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秦嶺

華夏文明的龍脈,橫貫中國中部,綿延起伏1600多公里,從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到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為崤山,中為熊耳山,南為伏牛山。秦嶺,提攜了黃河長江,是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淮河一線南北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明顯差異性變化,秦嶺統領著北方南方,成為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秦嶺,屹立億萬年,山高水長,蒼蒼莽莽,埋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嶺下西安城裡的賈平凹,生於斯長於斯,筆耕不輟寫秦嶺故事,從九十年代末第一次讀賈平凹的《高老莊》,書裡的主人公西夏,至今記憶猶新。一路追隨賈平凹寫作節奏讀來,中間也翻出之前的作品細細品讀,賈的語言直白且蘊含著智慧;讀賈書,格局龐大,現實與魔幻並駕齊驅,每部作品都能看到秦嶺的故事,雖未曾目睹秦嶺真面目,但秦嶺的溝壑、形態像絢爛的畫卷伴著賈書的文字在腦海中一幕一幕浮現。賈平凹花甲之年,歷時兩年碼字五十餘萬,寫秦嶺的草木、動物、人物,出版了第十六部創篇小說《山本》,講述秦嶺的本來面貌。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陸菊人帶了三分胭脂地嫁到秦嶺腹地的渦鎮,三分地的龍穴攪的秦嶺幾十年的風雲變幻;陸菊人在九天玄女廟從蛇口中救下一隻蛤蟆並放生,自己也幻化成金蟾,撬動渦鎮的風雲變化,頂起渦鎮大半邊天。

渦鎮 另一個頂樑柱是佔了龍穴的井宗秀。十九世界二十年代最混亂的年代,共產黨、國民黨、土匪、軍閥各路豪傑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在秦嶺各處爭奪地盤、搶佔領土。亂世出英雄,井宗秀從一個畫師成為盤踞在秦嶺裡的梟雄,滿身的熱血,盛氣凌人,不停的向上奔跑,在勢力最強大的頂峰突然斃命,風雲過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

陸菊人和井宗秀兩人關係微妙,相互凝望、依存、扶持和寄託,也為命運的糾纏而掙扎,演義出超越現實的愛戀,一種無語言表卻割不斷的情感。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130廟寬展師傅,安仁堂中醫陳先生,一個啞,一個盲,卻是渦鎮最明白的人,一個不說,一個不看,靜觀眾妙。中街十字路口的老皂角樹是渦鎮的魂,樹死了,魂也就散了,渦鎮光輝也一點點湮滅。

風吹雲散,雨過天晴,歷史的車輪徐徐碾過,物是人非唯有山依舊。

END

普禾薦書|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讀賈平凹《山本》

菩提書舍

2018年5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