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王勃25岁写出了《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

周维麟

怕是只有王勃这样的天才,才能即兴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注意,是即兴。是即兴。是即兴。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就去前往拜见,阎都督给他父亲面子,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主要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以此来展示女婿的才学。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但是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认为自己不才,写不出来。

突然,王勃在一个角落里站了起来,说想要试一下。

这一站不要紧, 全场哄堂大笑,都露出不屑的表情。

阎都督没有办法,想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不会对自己的女婿有什么威胁,就让人给王勃准备了笔墨。

可是,王勃却丝毫不显得尴尬,淡定的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肯定不高兴啦,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于是,王勃写一句,差人就传一句给都督。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外面的宾客也都讥笑万分。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是,惊喜来的太突然。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当场呆住了,说出了四个字:此乃天才。

众宾客当闻此句,顿时两眼放光,接着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阎女婿这时,更和一个傻瓜一样,呆坐着,目光呆滞。

王勃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完书后,礼貌的和众人作揖。

阎都督仔细的读着这篇作品,赞叹不已,自然没有他女婿什么事了。

当时高朋满座,众星云集,无不对王勃的这篇作品惊叹不已,至于说什么水平?


你猜?



我是小栗科技,分享电脑网络、知识、技巧;感受古今文化底蕴,一起学习进步。


小栗丶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江西人,老家是离南昌很近的、有着1800余年中药材历史的“药都樟树”----自古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说法。

而滕王阁在今天的南昌市境内,我在南昌读的大学,滕王阁就在赣江边上,经常能看到。

滕王阁立于赣江之滨,蔚然耸立、气势恢宏,不禁让人想起其中的一篇楹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25岁的年纪就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自然是轰动一时,水平极高,令人叹为观止。

以下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滕王阁

滕王阁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之作,历经1400余年,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中国古代留存至今的著名建筑,滕王阁在世代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历史上的文人雅士、诗人骚客(如王勃、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留存有大量赞颂歌咏滕王阁的诗歌辞赋。

王勃的《滕王阁序》、张九龄的《登城楼望西山作》、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汤显祖的《滕王阁看演〈牡丹亭〉二绝》等等。

其中以唐朝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诗序》)最为著名。此楼也因此序而闻名于世、为后人所熟知,成为经典。

2、王勃

王勃是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于儒学世家,自小就天资聪颖、被称为“神童”,擅长骈文和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横溢、词情豪迈、文采飞扬、文学成就斐然、作品等身。留存于后世的诗歌80余首,赋和序、书、表、碑、颂等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10篇、《合论》10篇。他的赋对推动唐代赋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夏天,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因遇到南方暴雨不幸渡海溺水而亡。

因探望父亲途经豫章而作《滕王阁序》: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蒋建华GL

看了一下目前的几个答案,都只是简单介绍了《滕王阁序》的情况,没能说清楚《滕王阁序》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且听我详细解读《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当然是非常牛的水平,王勃25岁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谓是天才。

所以阎公一开始很生气,愤然离席,假装上厕所,并派手下人把王勃写的报给自己听。王勃开篇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下面两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又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

不料接下来王勃就如老司机飙车,一发不可收拾,奇句迭出。写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时,下人报给阎公,他沉吟不言。等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千古名句时,阎公才惊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于是厕所也不上了,出来站在王勃旁边看他写完,宾主尽欢而归。

可见《滕王阁序》是很牛的作品,但是到底牛在哪里呢?且听我慢慢分析给你听。


《滕王阁序》的第一个特点是用典多,几乎一句一典,成为中学生的噩梦,那么多典故实在是记不住啊。因为用了很多典故,所以虽然语言简练,却能表达很丰富的思想。《滕王阁序》只有几百字,一篇中学作文的长度,当时学的时候却感觉洋洋洒洒好像写了几千字一样。

用典是很难的,因为你用了一个典故,心中至少要有十个、百个典故的储备。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符合意思的典故,还要写成对仗的四六骈文,殊非易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几十个典故,却能一挥而就,而且用得都很恰当,简直就是人肉数据库啊。

