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陷阱”|糖的致死率和成癮性原來堪比毒品

“甜蜜的陷阱”|糖的致死率和成癮性原來堪比毒品

佑道君悄悄告訴你,為什麼女明星能瘦得那麼快?——因為她們都實行斷糖飲食。

范冰冰在去年的一次直播中,曾經透露她不僅斷糖,而且還斷掉了碳水化合物。而林心如在生孩子後,曬出的月子餐中也是無糖無碳水的。為什麼她們都紛紛開始斷糖了呢?因為她們深知——

“糖比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而且更容易讓人得病。但是糖卻合法,而毒品卻不合法。”

為什麼你喜歡吃甜點?為什麼人們對含糖類食物如此不可抗拒?

澳大利亞導演Damon Gameau,為了弄明白糖對健康的影響,做了個有趣又勇敢的實驗:

他把自己當小白鼠,連續60天,每天吃40勺(約 160 g)。在連續 60 天的時間內,Damon 並不吃糖果、汽水這樣的含糖量高的食品,所有的40勺糖都來自於公認的健康食品。

實驗結束後,他的身體出現了令人震驚的變化……

除了體重的增加,在體檢中Damon的谷丙轉氨酶已超過安全範圍,還有了脂肪肝,很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甜蜜的陷阱”|糖的致死率和成癮性原來堪比毒品

無用糖分對身體危害有多

糖類,或稱碳水化合物,是我們人類身體重要的物質與能量來源。諸如穀物、蔬菜等食品中所含的多糖,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相反,過度攝入汽水、糖果、快餐、酒精等食品中所含的單糖對人有害,並使人上癮。

糖上癮最直接的影響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香港曾經一項調查發現,「糖尿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十位,大約每十位香港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

2015年2月,美國飲食諮詢委員會提到,脂肪不是對健康最差的營養,而是糖;2015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也宣佈向隱形的糖宣戰,限制成年人每天的糖攝取量不超過6茶匙

我們為什麼會對糖上癮

一方面,糖分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大腦無法發出飽腹的信號,肚子飽了卻還想繼續吃

;另一方面,糖會使大腦不間斷髮出要攝入糖分的信號,就像煙癮一樣,吃糖的人會越來越愛吃糖。

在人們攝入糖分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血清素,這種激素讓人感到幸福、快樂,導致人們對糖分欲罷不能。因為這種愉悅感,人們很難杜絕所有的糖分攝入。

患了“糖癮”怎麼辦?

佑道君教你

6招遠離高糖危害

1

學會看預包裝食品上的標籤

多關注低糖或無糖食品。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規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添加糖含量低於5克可標註“低糖食品”;低於0.5克可標註“不糖”或“無糖”。

配料表中糖排名越靠後,糖含量越低。《通則》中規定,各種配料應按照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當無法通過營養成分表瞭解食品具體糖含量時,可對比同類產品,哪個產品中的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後,糖含量越低。

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等於添加糖量。《通則》要求營養標籤上強制性標示的內容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但添加糖不是強制標示內容,所以很少有企業標識。

2

水果要選不太熟的

成熟度越高的水果含糖也越多,而成熟度稍低的水果不但含糖少,裡面具有保健價值的營養成分還更豐富。

3

白粥米飯配芹菜香乾

吃白粥、白米飯等上升血糖速度快的食物時,一定要配一些膳食纖維多、蛋白質豐富的小菜,如芹菜拌香乾。

對於土豆或芋頭等澱粉含量高的蔬菜,儘量別蒸著吃,要切成絲炒著吃。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抑制血糖上升。

4

糖和油不要一起吃

導致肥胖的唯一原因,是吃進去的能量大於支出的能量。糖和油都是含能量特別高的食物,一起吃容易導致收入大於支出。

5

喝飲料加奶別加糖

臺灣《康健》雜誌刊登的一項實驗表明,一杯500毫升的奶茶中含有50克糖,已經達到了人體每天攝入糖的上限。

如果實在想喝,可以在紅茶等飲料中加點鮮奶。

6

自己做做“減糖訓練”

有意識地從每週一次減糖餐或者減糖食物開始,增加到每日少吃一種含糖食物,幾個月後,口味就會變淡。

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來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攝入量減少一半。

佑道君在佑道醫生集團減重代謝中心就曾經見過類似的案例,每天必須喝可樂的郭先生,零食也成了他的主食,越高糖分的零食越愛不惜手。導致來求助於減重手術的時候體重已高達420斤,攝入糖分過量造成的肥胖,讓他患上了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半夜無意識的憋氣隨時有生命危險。

術前住院期間,就曾與醫生、護士、健康管理師打起了“零食游擊戰”,但悄悄藏起的零食始終逃不過醫生的法眼,為了確保最佳術前身體狀況,最後只能乖乖把零食“上繳”。

“甜蜜的陷阱”|糖的致死率和成癮性原來堪比毒品

減重手術後,小夥子開始在健康管理師的幫助下戒掉了可樂,時刻提醒自己嚴格控制糖分攝入量,最終得以迴歸正常生活軌道。

“甜蜜的陷阱”|糖的致死率和成癮性原來堪比毒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