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县令打了太子的手下,太子一登基却给县令升了官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宰相门前七品官”,当然这个七品官不是朝廷册封的,只是比喻宰相门人的“江湖地位”之高,与七品官都相差无几。

不仅是宰相的看门人,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哪怕没有权势,朝中大臣也是尽力巴结,丝毫不敢得罪。但宋朝的一位大臣却把太子的手下给打了,打完之后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还升了官。

地方县令打了太子的手下,太子一登基却给县令升了官

当时的宋真宗赵恒还只是寿王,但兼着开封府尹的职位。宋朝的皇帝们在登基之前基本上都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历练过。赵恒的父亲宋太宗赵光义就曾干过这个位置,如今赵恒成为开封府尹,那基本上就是内定的皇位继承人了。

自赵恒当上开封府尹以后,留心狱讼,裁决轻重,受到了开封百姓的称赞。因为严肃律法,开封府的大牢常年都是空闲的,为此赵光义还多次下诏褒奖他。

地方县令打了太子的手下,太子一登基却给县令升了官

虽然赵恒处事谨小慎微,但他的手下们却是另一番模样。

一日,赵恒命手下一蔡姓侍从,持自己的帖子到咸平县公干,或许是却受到了地方官员的冷落,这名侍从到了咸平府衙后是大吵大闹。当时咸平县的县令名叫李应机,此人官虽然不大,胆量却不小,直接命令衙役将寿王的侍从捆绑,打了二十大板。

被打时,侍从依然是破口大骂,但李应机不为所动,淡淡的说道:“你侍奉的是寿王,我侍奉的是寿王的父亲,父亲的手下当然可以打儿子的手下。”打完又命人将其扔出了府衙。

侍从回到开封见到了寿王,跪在地上向着赵恒哭诉,请求一定要狠狠的惩罚李应机。但赵恒没有作答,只是暗自记下了李应机的名字。

地方县令打了太子的手下,太子一登基却给县令升了官

等到赵恒登基为帝,不仅没有责罚李应机,反而召李应机入京,任命他当了益州通判。

原来自北宋占领蜀地以后,宋兵曾大肆劫掠,使蜀地百姓对新朝颇有怨言,因而时有叛乱,虽然都被镇压了下去,但这也造成了蜀地的不稳。

赵恒也曾为蜀地的事情发愁,一直想委任一靠得住的大臣治理益州。当上皇帝后,想起了昔日这位不畏权势的咸平县令,便将他提拔到蜀地为官,还恩准他遇事可以以密奏上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