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他極其節儉,鮮有大開銷,通常四季豆、菜頭、苦瓜配紫菜湯就是一天,但只要一提到捐助,這個生活中的“摳門”老頭,就立刻化身悉心關切的“解憂爺爺”,大方到多少錢都往外拿。他就是來自瑞安的89歲退休老教師李永琳。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李永琳1

年輕時經救助成才

退休後助學累計百萬元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初次見李永琳老人,他戴一副老花眼鏡,套一件軍綠色舊布衫,樸素而精神頭十足。他家裡的傢俱、家電都是舊式的,唯獨櫃子裡堆滿的書籍與榮譽證書,還有掛在牆上的一幅字,十分顯眼。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上面書寫的“金山銀山無乞求,修心健身必認真”,就是李老助學25年來的真實寫照——從1993年起,李老投身公益助學,至今已經為超130位貧困學生圓讀書夢,累計捐助愛心款超100萬元,近的在瑞安偏僻農村、文成,遠的在江西、四川。

而說到投身助學公益的原因,李老說,這就緣起他年輕時的讀書經歷。“我出生在舊社會,當時考上了瑞安中學,但家裡十分困難,付不起學費。父親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為了讓我讀書,千方百計到處借錢,碰了一鼻子灰。”

李永琳說,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準備放棄時,同樣一窮二白的舅公找上門來,拍著胸脯說:“儘管去上學,沒的吃就到我家來。”就這樣,李老吃著舅公家的三年的伙食,完成了學業,最終成為一名教師。

“從事教育事業多年來,發現讀不起書的孩子還有不少,退休後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事?”自1993年,李老開始資助湖嶺和陶山的兩名孩子上學後,公益助學路一走便是25年。

2

化身“解憂爺爺”

給受助學生多方面關照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這些學生,有的在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有的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現在啊,吃他們的結婚酒、孩子滿月酒的時間都排不過來!”說起資助過的學生,89歲的李永琳如數家珍,臉上泛起一抹自豪的神采。

說著,李老從抽屜裡拿出一大摞信封,這些都是助學對象給他寫的信,其中大部分信紙都已泛黃,摺疊處稍有破損,最早的一封,還是15年前的。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所有的付出,都應了李老助學一條“雷打不動”的準則,凡結對的資助對象,必然要首先到對方家中實地查看,捐助過程中還要時常家訪,更別提期間不間斷的通話、書信往來。在他看來,捐助貧困生不能只給錢,更要給予多方面關照。

溫州89歲“摳門”老人25年捐款百萬元,130多名孩子因他改變命運

3

發起愛心慈善小組

受助學生接下助學接力棒

“飲水思源,這些孩子,最懂感恩。”李老這些年細數學生的感恩故事。

歷年來受他資助的其中12名貧困學生曾利用春節假期,從義烏,溫州市區,瑞安湖嶺、高樓、馬嶼等地趕赴他家,與老人全家聯歡。

就讀於溫州醫科大學的張嬌因為老人的資助圓了大學夢。當天,她的媽媽陪著她給老人送來了自家養的老母雞,以示感謝;受助學生傅婉怡、陳若文、何麗琴也紛紛帶著家裡自產的番薯粉、糯米酒、淮山藥等土產品。

最令李老欣慰的是,在李老結對的貧困生中,多人接下老人助學接力棒,參加工作後,紛紛將自己的第一個月工資送至慈善總會,並約定每年定時捐資。

不僅如此,他的子女、鄰居們知道他多年來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的行為後,都加入到資助貧困生的愛心隊伍中去,併成立瑞祥愛心慈善基金,目前其已資助十多名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