所以《滕王阁序》简直就是一篇可怕的炫技之作。王勃面对滕王阁诗高朋满座,有意秀一秀自己的才华,果然技惊四座,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当然,如果《滕王阁序》仅仅是炫技之作,也不会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必学名篇,更不会入选中学课本了。《滕王阁序》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不仅炫了技,还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和思想。

古人对于骈文有很多批评,主要是因为骈文过于注重对仗、用典等形式性的东西,而忽视了思想的表达,所谓“以辞害意”。

然而《滕王阁序》却没有这样的毛病。

《滕王阁序》第一段,先描写了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篇序,顺便夸了一下在座的宾客。第二段,写滕王阁的壮丽,第三段,写登高远眺看到的美景。这些都还算平常,但是接下来王勃就开始发挥了。

第四段,王勃因登台远眺,联想到宇宙无穷而人生有涯,因而生起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既有在其之前的王羲之《兰亭序》的乐极生叹,又有在其之后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慷慨悲壮。

第五段,王勃有宇宙联想到自身,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用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名人自况,虽有自我标榜之嫌却并不狂妄。

当然,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有为青年,这么写有点老气横秋的感觉,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所以王勃在第六段中一扫之前的颓唐之情,表现了一种激昂向上的姿态。可以说王勃借阎公宴会的机会,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推销。在座的所有人都会记住这个文采非凡、志向远大的天才青年。


由于《滕王阁序》写得太牛,所以大家往往忽视了序后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我对诗词了解得不多,不敢妄加评论。但是这首诗意境深远,无疑是一首好诗。

尤其是末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后来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认为都是从王勃这两句中化出来的。

李白是大唐最牛的诗人,崔颢《黄鹤楼》也是李白自叹不如的名篇。你可以想象能让李白借鉴的《滕王阁诗》有多牛了。


梦露居士

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平。——大家先别急着喷我不自量力,先看完我的描述再骂也不迟。

看了大家的回复,对王勃的赞誉极高,我非常承认滕王阁序的文学造诣,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甚至自己背过很多次,但是经过很多年的思考之后,我发现我对王勃能写出这篇文章的崇拜思想有问题。

我们错把王勃写出这篇文章的才华,和他的年纪挂钩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年轻的时候,错把我们的创作冲动,以为是自己的创作才华。

当年我以为这句话是讽刺居多,但是现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年轻人,在有创作冲动的时候,也不要因为怀疑自己有没有创作才华,就去创作吧!

什么意思呢?

当你登上泰山,心有澎湃,只要愿意说,就去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你登上长城,回望过去,心有戚戚然,就去说:万里长城万里空,一场烟云一场梦

当你做梦梦到高耸入云的蜀道,就去说:难于上青天

有好又不好,但那又怎样,去说就是了,不要因为古人写的好了,就不敢说。

创作冲动是什么,是你有感而发,创作才华是什么,是你能够以足够适合的语言组织,把你的有感而发,变成众人认同的有感而发。

诗,词,赋,等等这些,都是这样的产物——一会儿我会说创作冲动和创作才华无法做到的事情。

诗,词,赋等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呢?

短,精,微言大义。所以才有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的不断推敲,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的是胸中的那股创作豪情,创作冲动,然后与自己所学,所思考,所积淀的词汇相符合。

这样的过程,年龄不是最重要的,灵气最重要。

相反,如果年纪越来越大,想的越来越多,豪气,冲动却磨没了,那时候,即使有无尽的积淀,刚下笔写下一句话,就去思考:哎,不对,这句话说得也不尽然好,不如改一改——思路就断了,怎么可能一气呵成?

