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传销作为一种“打着卖货的幌子、行拉人头之实”的金融诈骗模式,最早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后又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传入世界各地。纵观非法传销活动的世界发展史,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但其实又都“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屡屡发生的金融诈骗,拿捏的终归是人类那个“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永恒幻梦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图/1918年雅芳直销人员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图/安利公司的创始人Rich DeVos和Jay Van Andel】20世纪5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纽崔莱公司的两位经销商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在上门推销纽崔莱维生素的过程中发现,在单层次直销的基础上加入“几何倍增学”能够发展出一种新的直销模式——多层次直销,能够让穷人改变命运、让富人消费商品、让销售员的财富成倍数增长,于是,二人便在1959年自立门户,创立了安利(Amway)公司,随后,安利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大的直销企业。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与单层次直销不同,多层次直销人员除了可以从销售商品中获取佣金外,还可以发展下线销售人员,并从下线的业绩中获得佣金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随着安利等直销公司的成功,模仿多层次直销制度的非法欺诈公司纷纷出现,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多层次直销的结构原理,“发明”出非法的层压式推销(又名金字塔模式,即非法传销),开始置销售货品而不顾 , 一味拉人塞货。又因为此种非法活动大都在阴暗的角落里进行,“繁殖”速度又特别强,层压式推销又被称作“老鼠会“。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层压式推销的运作依靠的是会员数目的指数级增长,在金字塔结构里,每人只需要发展两个下线,就能够保证塔底的人数总和能够支撑起整个结构。但如此发展下去,会员数目将会是天文数字,这就注定层压式推销不可能持久。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图/1967年,假日魔术公司的海报】1964年,美国人威廉·帕特里克在加州创立的假日魔术公司“Holiday Magic”成为历史上第一家老鼠会公司,其销售人员分为四个级别,“假日女郎”、“组长”、“主任”和“经理”。要想成为公司的销售人员,就必须先购买产品:成为“假日女郎”需要购买39美元的产品、成为“主任”需要购买2500美元的产品……如果想从“主任”晋升到“经理”的话,还要支付2500美元“脱身费”,同时拉一个人来顶替自己原来的职位。凭着这种赤裸裸的拉人头方式,假日魔术公司的业绩从第一年的52万美元窜升至1972年的2.5亿美元。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大约同时成立的佳线产品公司“Best Line Products”也是“老鼠会”的杰作。这家公司作风大胆,扩展迅速,后来出现在日本和台湾的老鼠会大都和它有关。图为在多伦多Skyline酒店,加拿大Best Line Products公司的800名成员在听美国母公司的总裁William E. Bailey讲话。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1971年,美国控告假日魔术和佳线产品等非法“老鼠会”公司,同年,“格利安特纳”、“加洛马”等四十多家所谓的直销公司的非法行径也引起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安利公司也曾身陷其中,直到4年苦战后迎来胜诉,才让正当的多层次直销获得一个合法的生存空间。1975年起诉风潮过后,美国取缔了所有非法传销组织并颁布《反金字塔式促销法》。从此,非法传销活动在美国已无容身之地,遂转而向全世界发展。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图/被大火烧毁的“天下一家会”传销窝点】60年代,日本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政府又靠人为压低利率从民间抽血,造成日本百姓积攒的储蓄找不到投资的途径。在此同时,日本政府开始引进多层次直销,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让变了质的多层次金字塔式传销有机可乘。最典型的是1965年3月由内村健一在熊本县创办的“天下一家会”。该会的口号是“投资2080元,吸收4名子会员,即可获得102.4万元”,即入会时交纳入会费2080元,其中1080交给本部(即内村健一本人),剩下1000元转给其他老会员。按照内村健一的美好设想,新人加入后再吸收4名子会员,如此类推发展到第6代时,就有1024名新会员,每名交纳1000元给上线推荐人,此时推荐人即可获得102.4万元。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中)

【图/“天下一家会”会歌《五百万人之花》】凭着“天下一家会”,内村健一本人在1976年度的收入达到2.777亿日元。全盛时期,上交组织本部的入会费曾达到日进亿元的纪录,会员高达180万人,并开设多家分公司。直到晚期,新加入的会员再也吸收不到新人入会,而交纳的钱又无法回收时,才恍然发觉受骗。

未完,请继续关注下篇,传销进入中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