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豆腐非遺傳承人樑小軍的“豆腐經”

“一聲聲割豆腐吆喝了幾百年,一股股豆花香,香遍了大秦川,魂牽夢繞的堯頭呀,白水豆腐第一村,咱老百姓的好家園……”這首村歌是白水縣堯頭村豆腐文化的真實寫照。

“細嫩筋香,切絲不斷,切塊不爛。”這12個字是對白水豆腐的概括。

白水縣堯頭村是遠近聞名的豆腐村,被譽為“豆腐第一村”。全村共有280戶約1350人,現有豆腐加工戶七八十戶,是陝西省以豆腐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示範村。

白水豆腐非遺傳承人梁小軍的“豆腐經”

梁小軍、孫引娣夫妻製作豆腐

選料、炕豆、脫皮、浸泡、磨漿、殺泡、過濾、煮漿、點漿……每天凌晨五點,堯頭村村民梁小軍、孫引娣夫妻倆準時起床,開始他們一天忙碌的“豆腐”生活。

“現在豆腐基本是供不應求,以前是白水人往外帶豆腐,現在交通方便了,其他地方的人專程來白水買豆腐,西安、渭南和周邊的縣城都能吃到我家的豆腐。”孫引娣說。

要想富,先修路。“我們村距離縣城的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但因為村子處在溝裡,要想去縣城就要繞一大圈,比現在要多走十多里路,三四十分鐘才能到達縣城。”孫引娣無奈地說。

梁小軍是梁家第六代“豆腐匠人”。談到修路,丈夫梁小軍打開了話匣子。“以前賣豆腐,經濟條件並不寬裕,我們結婚時候還欠著外賬,我15歲開始做豆腐,以前如果遇到下雨天都不敢做豆腐,做了豆腐送不出去,也不好儲存,容易壞掉。這條路就是堯頭村的一條致富路。這幾年村裡把這條路修的美滴很,路面寬了,質量好了,現在去縣城四五分鐘就到了”。

改革開放,我們的生活質量正在一步一步提高。梁小軍依稀的記得父輩們以前都是挑著扁擔去縣城賣豆腐,到我們夫妻倆開始製作豆腐時,交通工具已經換成自行車了,再後來用摩托車送豆腐,現在我們用這個送豆腐,梁小軍指著家裡的電動三輪車說。

每天做完豆腐大概就已經下午五六點了,吃完飯就天黑了,一天的忙碌終於可以歇著了,夫妻倆會選擇到村頭新修的廣場上散步。

白水豆腐非遺傳承人梁小軍的“豆腐經”

白水豆腐

西安、渭南和周邊的縣城明天早上就來提貨了……300斤豆腐、300個豆腐乾已經成為梁小軍夫妻每天的日常任務。

堯頭村現在做傳統工藝豆腐的人特別多,每年春節是堯頭村豆腐最火的時候,春節梁小軍要帶領村裡十幾戶人一起做豆腐。靠著製作傳統豆腐工藝梁小軍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