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墓碑,是人類對逝者埋葬處所做的一種紀念性的載體。換言之,墓地是逝者的安眠之所,而墓碑則是這安眠之所的標誌。在中國傳統的喪葬觀念裡,對逝者身後事的處理,是關係到孝道的大事,因而會有“厚殮重葬”的說法。在現代殯葬改革之下,“厚養薄葬”漸漸得到推崇,傳統大操大辦的殯葬形式得到遏制。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再用“厚殮重葬”來表現孝道,而是選擇用墓碑的紀念意義來表達對親人的緬懷與哀思。

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因此,人們越發重視墓碑的樣式和文化藝術內涵。

在雲南曲靖市的農村裡,很多村民在親人去世後,都會選擇瓦蓋樣式的墓碑來作為緬懷親人的載體,對他們來說,這種形式的墓碑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藝術內涵,十分適合用來表達對逝者的緬懷與哀思。為何瓦蓋墓碑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們先來看一看瓦蓋墓碑的樣子。

瓦蓋墓碑的樣式

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如上圖所示,碑頂為瓦蓋樣式的墓碑,是典型的瓦蓋墓碑。這種樣式的墓碑就好像一座房子一樣,有著瓦蓋的屋頂,上門的臺階和方正的大門,裡面住著逝者安息的靈魂。在很多人看來,墓碑連接著整個墓地,是親人去世後生活的地方,所以應該儘量地貼近現實中的房屋,於是,在墓碑上建造一個“瓦蓋屋頂”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就像現實中真正的屋頂一樣,連接墓穴成為逝者的安息之所。

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有一些藝術碑並沒有碑頂這個組成部分,會用浮雕或線雕的雕刻手法,在主碑上方雕刻瓦蓋形狀的“屋頂”。就如同上圖的墓碑,不僅用浮雕的手法雕刻了“瓦蓋屋頂”,還雕刻出來窗戶、磚牆,宛如一座真正的房子。

其實,無論是墓碑中的瓦蓋碑頂還是瓦蓋浮雕,其象徵意義便是現實中的“瓦蓋屋頂”,它使整個墓碑連接墓地成為逝者的陰間之家。而為逝世的親人建造一個舒適而又美觀的陰間之家,便是生者的孝道體現。

所以,瓦蓋墓碑的流行,是人們表達孝道的一種體現。同時,瓦蓋屋頂的歷史淵緣也是瓦蓋墓碑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需要提到瓦房。

瓦房的消逝

瓦房這種建築比較常見於農村。在雲南曲靖市農村,有很多的瓦房建築。這種建築典型的特徵便是採用瓦蓋屋頂。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瓦房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瓦,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也。”最初的瓦是陶器的總稱,陶瓦,起源於西周,到了春秋時期開始廣泛用於宮殿建築。這也意味著,從春秋時期開始,瓦蓋屋頂便開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後來,瓦房逐漸流行全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瓦蓋屋頂。

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取代了瓦。在現代化的車輪下,瓦房開始被淘汰。一座座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取代了傳統瓦房。瓦蓋屋頂也漸漸消逝在人們的視野中。現在,只有少數農村地區還能見到瓦房的身影。

而曲靖市,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洪流中,也建起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房屋。瓦房、瓦蓋屋頂,也在農村中慢慢走向消逝。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瓦蓋墓碑成為了一種傳統文化的符號。因為很多先人以前是生活在瓦房當中,所以,為他們修建一個瓦蓋墓碑,成為了一種最好的緬懷。

清明將至發跡:原來在農村瓦蓋式碑頂的墓碑這麼流行!

瓦蓋墓碑,不僅僅是藝術的體現,也是傳統文化的象徵。選擇瓦蓋墓碑,不僅是孝道的體現,也是一種對傳統的紀念。這也是瓦蓋墓碑能夠流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