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太平天国的内讧主要谁导致的?

时说新语

1856年的内讧,东王杨秀清负一半的责任,至于另外一半,则由韦昌辉所负,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具体分析杨秀清的一半责任:

一是杨秀清性格跋扈引起洪秀全的嫉恨。

即李秀成被俘后的供述中所称,“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二是杨秀清治军过严。

杨秀清治军被评价为“军令严整,民心佩服”,但他的严格纪律对刚参加起义的农民来说,很是不能适应,所谓“东王令严,军民畏”,他指定的纪律“律凡二十六条,称点天灯,五马分尸者三,斩者四十一。”此外,杨秀清对待高层将领也是非常严苛,比如国宗石凤魁守卫武汉,因为打败撤守放弃武汉,就被锁拿回天京斩首。此外,秦日纲能征善战,算是太平天国一员猛将,曾经大破清军江南大营。但因为追击清军时遇到埋伏导致挫败,即被“大受谴责”。最后,导致秦日纲带兵投奔韦昌辉,成为剿杀杨秀清的主力之一。

然而,杨秀清所作所为并不是必然导致天京内讧,

加封万岁在太平天国礼制内情有可原。

杨秀清屡次代天父下凡,洪秀全也称杨是“五主”之一,“东王是上帝爱子,与太兄及朕同一老妈所生,在未有天地之先,三位同是一脉亲”,并加封“圣神风”、“圣灵”等。

在天京事变前,杨秀清除了韦昌辉所说的跋扈逼封万岁这些指控外,并没有具体的篡位举动,传教士肯能说,天京城中,宁谧如常,市旅不惊,并没有野史中所谓“土城外密布枪炮,恐杨来暗算”的说法。

退一万步讲,如果杨秀清真打算篡位,以他的布置,肯定早就层层布置,到处布有暗探,早有防备,怎么可能仓促中被韦昌辉等人暗算呢?

战争时期严格纪律无可厚非。

本来,在在战争期间,钢铁的纪律是必须的,比如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凡是逃跑的苏军都被就地处决。相比之下,杨秀清死后,太平军战斗力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纪律松弛,侵犯百姓,各自为战,两相对比,正可见当初杨秀清治军的效果。

下面,我们再说说韦昌辉的一半责任。

首先看石达开在四川被处死以前的记述:

“杨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

石达开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当事人之一,又是太平天国的最高层。从他的记述可见,洪秀全并不允许杀杨,是韦昌辉自作主张。

其次看李秀成的自述。

“东王封万岁,北王、翼王两王不服,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可见,北王杀东王乃是自作主张。

再次,洪仁玕的自述。

天京事变的时候,洪仁玕虽然不在天京,但他后来身居高位,想必多次和洪秀全聊过此事。因此,他记述道“东、北二王到天京后不久,即自起内讧,两均被杀”。

所以,太平天国三位最高级别的领导人,被抓后相隔千里,所述如出一致的道出了一个事实:

韦昌辉杀杨秀清乃自作主张!

杨秀清被杀六十天后,韦昌辉也走到了人生末路,“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附从北王者只极少数,诛韦之役所杀不过二百人,且交战仅两日尔。”


小奔说史

最大的原因还是杨秀清造成的。

太平天国的主体是拜上帝会会众,是靠着拜上帝这个宗教信仰发展起来的,它的精神支柱就是拜上帝。

拜上帝这个宗教信仰又是谁发展起来的呢》

是洪秀全。

洪秀全无疑是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宗教领袖,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可以说没有洪秀全,就没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地位应该是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的。

然而,在金田起义之前的两年,洪秀全被官府抓去,拜上帝会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甚至有解散的可能,在这个时候,杨秀清假借天父上帝代言,稳定了人心,并和萧朝贵一起,迅速的在拜上帝会里建立了威望。

洪秀全被释放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广西和广东居住,等他再次回到广西,发现拜上帝会依靠着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天父天兄“代言”,稳住了拜上帝会,他此时应该是十分高兴和欣慰的。

