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一股杜康泉,從古流到今,千年那倉頡古韻,化作咱一方鄉音。”5月24日,“感知四十年·共築新渭南”2018融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白水縣。

唱村歌思村史 鄉土文化振興新農村

“一聲聲割豆腐吆喝了幾百年,一股股豆花香遍了大秦川,魂牽夢繞的堯頭呀白水豆腐第一村,咱老百姓的好家園……”走進白水縣堯頭村,陣陣村歌讓人心情澎湃。這些朗朗上口的歌由本村村民撰寫歌詞,唱的都是自己村裡的人和事,是白水縣“村歌村史工程”的主要內容。經過一年多的推行,目前白水全縣86個村已有了自己的村歌。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村民唱村歌

在村歌創作中,生於斯長於斯的創作者們通過走訪、座談、實地察看等多種形式,對家鄉的歷史進行挖掘、梳理,選擇最富特色的精華元素在歌詞中進行呈現。而學唱過程中,村民們對本村的歷史文化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縣上啟動村歌工程以來,到我家來讓我幫忙修改村歌的人很多。”白水縣原文化館長王奇戈該縣首批村歌創作者,看到唱起村歌的農民群眾,他十分興奮。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按照白水縣的規劃,要利用三年時間,使全縣124個行政村實現村村有村歌、村史。組織各村熱愛鄉土文化的“新鄉賢”挖掘整理本村村史,展現鄉土文化,是白水縣“村歌村史工程”的主要內容,同時將家風家訓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抓手之一,近兩年,陝西省白水縣群眾唱村歌、品村史、讀家訓,用文明鄉風滋養鄉村振興。

讀村史念變化 七旬老人為鄉愁做貢獻

“一條白水河,從古流到今,千年那倉頡穀雨,化作咱一方鄉魂。”

75歲的堯禾鎮水蘇村民侯興鋒受村幹部的委託,挖掘整理本村村史好幾年,形成了幾十萬字的《水蘇村史》。在他的家中,幾乎看不到一件像樣的傢俱,但前後七年形成的六、七版村史手稿收藏的完完整整。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水蘇村史》共181頁,12章35節十萬多字。記載了水蘇村的歷史變遷以及農業、手工業、鄉村文化、軼聞遺事等,共涉及兩百九十多年的歷史。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侯興峰說“第一章這個水蘇村的概況,特別是這個建置,就比較難了,土地人口,這歷代的人口,咱就要詳細瞭解。農業和林業這就是解放前的一些老人在,才能徵集一些。你看這個結婚證,這是三幾年的。這都是原物。”

“這個樹有三百年了,跟姓侯的這個歷史,跟水蘇村的歷史一起起步。六十年前,小孩在樹洞裡面點火,燒了一天一夜,燒成現在的樣子。從我記事起就是這樣。現在像這個的樹只有這一棵了。”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館裡最常看到的情景就是長輩指著某件實物或照片給孩子講當年的舊事。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美在白水·鄉愁館”位於白水縣雷牙鎮,也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鄉愁館,以陣列鎮史為主的館開館半年多來,除本地群眾外,僅外地參觀者已達數千人。2018年3月2日全面展示白水鄉土文化典型代表的“美在白水·鄉愁館”正式開放,白水及外地群眾瞭解白水鄉土文化再增添一個新窗口。

編撰村史書籍,陳列村史實物,像這樣深度彰顯鄉土文化的方式已在白水逐步推開。目前,白水全縣已有十餘村完成了村史編撰。唱村歌,讀村史已和傳家訓一樣,成為了當地群眾的自覺行動。

傳工藝制豆腐 “豆腐第一村”變新樣

“一個又一個,敢搏又敢拼,敢想敢幹的白水人,四區五新添新韻,實現夢想的大道上,走來我們白水人。”

除了歌聲激揚,在堯頭還有另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特色。走進堯頭“豆腐街”,滿村豆花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製作傳統豆腐,是有名的“豆腐第一村”。筆直的千米豆腐文化長廊裡,傳統豆腐製作工藝的各種雕塑和琳琅滿目的壁畫,頓時把人們帶入了一個豆腐文化世界。極目四眺,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寬闊平坦、一排排裝飾精美的新門頭整齊如一。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據白水縣誌載:“唐貞觀年間,同州刺史尉遲恭監築白水縣城時,曾用白水豆腐切成塊擺放模型。”據清.梁善長編《白水縣誌》載:“白水產豆,俱可榨油做乳,俗謂豆腐。”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每逢節假日,特別是春節期間,白水豆腐作為饋贈佳品,更是供不應求,且價格不菲。2015 年,白水豆腐以優良的品質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堯頭村也成為陝西省以豆腐加工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示範村。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2016年,堯頭村被省財政廳農村綜改辦確定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地位的變化,讓堯頭的“價值”得到了火箭般飛速提升。土地升值了,荒廢的土地有主了、有生機了;地皮值錢了、廢棄的院落有人了,很多出外打工的人回村發展了;一些村民辦起了農家樂,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幹上了清潔工,發展了自己、扮靚了村莊、服務了遊客;村民臉上有笑容了、幹勁大了,精神風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數十個窯洞農家樂 “小吃大院”,正在打造之中,它的建成將會引來各地特色小吃落戶生根,為村裡的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讓以窯洞參股的村民大大受益。

堯頭村,依託“豆腐第一村”品牌和緊鄰縣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發展勢頭迅猛。他們致力填溝修路、硬化村道、興水灌溉、開發生產,力圖最大程度改變村容村貌。目前,豆腐文化產業園、千畝有機蘋果示範園、農業示範園、生態休閒運動園、堯頭豆腐博物館和黃土地貌環溝休閒漫道及景觀吊橋等項目,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之中,堯頭的發展已被融入三、五分鐘車程的縣城經濟圈,成為有名的 “ 以農業形態為主的微型小城 ”和現代休閒觀光農業示範村。

唱起村歌讀村史 美在白水思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