉冲炸弹的破坏原理基本相同,但却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武器装备。与激光武器相比,微波定向能武器具有作用距离远、覆盖范围大、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点,且不用像激光武器那样精确跟踪、瞄准目标,同时还具备多目标对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