当时,拜上帝会有很多人自称附体,做着和杨秀清萧朝贵等差不多的神神鬼鬼的事情,有人专门把这些神灵附体代言,说过的话都记录下来,请洪秀全甄别。

由于此时杨秀清和萧朝贵号称“天父天兄下凡”,而且每次下凡都是要众人拥护洪秀全,而且这两个人“表演”的又最好,他便宣布,只有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天父天兄下凡,其余的都不是,以后不可以再有。

洪秀全此举非常高明,将拜上帝会的宗教代言人身份牢牢地限制在杨秀清和萧朝贵和他三个人之间,但是他想不到的事,慢慢的杨秀清和萧朝贵逐渐控制了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权,他却弱化为一个精神领袖。

自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洪秀全的权力不断弱化,只有一个虚有其名的上帝之子的身份,实际权力尽归杨秀清和萧朝贵。

然而,萧朝贵水窦村一战后受伤严重,继而长沙战死,杨秀清独揽大权,已经是完全握有实权的人物。

等到了定都天京 之后,杨秀清私人权欲不断膨胀,当初的首义六王,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战死,翼王石达开在外作战,北王韦昌辉常年被杨秀清打压,欺压,洪秀全深居不出,无人能与杨秀清抗衡。

这个时期正是太平天国军事上最强时期之一,除了北伐失利之外,太平天国在西政江西靠着石达开的非凡才能,连连大捷,此后,太平军一举击败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杨秀清声望也达到顶峰。

此时,杨秀清个人自满也到了极点,根据天父下凡一书记载,杨秀清公然要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也只得答应。

之后,韦昌辉和秦日纲夜回天京,杀了杨秀清和东王府众多将士,石达开闻讯急忙从江西赶回,韦昌辉和秦日纲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逃出天京,全家被韦昌辉等所杀。

石达开悲愤不已,带兵回天京,此时韦昌辉和秦日纲已经是人神共愤,洪秀全只得下令杀了秦日纲和韦昌辉,请石达开回天京。

此后,满朝文武公推石达开主事,惹来洪秀全猜忌,石达开再次面临生命危险,只得离开天京。

自此,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东西南北四王皆死,翼王出京,只剩下洪秀全一个孤家寡人,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人心也开始离散了,虽然后期又有李秀成和陈玉成等将帅,但是已经是风雨飘摇,苦苦支撑而已。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一说,在太平天国官方出版的天父下凡一书中有明确记载,后世有人为这是洪秀全编造的,不敢苟同。因为此书发生在天京事变之后并不久,且有那么多当事人,洪秀全就算是帝王,也断不会任意篡改编造,他也不能这样做,毕竟天父下凡有那么多人在旁边,他要是乱编,不是打自己脸么?

关于诛杀杨秀清,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说是石达开和韦昌辉密谋要杀杨秀清,石达开在他的自供里说他当时对于韦昌辉的举动并不知情,又有说法是洪秀全同时给石达开和韦昌辉下密令诛杀,从后来的石达开的反应和韦昌辉的举动来看,他应该没有收到洪秀全的密令,当然他和韦昌辉有可能密议过杀杨秀清,只是韦昌辉太狠,把东王府的人几乎杀绝了。

后人对于天京事变的造成者主要集中在杨秀清,洪秀全和韦昌辉三人身上。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杨秀清。作为东王,他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之后实际上已经是实际权力最大的人了,但是他仍不满足,甚至天父下凡要杖责洪秀全,这可以说作死。

为什么呢?

