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都是在講“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

上映首日,《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票房以1.35億取得冠軍,按照這個態勢,首週末的票房數字,應該會令出品方滿意。《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的熱映,除了該片具有不錯的賣相之外,還可以觀察到好萊塢商業大片在中國的市場狀況,以管窺豹,頗為耐人尋味。

超人、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都是在講“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

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的相關宣傳中,怪獸更大,機甲戰士也更大,成為被強調的關鍵詞,就一些背景資料看,片中最大的機甲戰士救贖者泰坦高達74.07米,體重2256噸,而三個怪獸合體形成的最大怪獸高度128.01米,體重7864噸。影片的高潮,出現在怪獸合體的那一幕,就銀幕呈現出的效果看,很是符合有觀眾所形容的那樣,“連IMAX也裝不下”。

和第一部相比,《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的怪獸與機甲升級,的確帶來了視覺體驗上的提升,但並不能據此認為,這個系列的電影就是簡單的比“大”遊戲,雖然不排除第三部電影會持續在“大”上作文章,但就目前的效果看,比“大”並不令人反感,反而會讓觀眾有小小的期待。

超人、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都是在講“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

這是因為,如此簡單直接粗暴的設計,是對人性有迎合心理的,再確切一點,就是它填補了觀眾對於銀幕想象的“不滿足”心理。電影作為“造夢”機器,託技術不斷進步的福,在畫面奇觀上總是能帶給人新的驚奇體驗,這一體驗經過《阿凡達》的再次啟蒙後,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些賣相不好的好萊塢科幻大片,恰恰是因為沒能持續昇華觀眾對奇觀的需求,而開始走下坡路。《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把握住了這一點,也算是“一招鮮”了。

《環太平洋》的編劇特拉維斯•比徹姆,在環太平洋的加州海岸線上散步,遙望著漫無邊際的大海,有了初步的故事創意:外星“先驅”通過海底蟲洞,向地球釋放各種巨型怪獸,人類戰士身披炫酷機甲,對怪獸進行迎頭痛擊……有人覺得,這是《變形金剛》與《哥斯拉》的結合體。

超人、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都是在講“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

但與《變形金剛》最大的不同在於,《環太平洋》的機甲戰士,是由有血有肉的人類,在進行腦電波連接後操作的,機甲只是人類的一件“戰衣”,影片弘揚的還是人類的勝利而非機甲的勝利。在科幻電影不斷渲染機器人殺手和智能失控危機的時候,《環太平洋》其實是在向“以人為本”迴歸,強調人類在未來世界的核心作用。

超人、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都是在講“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

從《超人》到《變形金剛》再到《環太平洋》,科幻電影在勾勒“人與機器”的結合與分離的同時,也是在講述“人與神”的融合與割裂。如同人們對智能時代又渴望又恐懼一樣,包括科學家在內,人類對於具有超強破壞性的“戰爭機器”也充滿矛盾心理,《環太平洋》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心理,這是它最大的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