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指的是什麼?是節氣(節令)嗎?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指的是什麼?是節氣(節令)嗎?

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詞曾有過一些爭論。1186年,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

鄭振鐸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節這一天。

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對春景之說首先懷疑者是開封市教師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誌第二期上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列舉了八項理由,認定《清明上河圖》上所繪是秋景。

其中一項理由是這樣的:畫卷右首有馱負十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若說清明節前後進暖爐炭,違背宋人生活習俗。

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述史事當是可信的。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鄒身城在中國宋史研究會上提出論文《宋代形象史料的社會意義》,認為“清明”既非節令,亦非地名。

這裡“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故有人認為,這裡的“清明”要從廣義上去理解。《後漢書》有例證,是出雲:“固幸得生‘清明之世’……”從語氣看這個“清明”係指政治開明。

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金人在畫面上留下的跋文說:“當日翰林呈畫本,承產風物正堪傳。”點明此畫主題在於表現承平風物。考張擇端行年,他於徽宗朝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證畫家意在稱頌盛世,討最高統治者歡心。知道了這個背景,顯然“清明”一詞不是指節令。(《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圖之謎》馬伯庸著)

許多專家學者對於《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有著諸多的解釋與爭論。那麼《清明上河圖》中的“上河”又是指什麼含義呢?長期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對“上河”二字的含義也有諸多解釋。

關於“上河”的含義主要有幾種觀點: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上墳之意”;還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趕集上街之意”。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根據這段文字,由西北向東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