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為何是他讓人對生物農藥刮目相看?

一顆純淨的心,讓自主創制生物農藥走向世界

—訪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 邱德文

訪談:為何是他讓人對生物農藥刮目相看?

“他有著一顆純淨的心:無我、利他、不計較、不埋怨。他只是想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攜帶著正能量,在困難面前,他總覺得還有希望,總覺得還要努力。對於要做的事情,他覺得努力過不後悔就好,不要計較太多得失。”  2015年,一個剛剛獲得登記並由中國自主創制的蛋白質生物農藥單品國內年銷售額達7000萬元,轟動了整個農藥行業;2016年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與美國愛利思達生命科學有限公司簽署了該單品的海外獨家代理合作協議,這是中美兩國簽署的首個生物農藥海外獨家代理合作協議。這個產品便是由農科院植保所研發的蛋白質生物農藥-阿泰靈,而這個產品研發團隊的靈魂人物便是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邱德文。近日,我們專訪了他,瞭解他與蛋白質生物農藥背後的故事與經歷。

訪談:為何是他讓人對生物農藥刮目相看?

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的“博弈”  無論是生物農藥還是化學農藥,行業都存有很多的是非爭議。有人將化學農藥妖魔化,有人看淡唱衰生物農藥。  邱德文副所長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化學農藥理應與生物農藥進行有機的結合,化學農藥必不可少,而農藥零增長需要生物農藥來助力和推動。  在過去的近三十年裡,化學農藥保證了農業的生產,在病蟲草害防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才會形成這麼一個諾大的市場。  “化學農藥本身的應用非常方便,但不科學是目前化學農藥應用最大的問題。”邱德文介紹。由於農民獲取知識和技術的渠道有限,所以久而久之,農民就形成了很多不好的打藥習慣,也缺乏預防意識,這造成了農藥利用率低,大量浪費並汙染了農業生態環境。  國家提倡農藥零增長,實質上並不是要強制地減少農藥的用量。而是說讓農民把不正確、不正常的農藥應用減掉,宣傳正確科學的施藥方式,來提高農藥的利用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國家鼓勵綠色環保的生物農藥的發展,來降低農藥對農業種植環境的破壞,並確保農產品安全,提高糧食品質。所以,所謂零增長,一定是有減有增的,在提高對化學農藥的利用效率的同時,對生物農藥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此外,生物農藥在市場上的推廣並不順利,最重要的還是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施藥習慣,另外就是大家對農藥好壞的評價標準不同。大家喜歡眼見為實,化學農藥優勢就是見效快,打藥方便,所以大家用生物農藥的時候也會用化學農藥的標準來評價生物農藥的好壞,有些不科學。  生物農藥對作物本身增產的效果、對農產品品質的提升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層面是非常有優勢的。化學農藥在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治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生物農藥則需要提前施藥,預防為主。我們不能用化學農藥的長處來比生物農藥的短處,各自有各自的優勢,要合理利用。  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全球的商業社會,生物農藥廠家與渠道平臺都需要靠利潤來生存,在市場沒有接受生物農藥前,大家需要共同努力,把生物農藥市場培育起來。國外生物農藥的發展,是一些有科學遠見的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植保應用體系來推動的,國家首先要在補貼上給予生物農藥更多支持。這樣生物農藥才會更快地走向市場。  在筆者看來,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之間似乎存在著博弈,但事實上應該是完美有機的融合。生物農藥走向市場需要改變市場和用戶對生物農藥的看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經得起市場考驗、效果極佳、質量過硬的生物農藥產品。幸運的是,由邱德文帶領的農科院植保所研發團隊成功創制出了全球首個抗病毒蛋白質生物農藥,鼓舞和推動了生物農藥產業的發展。

訪談:為何是他讓人對生物農藥刮目相看?

成功的背後是舍與得的智慧“不計結果,努力做事。我想應該是沒有生存上的困難,一種無功利的努力與自我堅持,懂得捨得,這是蛋白質生物農藥能夠成功創制出來的最關鍵的因素。”  “為什麼您能夠長達二十年的堅持和努力?為什麼您帶領的團隊能夠成功創制出蛋白質生物農藥阿泰靈?”筆者問邱德文研究員。  “很多困難我都遇上了,但好在我是在國家單位,有穩定的薪酬,不存在太多的生存問題,如果我在一家農化企業任職,這個事情就很難說了。”邱德文說,“我沒有帶著太多的目的,比如說要賺多少錢,要做出多大的成就,我只是覺得這個東西有前景,應該能夠做出來,研發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因為每次都有進步和信念,我可以看到新的希望,我努力我不後悔,我沒想到自己會成功,沒想到這麼多,大家都不會想得到什麼,只是想到科研的意義。”  一些農藥企業可能喜歡追求短期的利潤,大的公司一般不會花數年的時間研發一個產品還不盈利,投入不多的話,很多研究就自生自滅,小公司則沒有資金實力,如果一個公司能夠堅定的支持,那麼很多的產品創新是可以實現的。  在前期,生物農藥總是很難被人接受。所以在產品的市場推廣上,邱德文有一種不計較,不埋怨的態度,只要誰支持這個產品,在任何階段,只要理念相通,邱德文都會選擇與其合作。“跟我合作的人,沒有一個跟我鬧僵的,沒有一個是不愉快的,因為我是抱著和諧的因素,並沒有考慮太多個人的利在裡邊,只想把這件事做好。”邱德文說。此外,正是由於邱德文一開始就把產品定位於市場,所以關於生產、工藝以及營銷的東西,他都學會了。這也是阿泰靈能夠迅速走向市場的一個因素。真正的科學家應該走向市場。

訪談:為何是他讓人對生物農藥刮目相看?

“無我、利他、正念”的精神,是我們對邱德文的評價。直到今天,儘管蛋白質生物農藥獲得了轟動性的成功,但是邱德文並沒有從中獲取什麼金錢上的利益,他認為阿泰靈能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走向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有一些新的動力和正能量在支持著我,一直告訴自己還有希望,總覺得還得努力。包括考大學的時候,沒想過非要考一個多好的大學,努力不後悔就好了。捨得之間,先做好就好了。”邱德文說。  在遭到質疑的時候,我會去聽取別人的建議,但不計較別人的話,聽取建議是為了做得更好,而不是改變自己的初衷,堅持做自己就好。  與我們一起前來的諾農(北京)國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正這樣評價邱德文:“真正的大家,在做事的時候總是不計後果,努力做事,邱德文就是這樣,有毅力、有興趣、有專長,同時又不脫離市場的應用科研領域的科學家,他有著很大的胸懷和視野,懂得捨得的智慧。  談及未來,邱德文說,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立足於蛋白誘導免疫,繼續做好研發。除此之外,邱德文的一個重點是要攻克世界級難題——柑橘黃龍病,路還有很長,但努力做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