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絡中立存廢激烈交鋒 折射數字經濟競爭壓力加劇

據中新網報道,美國聯邦政府近日通過《聯邦公報》(FederalRegister)正式發佈剝除網絡中立的新規“恢復網絡自由”。作為一項必要程序,這意味著美國廢除網絡中立原則步入60天倒計時。近十幾年來,美國各界對網絡中立搖擺不定,不僅成為兩黨制政治博弈的砝碼,也折射了互聯網與通信行業競合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網絡中立存廢倒計時

美國當地時間 2017 年 12 月 14 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舉行會議,以 3 比 2 的投票廢除了 2015 年奧巴馬政府時期制定的“網絡中立”法規(《開放互聯網指令》)。近日,美國政府通過《聯邦公報》(FederalRegister)正式發佈了廢除網絡中立的新規。

在4月23日新規正式生效前的60天內,反對者可對其發起訴訟,這也使得各方圍繞網絡中立存廢的交鋒達到高潮。據報道,各方代表已經向 FCC 發動了數十起訴訟。此前,已有20多個州的網絡中立支持者和總檢察長向法院提交了請願書。

在FCC推動廢除網絡中立的同時,部分州政府則反其道而行。蒙大拿州、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紛紛簽署了行政命令,要求網絡服務供應商必須遵守網絡中立原則。

存廢歷程折射通信和互聯網行業博弈

所謂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原則,即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及政府應平等處理所有互聯網上的數據,不差別對待或依不同用戶、內容、網站、平臺、應用、接取設備類型或通信模式而差別收費。近十幾年來,美國圍繞網絡中立原則的制定和廢除過程,不僅成為兩大政黨博弈的籌碼,更是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激烈競合的縮影。

自21世紀之初,隨著電信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融合跨界競爭日益普及,大量OTT服務開始出現。在互聯網公司的話語權大大提升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互聯網的自由和開放成為監管的重要議題。2015 年,FCC 投票通過迄今最嚴格的“網絡中立”方案,將寬帶接入從採取寬鬆管制的“信息服務”劃歸為需要進行嚴管的“電信服務”,確立了“不得屏蔽,不得限制,不得提供有償的差異化接入服務”的“三不”原則。

網絡中立原則確保了小型網絡內容商與互聯網巨頭公平競爭的機會,為互聯網巨頭的發展提供了免費的網絡帶寬紅利,但也讓“緊箍咒”下的電信運營商喪失了眾多靠網絡創新的機會,並進一步抑制了網絡升級熱情。一方面,經歷了3G、4G網絡升級,進行了鉅額投資後,運營商的管道化危機卻愈演愈烈,與高度繁榮的互聯網經濟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商業回報不足導致運營商基礎設施投資動力不足,造成美國在電信基礎設施上迅速落後。FCC發佈的2016年《寬帶進展報告》顯示,美國仍有10%地區的人口不能接入寬帶互聯網,超過3400萬美國人沒能用上速率達25Mbps的固定寬帶。

隨著流量爆發式增長,網絡中立帶來的問題更加突出,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關於是否通過額外付費分擔網絡成本的利益博弈出現,推動監管轉向。

在特朗普政府放鬆電信監管的環境下,網絡中立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違反市場經濟原則而加快被廢除的進程。根據新規,寬帶上網和移動網絡被重新劃為“信息服務”和“私人移動服務”。這意味運營商可以按照市場方式與互聯網巨頭重新簽約,按照付費多少享受相應的網絡接入接入服務質量。

數字經濟大國博弈,電信基礎設施地位重新凸顯

如今,科技行業步入新的轉折點,站在時代變革的十字路口,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重新被置於產業的中心地帶。這也成為網絡中立原則廢除更大的時代背景。

一方面,5G、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方興未艾,各國數字經濟競爭日益白熱化,這些具有革命性的技術都對網絡帶寬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5G等前沿科技領域,中國等國家的飛速崛起,對美國形成巨大的挑戰,影響了其數字強國戰略。如何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寬帶領域,彌補數字鴻溝,成為美國迫切需求解決的問題。

而對於電信業而言,廢除網絡中立或預示著放鬆電信管制成全球趨勢。允許運營商向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差異化收費,將推動運營商加速“管道化”,提升盈利能力。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競合也將步入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