因为洪秀全是整个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是太平天国权力来源的唯一合法源泉,就算他没有实际权力了,但是在宗教组织里,精神领袖的无形力量其时是很可怕,别看他们没有实权,但是其地位决不可随意侵犯。

杨秀清不明白这点,他以为自己实权在握,又有着天父的身份,心里不能说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这是很悲剧的。

我们看历史上中国王朝,很多时候皇帝昏庸无能,甚至有一两岁的小孩做皇帝,很多文臣武将仍然忠心耿耿的保皇帝,他们所保的其实并不是皇帝这个人,而是那个帝位的象征,这个时候,如果说有个大臣很有实权,他想动下皇帝的位子,那一般下场会很惨。

三国时候的曹操,权力有点类似杨秀清,但是他也只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事也要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去,他的儿子曹丕日后夺取汉家帝位,也不敢直接夺,而是禅位。

所以,洪秀全和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实际拥护者的情况如何呢?

杨秀清大权在握,自然有人为他效命,但是洪秀全是最高精神领袖,是太平天国一切权利合法化的源泉,很多人心里绝对是拥护洪秀全的,在早期太平天国信仰还是非常严肃的时期,如果让他们选择洪秀全还是杨秀清,肯定选的是洪秀全。

再说杨秀清这个人,平日里非常高傲,得罪的人非常的多。

太平天国首义六王,冯云山和萧朝贵早死,只剩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三个王和洪秀全一个君主了。

石达开和韦昌辉虽然受杨秀清节制,但是他二人地位上是极高的,都是“王”,如果问他二人是选择杨秀清还是洪秀全?

首先韦昌辉,连清军编的搜集太平天国情报书的张德坚《贼情汇纂》都看得出他和杨秀清不和,预测二人有火并的可能了,现在从许多史料可知,杨秀清多次肆意侮辱韦昌辉,一个王凭借着权势去欺压另一个只比他权力小一些的王,简直是作死。

再说石达开,他早在金田起义之前就和西王萧朝贵公开顶撞过,左宗棠等说他对拜上帝这些并不感冒,显然杨秀清天父下凡这一套根本唬不住他,而且石达开为人忠义,心里肯定很反感杨秀清这一套。

石达开即使出走了,也从未带着自己的旗号,仍然是用的洪秀全太平天国的旗号,可见他的忠义。(又或者说是智慧和精明)

而杨秀清因为他的叔父的事件逼得石达开的岳父要跳河自杀,石达开心里怎么想》杨秀清这不是作死么?

再说燕王秦日纲,这时太平天国排名第七位的人物,竟然被杨秀清贬为奴,秦日纲早期做过洪秀全的羽林护卫,是洪秀全信赖和亲近的人,杨秀清这不是作死么?

再说陈承瑢,负责传递文书给洪秀全的,早年是洪秀全的车夫,可以说是洪秀全最亲近的臣子之一了,杨秀清也在他的叔父事件中侮辱陈承瑢,再次给自己找了一个作死的理由。

看看当时的太平天国权力中心吧,排名是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这是太平天国权力的中心前六人,杨秀清把其余五个全部得罪了,而且是往死里得罪的,五个人打一个,他能不死么?

这就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师明礼


问:1856年太平天国的内讧主要谁导致的?

答:关于这个问题,一般众口交相讨伐、千夫所指的人就是杨秀清。但是,我认为主要的罪魁祸首却是洪秀全。

大家把主要责任归咎于杨秀清,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洪秀全是老大,杨秀清是老二,老二觊觎老大的位置,时刻想取代老大,最终引火自焚,从逻辑上完全说得通。

二、杨秀清性格不好,和谁都相处不来,自取得“天父代言人”资格后,目中无人,嚣张跋扈,惹发众怒,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镕都被他修理过。则从情理上说,韦昌辉等人早已欲除之而后快,一旦机缘巧合,内乱就会迅速爆发。

三、《李秀成自述》中有说:“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本来杨秀清通过假托“天父下凡”的把戏已成为“天父第三子”(天父第一子为耶酥,第二子为洪秀全),封东王、九千岁,地位仅居万岁洪秀全之下,却人心不足蛇吞相,还要威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自己作死最终不得不死。

