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龙井沟村的朱元璋故事

龙井沟村的朱元璋故事

——岳池县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之二

采访:侯立新、邱秋、胡佐斌 摄影、执笔:胡佐斌

一、龙井沟

龙井沟,也是排楼乡的一个村名,村内有一井,名为龙井。

四川岳池龙井沟村的朱元璋故事

关于龙井一名的由来,村内说法不一。有的说,因村内有几条龙脉而得名。有的说,旧时遇到干旱季节,龙井里的水却从不干涸,于是人们常在这里舞龙求雨,故名为龙井。而流传最多的,则是与朱元璋有关。

龙井位于村内5组,从外观上看,它就是一口紧靠于坡坎处的明井,井口与其他普通水井无异。当地村民曾余清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是经过余家改造过,改造历史也才几十年时间,最早,龙井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蓄水坑,靠坡坎一侧是岩洞,那水就是从岩洞里流出来的,是泉水,由于水量充足,龙井从没有干过。

由于龙井位置相对较低,比外侧的沟田高不了多少,一遇暴雨,沟田涨水,就与龙井混在一起了。上世纪60年代初,余家为了方便随时饮水,便将龙井用条石围砌约2米高,沿坡筑路到井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近年来,龙井沟村因办李花节和采果节,乡村旅游逐渐火了起来。曾余清的弟弟在岳池城里开像馆多年,他决意想把龙井的得名搞个明白,为龙井沟村的乡村旅游做点贡献。2016年初,曾氏两兄弟听说龙井里的岩壁上原来刻有字,便用抽水机将龙井里的水抽干,的确发现了那几个字,但字迹模糊难辨,只得作罢。

当我们问曾余清是否听说过朱洪武的故事时,他则表示,小时候听一些老人讲过,说朱洪武是个叫化子,天热时,经常躲在龙井里面的岩洞里,后来,朱洪武居然还当了皇帝。想必,这个传说就是龙井一名的来由吧?

二、大寨子

大寨子,是我们要前往的另一个目的地,它位于龙井沟村3组。相传,朱元璋(朱洪武)当上皇帝后,曾计划在此修皇城。

四川岳池龙井沟村的朱元璋故事

关于大寨子,家住3组的年过八旬的村民陈炳章介绍,大寨子全是石梁子,由9个岽组成,并形成13道山湾,每个岽以前都有寨子,故老百姓至今仍有“九岽十三湾”之说。相传,朱洪武当上皇帝后,派人来到大寨子准备修皇城,但一定要数起9个岽、13道湾才具备修皇城的条件,结果,13湾数起了,但岽却只数了8个,把自己所在的岽给数漏了,于是修城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讲起朱洪武的故事,陈炳章也特来劲,“大寨子寨门口出去,就是龙孔镇柏林湾村,再往前一两百米远,以前有个天葬坟,传说埋的就是朱洪武的妈。据说朱洪武出生仅几个月后,他妈就死了。下葬的时候,他妈的尸体被抬到天葬坟那个位置,突然下起了大雨,抬尸的人把他妈尸体放下来,急着躲雨去了。没想,放尸体的地方恰是一个莲花地,也就在这时开起了地花,朱洪武他妈那尸体就直接陷了下去。待雨停人归后,才发现,这里已成坟堆堆了,天葬坟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三、挂榜岩

大寨子寨门口左侧的山岩,即为挂榜岩。关于挂榜岩的说法,也有多种。

传说一,朱洪武在此祭奠亡母。陈炳章说,朱洪武后来当了将军,曾在挂榜岩处为其母亲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后来,挂榜岩处建起了寺庙。而在解放前,挂榜岩改成了一所私塾,陈炳章小时候还在此上过学。

传说二,朱洪武起义时,在此挂榜招兵买马,故名。

传说三,朱洪武为修城而挂榜。如家住龙孔镇柏林湾村的退休教师夏代平说,传说朱洪武派人准备在此新修岳池县城,这么大的事件,肯定先要挂榜公之于众。后来,在测土重时,将同体积的挂榜岩的泥土与今岳池县城的泥土相比较,发现今岳池县城的土要重些,便将岳池县城立在现在的九龙镇了。

以上几种传说,在挂榜岩周边乡镇都在流传,莫辨真伪。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离开一个人物:朱洪武。

四川岳池龙井沟村的朱元璋故事

关于挂榜岩,笔者还想起10多年前在此采访的一位村民。他叫万寿良,是当地的草药医生,现已去世数年。当年,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以前在挂庙子里掌灯,庙子里的老和尚给他爷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末年的时候,鞑子皇帝在夜里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跟一个八岁小儿下棋,连下三盘都输了。鞑子皇帝很不服气,恼问小儿叫啥姓名谁,父亲是谁。小儿说自己姓朱,父亲名叫世珍。第二天,皇帝回想昨夜梦境,自觉十分惊异,就请大臣们圆梦。有一个大臣惶恐地说,不好了,皇上梦兆不吉。这个小儿将来要取代皇上坐天下,赶紧寻找这个小儿,斩草除根。鞑子皇帝听信此言,立即派人四处搜杀朱世珍父子。朱世珍听到凶讯,举家西逃避难,于是来到岳池这个地方。

或许,岳池盛传的朱元璋儿时的故事,最初就是从挂榜岩寺庙里传出来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