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寒冷的一首詩,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刺骨顫慄!

唐朝永貞年間(公元805年),一批有見識的政治家,針對當時朝政的種種弊端,開始對朝政進行各項改革,這在歷史上被稱為永貞革新。

但是,改革觸動了有實權的藩鎮和大宦官的利益,導致他們極力反對。改革很快就失敗了,參加改革的人,都遭到了殘酷的鎮壓或流放。柳宗元作為永貞革新的領導人物之一,被流放到了偏僻的湖南永州擔任司馬。

史上最寒冷的一首詩,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刺骨顫慄!

在當時,永州是個非常荒涼的地方,當地的漢族居民很少,大部分是少數民族的百姓。因為語言不通,加上這裡的氣候又炎熱又潮溼,還有各種有毒的蛇蟲蟻獸出沒,所以,對山西人柳宗元來說,這裡的生活很不習慣。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柳宗元的心情長期處於抑鬱之中。

當地有一位吳秀才,倒是讀過一些書,他早就聽說過柳宗元的大名,但只恨自己住在如此荒僻的地方,沒機會領教中原文風。如今仰慕已久的柳宗元到了永州,吳秀才喜出望外,於是早早趕來拜謁柳宗元。柳宗元沒想到能在這荒僻之地遇到一位和自己談談經史詩文的人,所以也樂意和吳秀才交往。一來二去,二人竟成了莫逆之交,對柳宗元來說,倒是減少了不少貶官生涯中的寂寞。

這一天,吳秀才又來找柳宗元,柳家的僕人跟他也熟了,見他來了,苦著臉說:“吳老爺,您去勸勸我家老爺吧,自從昨天得了一封信,他就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長吁短嘆到現在呢。”

史上最寒冷的一首詩,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刺骨顫慄!

當地司馬的府衙是個又小又舊的房子,柳宗元將府衙中最大的一間房子騰出來,重修粉刷,做了自己的書房,把自己從長安遠路帶來的書籍放在書房中。這些書籍很多都是這裡見不到的,所以吳秀才常來借閱抄寫。吳秀才對那裡早就熟門熟路,所以他不用柳家的僕人帶路,就徑直去了柳宗元的書房。

書房的門虛掩著,吳秀才輕輕叩了叩,推開來,見柳宗元正背對著門坐著,凝視著牆上的一幅畫。

畫上大片的空白,只用簡單的水墨,勾勒出一片茫茫雪景。細看來,白雪中竟是一條大江,江中一葉扁舟,上面坐著個老漁翁,他戴著竹笠,披著蓑衣,手持一根釣竿,在茫茫大雪中孤獨地垂釣。

老漁翁的面目,雖然畫得不是很細密,可是寥寥幾筆,神氣十足。那清瘦面容上帶幾分苦澀的神情,竟和柳宗元有幾分相似。

史上最寒冷的一首詩,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刺骨顫慄!

聽到動靜,柳宗元回過頭來,和吳秀才互相見了禮。吳秀才便問起牆上掛著的這幅畫。柳宗元說:“這還是當年在長安的時候,好友夢得(劉禹錫字夢得)有一次在畫攤上見到的。也不知是何年何代、哪位畫家的作品。夢得見畫中人和我生得有幾分相似,便一時高興,買了送我。”

吳秀才見那畫上還題了一首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精巧至極,作者獨闢蹊徑,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悽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生出。

讀完後,吳秀才不禁讚歎道:“——好詩好詩!這也是畫上原本題的?”

柳宗元微微苦笑道:“這是我新作的。——只因昨日收到夢得的來信,得知現在京中朝政一片混亂,竟是比起從前還要嚴重,因此心中煩悶,遂在畫上題了此詩。教你見笑了。”

史上最寒冷的一首詩,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刺骨顫慄!

吳秀才嘆息說:“您這首詩,短小簡潔,透露出高潔的志向,將來定是要流傳千古的呀!”

後來,這首名為《江雪》的小詩,果然成為唐詩中的名篇,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百年來,無數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描繪出了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