即从逻辑、从情理,再结合当时人的证据,1856年太平天国的内讧主要就是杨秀清导致的。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内讧时,李秀成为地官副丞相,属于中级干部,根本无从知悉事变内幕,事后就算有所耳闻,却也未必是真相。再有,即使他知晓部分真相,却多多少少有“为尊者讳”心理作崇,所说也会言不由衷。

而要说当时人的证据,最有力、最直接的材料,莫过于《石达开自述》。

和李自成相比,石达开不但是当时人,还是当事人,他的说法无疑更接近事实真相。

《石达开自述》又分两种,一种是《骆文忠公奏稿》所附的《石达开自述》,上面的说法是:“杨秀清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七年,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

按照这种说法,内讧的主要负责人就是韦昌辉。

但,没有洪秀全背后的支持,韦昌辉是没法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的。

相关史料也表明,破江南大营后,韦昌辉和秦日纲带兵入京时,就向守城士兵明确表明自己是奉天王诏令入城的。

而另一个《三略汇编》版本的《石达开自述》却是这样记载的:“七年,达开自江南带人到湖北,听闻洪秀全们在金陵彼此疑忌。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愤气,把杨秀清杀了。洪秀全又欲杀韦昌辉。达开闻信,回南京与他们排解,因见事机不好,就到安徽。妻子都在南京城内,皆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回到南京,洪秀全把韦昌辉杀了,又疑心达开,有一并谋害之意,达开乃逃出南京。”

由此可见,“洪秀全本欲杀杨”,洪秀全早有杀杨秀清之心,嘴里虽然不说出,却故意主动加封杨秀清“万岁”,既是要麻痹杨秀清,又是要激怒韦昌辉,假韦昌辉之手杀杨秀清,然后再以擅杀之罪除掉韦昌辉。

而从逻辑上说,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发动起义,就有效仿汉高祖、明太祖之志,杨秀清权势过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则他要杀杨秀清也完全说得通的。

要从情理上说,杨秀清拥有“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时不时凌驾于洪秀全头上,甚至还杖责过洪秀全,洪秀全的感情上也难于容忍类似的事态存在或继续发展下去,除杨秀清是迟早的事。

补充一下了,太平天国一共发布过两部《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是1851年在永安州会审叛徒周锡能时发布的,当时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及时粉碎了敌人外攻内应的阴谋,进而大肆宣扬“天父无所不知,权能独一”的无敌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斗志。第二部《天父下凡诏书》发布于1853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谏劝洪秀全,提出“君臣同德,上下一心”的要求,同时也确认洪秀全是“君”,“兄为君,弟为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表明,杨秀清是相当清楚地认识到,洪秀全为当仁不让的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宗教领袖,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自己虽然可以借助“天父下凡”的谎言对洪秀全进行谏劝,但永远无法挑战或取代洪秀全的位置的,否则,神坛将会倒塌,整个拜上帝会所构建起来的神话世界将不复存在。

事实上,从拜上帝会成立之初到杨秀清死亡前,即使杨秀清内心看不起洪秀全的昏庸无能,但他本人也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老二,而把洪秀全尊为最高精神领袖。

说到底,1856年太平天国的内讧,根源是君权与神权的斗争,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都有难以推托的责任,但主要就是洪秀全导致的。


覃仕勇说史

历史教科书上对于1856年天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都说成韦昌辉擅自做主,滥杀无辜,导致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韦昌辉是被利用,冲在前面的急先锋,背后则是有指使的。内讧的责任在于杨秀清与洪秀全。

杨秀清是太平军的主帅,在军事能力、政治管理方面,远胜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仍然是大权独揽,威胁到洪秀全,而且杨秀清有代天父下凡的神权,可以代天父名义教训洪秀全,让洪秀全感到不自在、感到权力受到威胁。也的确存在这样的状况,杨秀清多次接天父之名,斥责洪秀全,并且当着众人面要打洪秀全四十大板,让洪秀全颜面丢尽。1856年杨秀清好要求洪秀全封他及其子为万岁,与洪秀全并列天王。