大家是不是不信?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好,大家说《滕王阁序》,我就拿里面的句子来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我们读的时候,为作者可惜,但是如果作者年纪再高几十年,阅历多了,看得多了,这句话写的时候会什么样?当刚写完冯唐易老时,立刻脑子里其他一些类似的人物,或者更多的例子就出来了,然后可能会想,这个李广啊,自己问题也很大,比如巴拉巴拉巴拉——完了,原本的不平之气,没了。

当然这只是个小例子,历史不容重复,这也只是讲个道理。

笔者不是说王勃写这篇东西谁都能写,而是说,以王勃的才气来说,25岁(风华正茂,积淀也够),写这篇滕王阁序,恰恰是他最好的那几年来写,所以大家不用以自己的25岁来比较,同时,更不要想象“王勃25岁就写出这么牛逼的东西,如果到50岁,他能写出多么牛逼的东西呀!”

在文学上,这种线性思考的思路是错的。

随着年龄,积淀的是阅历,是知识,是人情世故,减少的是才情(不是才华),是冲动,是无拘无束。所以,我们发现两件事情,第一,很多作家到了年纪大了之后,要么做考据工作(比如季羡林写的《糖史》,金庸后来封笔完全研究佛了),要么写鸿篇巨著。第二,很多需要人情历练,对社会深刻的认识,或者对篇幅整体把控要求极强的作品。

这里我举两类例子:

第一,小说类:我们认为少年成名的作家,郭敬明(忘掉他可能有的抄袭吧),韩寒来说,这两位都写过小说,他们的小说的特点是,才华确实够,但是整个小说的架构,以及结尾并不好,举几个例子:《三重门》尾巴莫名其妙,《长安乱》那个尾巴就是没写完,《幻城》结尾过于求奇凑出来的。

——大家不要说这几位都是水平不高,但我告诉大家,如果你去看看韩寒的短文《杯中窥人》,《理发》,《书店》等等,你会发现文笔之老练,见解之独到,确实令人惊奇。

相反,钱钟书除了一部《围城》,后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考据类的《宋诗选注》《管锥编》等,这类作品非广博的知识不可得。

所以,文学工作的特点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年纪里,根据自己的特点(才华,冲动,才情,阅历),选择最合适的文学分类创作,而王勃,因为各种原因,选对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作者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不断推崇这个“绿”字的精巧,就不断的意淫他活个500年就能写出《红楼梦》吧?

恩恩,我来说个小例子:他的早期作品(忘记第一个Jay还是第二个范特西了,歌词封面里有一小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他说:我喜欢屌屌的歌曲,我希望我以后所有的歌,都能够屌屌的。

——大概意思如此,大家明白么,这叫创作冲动!人家写歌,有一种冲动,叫我的歌要是屌屌的!

这就是王勃当年的思路和冲动!你们都是芸芸众生,哥写东西,要让你们都觉得屌屌的!至于是不是有漏洞,是不是滴水不漏,是不是绝对正确,是不是完美无瑕,去他妈的,老子要的不是这个!

各位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少年,热血心性,在一片山坡的最高点,狂风吹过,身上的衣服猎猎作响,他却看着远方,目光里全是火焰。——他们的作品,也会是火焰。

大家再来看看《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还有片尾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背影

这是什么,这是一位看透了王朝更迭,尔虞我诈,英雄狂放,悲欢陌路的一位事故者,对人世的总结,这总结,非得大量阅读总结,大量年纪积累,大量情事参透而不可得。

如果王勃再活几十年,他或许也会总结出来,也会有感而发,也会写出类似的东西,但那时的王勃,绝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可以写出的东西,我们可以喜欢,可以赞叹,但没必要为他虚构他原本不存在的人生。

我喜欢25岁的王勃,他写出了自己的25岁,而不像我们,在自己的25岁,因为对50岁的恐惧,活成了40岁才该有的焦虑。


作者系纵横文学《众神聊斋》作者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公元676年,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天下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

王勃恰好经过,欣然作《滕王阁序》,然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月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当阎大人神釆正飞扬时,却发现序诗空了一个字,文人学士开始各发高见,阎大人都觉不妥,便备纹银千两去追王勃,王勃道:“空者,空也。”



一字千金,不愧当今奇才!那多么骈文高手、诗歌名家、文人学士,却不能把王勃故意落下的一个字填出意境、填出神韵,不也说明王勃的前无古人今无匹敌了吗?

