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小时候看电视经常被女子们飘逸的衣裙迷住,长长的的丝巾环绕在衣裙之上,行动飘然扶风,仿佛马上登仙而去,如敦煌飞天繁丽的衣带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终于有一天在图书馆时偶然读到一本中国服饰考,才知道那件丝巾叫披帛。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披帛,又叫画帛,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轻薄柔软的纱罗制作。披帛的长度和宽度不一,最长者长度可达两米以上。穿戴披帛时,将其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环绕于手臂间,行动时飘摇曳地,大有登仙而去之感,颇有风仪。但其实披帛并不是中原本土产生的衣物配饰,而是随着西域文化进入中原,因其既可以装饰又可以保暖的作用渐渐为女子喜爱。魏晋南北朝时,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汉服与胡服开始一起在中原流行。至隋唐时男女衣物分为两种,正式场合着汉服,常服则穿轻便的胡服,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样式的女子像,唐代时广泛流行于贵族与平民间。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唐《捣练图》局部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唐《捣练图》局部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

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形制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披帛。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宋《半闲秋兴图》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宋《妃子浴儿图》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宋《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明代时,披帛仍然是女子服饰的一种,女子常服使用的披帛与往常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崇尚简约端庄之风。披帛在贵妇使用时进一步发展成为霞帔,命妇的霞帔是礼服的标配,形制有了巨大的变化。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明代命妇霞帔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明《千秋绝艳图》局部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明《汉宫春晓图》局部

至清朝,袄裙已经渐渐不再使用长至曳地的披帛,在近代演化成有同样作用的短款围巾式披帛。真正的“披帛”只能从敦煌飞天以及、影视剧中领略其风采了。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在致力于振兴汉服的妹子们眼里,披帛真是襦裙的绝佳搭配!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下期,额间花钿,眉眼如画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