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日本佔領地下有大量的油田被忽略放棄,從而導致了二戰失敗

在1959年7月中國發現了這個堪稱世界級的特大砂岩油田“大慶油田”,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油田。

當時在日本佔領地下有大量的油田被忽略放棄,從而導致了二戰失敗

當時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發現大慶油田不久後,受到刺激最大的可以說是日本人了,後悔不已的日本人捶胸頓足啊,要知道這片油田的所在地曾經被日本軍隊死死地踩在腳下,與他們擦肩而過。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發現了石油的跡象這則消息各國的媒體都在報道,從而日本軍隊對我國東北地區垂涎三尺,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加速了對我國的侵華戰爭,當時有一個臭名遠揚的機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調查部就是日本特地成立的在我國東北地區尋找稀缺的戰略資源-石油。

遼寧阜新地區這個地區是日本集中探測的首選地區,在1995年遼河油田的生產量是二戰時期日本需求量的5倍,生產量到達了1500萬噸。

當時日本的技術只能探測到地下兩千米左右,而當時的遼河油田在地下的6000米深處,在油田被發現後日本人感慨道,我們曾經在這塊油田的正中央卻沒有辦法找到石油。

當時在日本佔領地下有大量的油田被忽略放棄,從而導致了二戰失敗

處於松嫩平原地區中部的大慶地下都事慢慢的石油,為何日本將這塊放棄,這要說起當時的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石油勘探權威教授高田純一,他認為石油生成理論就是所謂的“海底腐泥起源說”。

當時的日軍航空隊在大慶上方飛行經過時,發現這片草甸子上經常有黑色油膜在水面上漂浮著,在多次對石油勘探機構通報後,沒有得到重視,當時的勘探機構一致認為此地是不可能有大量石油的生成條件,所以這個近在眼前的大慶也就躲過了被勘探的危險。

在1940年日本軍隊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日本籌備了可維持了兩年的是有使用量,但是為了維持今後的戰爭,如果日本找不到新的石油資源 ,那麼後面的戰爭將會後繼無力,在八月份石油公司的調查部給軍部彙報說,在滿洲這裡很難在找到石油,為了今後的戰爭資源應到東南亞去爭奪石油。

而當時的東南亞地區石油的產量為1040萬噸,是當時日本軍方需求量的三倍,當時歐美建立的油田和煉油廠日軍都想將這些拿下,1940年日本軍隊名義上以切斷國際上的援蔣通道向印度發起攻擊,目的所在就是為了當時的東印度的大片油田。

當時在日本佔領地下有大量的油田被忽略放棄,從而導致了二戰失敗

在美國方面意識到了日本的謀略,對日本石油海運全面禁止,每年290萬噸的石油渠道在海上被美國封殺,為此這一年日本決定對美國全面開展,在日本海軍的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