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今天起床的時候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張圖,很多朋友留言問道:“這是龜還是蛙?”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答:這是蛙,叫黃點鏟鼻蛙或黃點肩蛙(Hemisus guttatus)。當大家知道了這是蛙之後,問得第二多的問題就是:“那它會縮頭嗎?”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看來是時候介紹一下圖中的主角了,如上所說,它叫黃點鏟鼻蛙或黃點肩蛙,屬鏟鼻蛙科鏟鼻蛙屬。鏟鼻蛙科在進化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科,其下只有一個屬,屬內10個物種全部分佈於非洲。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鏟鼻蛙科的成員全都是一副尖嘴圓身的樣貌,它們的吻部異常突出,是因為裡面有一塊獨立於頭骨的堅硬骨骼。鏟鼻蛙會把扁平而堅硬的吻部戳進土裡上下襬動,功能如同鏟子,所以稱之為鏟鼻蛙。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別以為人家長得圓就是個死胖子,人家可是一個靈活的胖子!黃點鏟鼻蛙挖土的速度可不是開玩笑的,它們簡直就是一臺活生生的挖掘機!一腦袋扎進土裡撲騰幾下就沒了影。值得一提的是,鏟鼻蛙挖土的時候是面朝挖掘方向的,這和身處澳洲的龜蟾很像。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黃點鏟鼻蛙掘地三尺是為了什麼呢?除了挖進地下抵禦天敵之外,它們還為了另一種東西——白蟻。之前介紹過的龜蟾、紫蛙都是絕地三尺吃白蟻的傢伙,身處澳亞非三大洲的三種蛙類為了挖地吃白蟻,都進化出了相似的身體結構:粗壯的四肢、渾圓的身體、因為沒人看得到所以有多奇怪長多奇怪(開玩笑)。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在旱季最炎熱的時候,黃點鏟鼻蛙會滾成一個幹泥球並開始夏眠。等到雨季的第一場雨降臨時,它們變回破“繭”而出,開食繁殖。雄蛙沒有聲囊,但它們能發出非常尖銳的高頻叫聲。

抱對完成後雌蛙開始在水池邊挖掘,最後會把卵產在挖好的坑裡。雌蛙會一直守在坑裡直到卵開始變成小蝌蚪,等到小蝌蚪開始活躍時,雌蛙會挖出一條通往水池的通道,這時蝌蚪們就自由了。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黃點鏟鼻蛙的蝌蚪看起來粘粘的,身上有很多膠狀物質。人們懷疑這種膠狀物質有助於蝌蚪汲取氧氣。它們的蝌蚪即便在離開水之後,還能存活至少兩週。
磚家說這是外星生物。聽說過縮頭烏龜,第一次見縮頭青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