对于杨秀清的挑衅、夺权,洪秀全已经不能容忍。于是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带兵进天京,对杨秀清进行围剿灭。

韦昌辉虽然尊为北王,却受东王杨秀清节制,长期在杨秀清的威压下,早已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机会伺机报复。得到洪秀全除杨的密令,自然一拍即合。以韦昌辉的威望、权力、力量,原本与杨秀清相差甚远,根本不足以成为对手。但是有洪秀全的授意,情况就大不一样。

没有洪秀全的授意,韦昌辉断不敢对杨秀清下手,更不要说杀杨秀清了。杨秀清的太自信,太小瞧洪秀全,加上平时的大权在握,大有太平天国非我不可的观念,让他疏于防范,结果在韦昌辉的突然袭击之下,毫无反抗之力。

翼王石达开也接到洪秀全的密令赶回天京,但是遇到天京的滥开杀戒,他规劝韦昌辉住手,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岂会听他的,连石达开也杀。无奈之下,石达开脱出天京,带走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

虽然洪秀全又杀了韦昌辉,那是怕石达开的靖难,更是为了给自己诛杀杨秀清找台阶,把所有的错都推到了韦昌辉身上。没有洪秀全的授意,平时就怕杨秀清的韦昌辉,绝对没那个胆子杀杨秀清。

1856年天京内讧是洪、杨权力斗争的恶果,成为太平军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黄强黄不息

简单点说吧,

在天京之变前,杨秀清的地位确实高于洪秀全了. 天京之变完全是一场宫廷政变.如果洪杨正面对决,杨秀清的胜算可能还大些



东王杨秀清不甘居人下,而天王洪秀全自定都天京后,十余年不出天王府,惟一一次出宫还是被东王假借天父下凡引受杖责。 天王与东王矛盾日益升级,天王下密诏给向来与东王不和的北王韦昌辉让他勤王,北王带兵入京,包围东王府,杀死东王府僚属亲眷近三万人,并且在天京城内大肆诛杀敌对势力,统称其为东王余孽,天京城人人自危。
而后,天王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下旨为东王平反,训斥北王滥杀无辜。北王觉得自己成了天王手中的利刃确落得乱臣的骂名,心中不平。又想起东王的强势和天王的退让,认为自己也能夺权,便加紧动作,竟然率兵围攻天王府。
天王没想到以虎趋狼之计引来了虎患,于是下诏给冀王石达开。冀王率兵进京,清除北王势力。后又遭天王猜忌,离京出走。这自然是后话了。
北王死后,天王将所有罪责加于其身,大举为东王平反,并将东王被杀日列为“东王升天节”,太平天国有诗云:“七月廿七东升节,天国世代莫相忘。”


时说新语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走向衰弱。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日趋紧张。 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打,北王的亲戚因为跟东王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就说把那人五马分尸。 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装“天父下凡”的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

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9月4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最终北王韦昌辉于11月2日被杀,其首级被函送安徽石达开营中验收,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亦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

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

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政府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天京事变并未损伤太平天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但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损失才是最严重的,天京事变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史学界关于天京内讧的起因有逼封万岁说(包括无诏擅杀说)、告密说(包括陷害说)、索取伪印说(包括索取金玺)、加封万岁说(包括故意加封说)、自居万岁说五种说法,除了传统的“逼封万岁说”外,“密告说”是另一个受到不少史学家支持的说法。

“告密”说的支持者认为,“逼封万岁”说依据的史料主要是各种私人笔记,其原始叙述无不错谬百出,大乖情理,更像以讹传讹的市井传闻,政治谣言,而“告密说”在太平天国文书,清方文书、外国人的记载中都能找到根据,更为合理。对于韦昌辉诛杀杨秀清一事是否经过密议,洪秀全是否向诸王颁发诛杨密诏,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从诛杨一事事发突然且进展顺利来看,诛杀杨秀清是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分工的,洪秀全在事前也绝不会不知道此事。因此诛杀杨秀清,至少是经过洪秀全默许的。

当时(距离天京内讧不到一年)有两个外国人所写的通讯都认为天京内讧是由“告密”所引起的。布列治门发表在1857年l月3日《华北先驱周报》上的一篇通讯中说 .