王勃,六岁能文,9岁誉满大唐,14岁及第,16岁为官,21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气到如今!

可是,天妒英才,空前绝后的滕王阁一亮相,连老天都惊坏了,这么下去,别说初唐,就是整个神州大地上下两千年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老天也是有私心的,同样,就让他死于海难。

《滕王阁序》的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盖古今!唐高宗叹曰:此乃千古绝唱!


一路鸣鸿

《滕王阁序》全篇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堪称姘文之典范。王勃能在25岁写出,放在我们现在就相当于一名本科生写出了一篇博士后水准的论文。


我们经常熟读古诗词和歌赋,读久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古代人人都会吟诗作对,其实不然,古人在那个年代主要任务还是填饱肚子,能够读书的,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这些人也有天赋高低之分,有些人一辈子写文章,也没有出头,而王勃父亲王通、叔伯王绩都是有名的文学家,王勃6岁写诗,20多岁就名满天下,成为初唐四杰之首,如果不是王勃英年早逝,我认为他可以和李白、杜甫齐名。

所以王勃25岁能写出《滕王阁序》,其天赋、文采已经超越常人,初唐时期无人出其左右。


平民对对话诗词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当时王勃写这篇文章愤懑不平,其实提现的淋漓尽致,气势如虹。




这篇文章最出名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莫过于此句。每当读到此句,心中仿佛千万只崩腾的骏马飞奔而来,而词句也为现在语文常考句。
说到王勃,这篇滕王阁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文学高度不可低估,堪称王勃顶峰之作,意义深长。


小羽网络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谢谢。


老游59

二十五岁的王勃写下《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我不敢妄评他人,但只从年龄对比,同样的年龄,李白还在游山玩水,杜甫刚好“高考失败”。也恰巧与《寒·十八禁》出版的年龄一样,不知道一千三百五十年后的人们,会不会像我们今天朗诵《滕王阁序》时悠然心折一样,听着《寒·十八禁》而神往呢?

首先讨论一下《滕王阁序》的水平吧。其实《滕王阁序》只是《滕王阁诗》的一个序言引子,历代诗词文传中,这是一篇独秀的“序言名气超越正文”的例子。本人现在尚能整篇背诵《滕王阁序》,可后面的诗却只记得“物换星移几度秋……槛外长江空自流”两句。


《滕王阁序》作为骈体文中的翘楚,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很多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的“警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水景秀丽的最为人知的名句;


“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很多地方用来作为乔迁的对联或横幅;


“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很多人用来贴在书房激励自己;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形容秋天日暮孤远萧瑟之景;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形容相似相知的难求难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


“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劝慰解脱。还有很多,这些千年之后再读,依然是口齿留香。

当然,也不是说《滕王阁序》就毫无瑕疵。说个传说吧:

每当有人走过王勃的墓前时,就能听到坟墓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吟哦。某一次,有个秀才经过,也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是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据说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听到他坟墓中吟诵的声音了。

虽然是传说,但也能侧面印证,即使是名篇,也可能存在一些还可以更精炼的地方的。

《滕王阁序》全篇773字,154句读,竟然使用了49个典故。而相传王勃写作是“援笔立就”,意思就是现场写作的。仅此就可以证明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一定要用说是什么水平,那么,说其超过现在的“高考满分作文”,这是毋庸置疑的吧。


文家四少燕无衣

不知道,只能说高山仰止,因为你达不到那个水平境界,所以不敢下定义!

25岁,也就是一个人大学刚毕业一两年的时候,怕是很多专业的文科生也写不出来,王勃应该属于那种在诗文上天赋极强的人,应该本身就是个天才吧,再加上当时的文化教育,造就了他!

估计有人说,不要太崇拜古人,贬低现代,但是,中华文化数千年也就只出了一个王勃,真正的大诗人,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屈指可数,只能说有些人值得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