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正德素三彩卷草纹长方洗

瓷器鉴定真知堂:

吃饭了吗?吃完了坐下来听我讲一个孝道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位皇帝,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祖母亲自养大教导成人。皇帝即位时才八岁,典型的孤儿寡母,难免不受权臣摆布。为了保住孙儿的皇位,祖母不惜下嫁给当时的摄政王,自己的小叔子。忍辱负重多少年后,孙儿终于长大亲政并成功的搬倒了摄政王。后来祖母年老去世,孙子因为思念祖母,停棺三十多年不忍下葬。还特意烧制了一种不带红的瓷器,名为素三彩,以纪念晚年好念佛茹素的祖母,表达自己的哀思。直到孙子也死去,才由重孙把太祖母安葬。说到这,您猜到他们是谁了吧?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和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皇清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早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康熙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康熙虎皮素三彩碗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终康熙一朝也始终未安葬孝庄,孝庄的梓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动工兴修昭西陵。

在孝庄崩逝之后,康熙皇帝违反常规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后因朝臣反对,只戴孝将近两年。康熙帝对于从小把他带大,亲自教育,全力扶持的祖母的情感,不仅仅是孝道,更包含拳拳感恩之心,眷念之意。所以,他在督窑官藏应选进呈上来的瓷样上特意要求,不要红色!并以此为日常用器,以睹物思人,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

素三彩瓷器是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作着色剂彩绘而成的釉上彩瓷器,不同于五彩瓷器的是,绝没有万历五彩那种大红大绿的俗艳之色,主要颜色是黄、绿、紫等,还有黑色和白色。显得素净优雅,故名素三彩。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白地素三彩花鸟纹罐

清末寂园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

素三彩何时何地何人命名已难以考证,但此名称颇为精确。明嘉靖以来,社会富足,五彩瓷盛行,大绿大红,富贵华丽,正好符合晚明好奢侈之世风。与五彩瓷器相比,素三彩瓷器色彩沉静素雅,不用红色,反而显出一股子雅气来。在明末清初那种奢靡繁华的风气之下,宛如一股清风拂面而来。独具品味和特色。素三彩之三类同于五彩之五,并非实数,又有极个别的三彩,用一点红装饰,比如一轮红日,极为罕见,所以又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的说法。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绿地素三彩喜上眉梢纹梅瓶

关于素三彩瓷器的创烧年代,以往曾认为创烧于正德时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成化素三彩足具,上有黑褐彩楷书:

“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

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有成化官窑素三彩香薰,通体施黄、瓜皮绿、墨绿、紫四色釉,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大明成化年制款。 一只硕大的肥鸭站立在方座之上,昂首张口,仿佛在鸣叫。黄嘴,黄身羽,绿背绿尾,一只绿头鸭被完美写实的塑造成香薰,可见构思之巧,工艺之美!放在书房熏香,极其雅致。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

正德时期,素三彩瓷器的产量和器形明显增多,常见器物有花盆、高足碗、洗等。题头为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高7.2cm,口径23.8cm×15.2cm,足径23.1cm×14.2cm。盆呈长方体,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以黄、绿、紫设色,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口沿下署青花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日本兵库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嘉靖素三彩执壶,通体以孔雀绿釉作地,并有描金装饰。腹部鸡心形开光内暗刻海水云龙纹,龙身填黄釉,海水、朵云填孔雀绿釉,隙地填紫釉。此种素三彩描金瓷器颇为少见。此时还出现一种白地素三彩瓷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黄、绿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内外壁均暗刻折枝花果六枝,盘心暗刻云龙纹,环以六朵祥云,刻划纹饰处均施以黄、绿彩。外底紫釉下刻划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款字笔画填绿釉,圈线填黄釉。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金莲高足杯

天启、崇祯时的素三彩瓷器传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崇祯素三彩龙凤纹大碗,内外均以黄釉作地,以紫、白、黑、孔雀绿彩描绘纹饰。

从上述成化素三彩足具和崇祯素三彩云龙纹大碗所署铭文看,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绝大多数应该是陪葬或祭祀用品,不属于饮食或陈设用器。1958年发掘明定陵时,也出土了明万历素三彩人物纹出戟尊和蟠螭纹炉,亦证明这种瓷器的用途之一就是作陪葬品明器。三彩器在唐代诞生之后,作为明器使用的功能几乎多少年不变,直到清康熙时期,才开始大量成为实用器和陈设器,与康熙皇帝的喜好不无关系。

清代素三彩瓷器在明代素三彩的基础上取得了大发展。特别是康熙素三彩名重一时。康熙朝青花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的素三彩亦是名重一时的低温彩釉品种之一。新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低温烧成。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白地素三彩花果纹大盘

清康熙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在继承明代素三彩工艺上,又发明出素胎上刻划轮廓线,再涂以釉彩的新工艺。终康熙一朝,素三彩一直是官窑重要品种之一。而五彩则主要是民窑烧制。古书记载:

“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据琉璃厂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极为罕见,当时法国人最喜欢。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之贵重。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黑地素三彩天圆地方棒槌瓶

康熙素三彩中以黑地素三彩最为名贵。制作时,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再覆施黑釉,即为黑色地再以泛紫的深黑笔道勾描花卉、禽鸟、荷莲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等多色。由于康熙黑地素三彩仅限于宫廷御用品,主要用于祭祀之用,加之工序复杂,成本极高,故康熙黑地素三彩器尤其是大件作品存世非常稀少。目前,康熙黑地素三彩的大件完整器物即便是国家一些大博物馆也难觅其踪。主要收藏在国外的博物馆里。

时下传世品中的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多为光绪及民国仿品。仿品中还有以康熙原胎旧器剥去釉面,后挂墨彩地或其他种色地的仿作,但这些仿品和后加彩器物与真品相去甚远。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白地素三彩石榴纹盘

仿品和真品相比,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好,纹饰呆板,笔力发软。其彩远不如真品洁净坚硬。后挂彩蜜蜡黄质粗色浅,鹅黄则色浅微青,且多含粉质。紫、绿彩灰暗,厚薄不匀,白地子上更无年久形成的自然五彩光晕。仿品器物底足折角不硬,呈浑圆形,底釉过分洁净无黑点,和真品康熙的底不符。

孙子为祖母烧制的瓷器,民国时就价值银元数万!瓷器鉴定真知堂

清康熙花果纹盘先刻画再彩绘局部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