“先是杨秀清有一心腹部将为其亲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韦昌辉回兵勤王,一以保护其自己生命,次则以诛灭谋篡位者。”

“缘那大僭窃音(指杨秀清自1849年起即自称得上帝附体,因之而成为全军的实际元首,却被阴谋所算而被杀。人皆相信彼有奸谋欲弑天王而夺其位,他却被一同盟的高级人员所卖。对天王告密。而自告奋勇愿负扫除奸党之责。洪秀全于昏聩闭之中忽然醒悟。立即传谕召出征安徽之北王韦昌辉及方奔丹阳之顶天侯。或并有其他首领回京。”

支持告密说的史学家认为,“告密”说与“逼封万岁”说是完全对立的。如果杨秀清确已当面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则篡位意图已经公开暴露,还有什么更甚于此之”密“可”告“?既然有人”告密“,说明杨秀清是在秘密活动,并没有公开”逼封万岁“。麦高文的通讯中还指出了告密者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物中的第八位。从洪秀全算起,第八位应是胡以晃。但胡以晃在内讧之前早已病死,如果排除已死的人不算,则第八位应是朝内官领袖佐天侯陈承熔。

“告密说”在清方文书中也可以找到根据。据咸丰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秦报:洪秀全在杀韦昌辉之后,又于十一月初一日将燕王秦日纲与佐天侯陈承熔同时处死。太平天国官方公开处死这三个人,显然与追究内讧责任有关。韦昌辉、秦日纲是袭杀杨秀清并大杀其部属二万余人的罪魁祸首,陈承镕则可能是犯了“告密”不实的陷害罪而被处死,此外就很难找出公开处死他的任何原因。

与外国人的记载、清方记载相比,太平天国本身的正式文书更能说明问题。洪秀全在《踢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记》中明确指出杨秀清之死是“遭陷害”的。这与“告密”说正好互相对应:“告密”者告密不实,被“告密”者就会遭陷害“。诏中说:

“爷遣东王来赎病,眼蒙耳聋口无声,受了无尽的辛战,妖损破颈跌横。爷爷预先降圣旨,师由外出苦难清,期至朝观遭陷害,爷爷圣旨总成行。”

在说明杨秀清遭受陷害之后不久,太平天国政府公开为之平反昭雪,定杨秀清被杀之日为东王升节扎,简称东升节。洪秀全在《天历六节并命官富作月令诏》中说,

“天历三重识东王,降托东王是父皇,爷前下凡空中讲,爷今圣旨降托杨。七月念七东升节,天国代代莫些王,谢爷降托赎病主,乃埋世人转天堂。”

虽然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平反与不平反还是大不相同的。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熔均系因罪被诛,爵除,家属成为罪人家属。而杨秀清则公开平反,追念前功。以洪秀全第五子袭爵、称幼东王。定其忌日为东王升天节,成为天国六节之一。如果真有“逼封万岁”一事,则叛迹已显,大逆不道,岂可如此险重平反!只有他确实遭到陷害,并无“逼封万岁”劣迹,才能得到这样的身后殊荣。


赞过我的都发财了

太平天国的兴盛是时代造成了结果,洪秀全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势力发展的那么快!从造反之初就没有一个真正建国的理念,开始就是走一路抢一路,等占领了南京感到了东南的繁华停止了进攻的步伐,洪秀全以及其部下开始争权夺利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个还没有真正统一的政权走向一个黑暗的深渊。真正挑起内讧的应该是洪秀全!一个自以为是的所谓君王岂能允许权力的旁落,杨秀清尽管为太平天国出了大力,毕竟太过于轻视洪秀全了。结果功臣在内讧中死伤大半,剩下的年轻将领不足以对洪秀全造成威胁,但太平天国的实力也大大下降,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顺其自然85309541

