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小時候看電視經常被女子們飄逸的衣裙迷住,長長的的絲巾環繞在衣裙之上,行動飄然扶風,彷彿馬上登仙而去,如敦煌飛天繁麗的衣帶一樣讓人眼花繚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年幼的我並不知道它叫什麼,終於有一天在圖書館時偶然讀到一本中國服飾考,才知道那件絲巾叫披帛。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披帛,又叫畫帛,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輕薄柔軟的紗羅製作。披帛的長度和寬度不一,最長者長度可達兩米以上。穿戴披帛時,將其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環繞於手臂間,行動時飄搖曳地,大有登仙而去之感,頗有風儀。但其實披帛並不是中原本土產生的衣物配飾,而是隨著西域文化進入中原,因其既可以裝飾又可以保暖的作用漸漸為女子喜愛。魏晉南北朝時,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漢服與胡服開始一起在中原流行。至隋唐時男女衣物分為兩種,正式場合著漢服,常服則穿輕便的胡服,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樣式的女子像,唐代時廣泛流行於貴族與平民間。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養像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唐《搗練圖》局部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唐《搗練圖》局部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唐《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唐《簪花仕女圖》局部

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從皇家貴婦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形制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是披帛。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宋《半閒秋興圖》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宋《妃子浴兒圖》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宋《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明代時,披帛仍然是女子服飾的一種,女子常服使用的披帛與往常並無太大區別,只是崇尚簡約端莊之風。披帛在貴婦使用時進一步發展成為霞帔,命婦的霞帔是禮服的標配,形制有了巨大的變化。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明代命婦霞帔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明《千秋絕豔圖》局部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明《漢宮春曉圖》局部

至清朝,襖裙已經漸漸不再使用長至曳地的披帛,在近代演化成有同樣作用的短款圍巾式披帛。真正的“披帛”只能從敦煌飛天以及、影視劇中領略其風采了。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在致力於振興漢服的妹子們眼裡,披帛真是襦裙的絕佳搭配!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下期,額間花鈿,眉眼如畫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