1856 年的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悲惨结果,说白了就是一场内讧,权力滋生的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谁是内讧到底是谁导致的,人性的贪婪是最根本的原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洪秀全和杨秀清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早在当年,他们在永安建制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当时规定杨秀清为军师,除洪秀全之外其他四王同归东王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甚至责罚洪秀全,洪秀全这哪里能忍,早就滋生了除去东王之心,怎奈得东王势力太大,洪秀全一再忍让,静待时机;

嚣张的东王杨秀清,权倾一时,飞扬跋扈,先后得罪了手握重兵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于是洪秀全联系早已经对东王恨之入骨的北王诛杀东王,北王立即带兵突然杀进东王府,赶尽杀绝,杀了2万多人,等翼王石达开回来后,指责北王,北王一生气杀了翼王的家属,翼王起兵诛杀北王,后来在天王以及东王余部的联合绞杀下,北王被杀,后来天王又猜忌石达开,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相互残杀,带兵出走,这就是天京变乱的过程。

天平天国内部为了权力,杀来杀去,内耗,最终使天国由盛转衰,可以说使他们自取灭亡,自作孽不可活呀!


密探零零发

最大原因还在于权力分配不合理,换个人一样会导致内讧。

太平天国创立之初,洪秀全散播教义,杨秀清等人最先信奉,期间遇到过一次危机:1847年2月底,冯云山因为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营救,此时太平天国突然遭到地主攻击,因为首脑缺位陷入危机,此时杨秀清上演了上帝下凡的把戏,成功团结了大部分教众,帮助太平天国度过了危机。

洪秀全等人回来后,虽然知道这种神灵附体的把戏是骗人的,但因为在教众中具有极大影响力,不便揭破,并且认为可以在后续的发展中加以利用。这导致太平天国出现了奇葩的权力结构: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但杨秀清拥有上帝附体的特殊身份,一旦杨秀清宣称自己正上帝附体,洪秀全也必须臣服。

太平天国早期,大家还比较齐心,都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还比较相安无事,杨秀清从普通教众变为东王,成为天王之下的二号人物,这个安排也让他比较满意,但等打下南京后,权力格局就发生了变化,杨秀清有些不甘于居于洪秀全之下,在某种程度上,他认为自己的功劳比洪秀全更大。

这种权力结构才是太平天国最大的矛盾,也是一开始就埋下的祸根,洪秀全最初没有解决,等到进入南京后,想解决发现已经尾大不掉,最后利用韦昌辉除掉杨秀清,直接让太平天国的基础理论破产,此时天国在法理上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之后洪秀全所有的作为都只是修修补补。

之所以出现这种神奇的权力结构,也与洪秀全本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程度有关,从根本上说,冯秀全是个传统社会成长出来的人,一个连科举都无法出头的人,在思想和理念上,他是非常落伍的,他根本无法打造一套超越时代的政治制度,更无法打造一套合理的权力体系。

太平天国本质上的落后性,注定了天国内部早晚会爆发权力争斗,只是看是谁发难而已。


司徒伯雷

内讧是农民战争永远的痛。太平天国内讧,主要是其体制导致的。天王最大,东王节制各王,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东王的上帝(天父)附身,等于东王在上帝(天父)附身时大于天王。这样,天王很被动。东王时不时可以指挥天王,对天王来说就是恶梦。加上南王、西王相继战死,天国内部权力失衡,出现纷争,实现新的平衡,是很正常的。内讧从清除东王开始,接着清除北王,后来翼王出走。内讧结束后,五王只剩天王,天王暂时保住了,天国精英损失惨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