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囂張的大臣,別人勸他收斂,他卻說我活著要用五隻鼎吃飯,死要被五隻鼎煮屍體,結果被誅九族

在古代,囂張的大臣很多,這些大臣或掌握朝中大權,或有著皇親國戚的身份,所以他們肆意橫行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有的大臣既沒有大權在手,又沒有皇親國戚的身份,卻還能夠囂張無比、橫行霸道,這就只能說這個人很能作了,西漢大臣主父偃就是這種人。

漢朝最囂張的大臣,別人勸他收斂,他卻說我活著要用五隻鼎吃飯,死要被五隻鼎煮屍體,結果被誅九族

主父偃

主父偃是漢武帝時的大臣,臨淄(山東淄博)人。主父偃出身貧寒,但他自幼勤奮好學,早年學習縱橫之術,但因為這玩意已經過時了,所以他又去學《易》、《春秋》以及百家之言。但主父偃這個人不太招人喜歡,結果整個齊地的讀書人都排擠他,混不下去的主父偃又到燕、趙、中山等諸侯國,但都不受待見。後來主父偃“西漂”到長安,上書給漢武帝,結果當天就被召見,武帝任命他為郎中,一年之內升遷四次,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漢朝建立之初封了很多諸侯王,但後來諸侯王做大,對中央政府長生了很大的威脅,漢景帝時甚至發生過七國之亂這種嚴重的事。結果主父偃受到漢武帝重用後,直接提出了“推恩令”讓諸侯們把土地分給兒子們,等於把諸侯國們給肢解了,漢武帝欣然採納,從此地方諸侯再也無力威脅中央政權了。可以說主父偃為漢朝立下了極大的功勞,這也是他受寵的原因。但主父偃受到重用後並沒有再接再厲為國效力,而是開啟了作死模式。漢朝最囂張的大臣,別人勸他收斂,他卻說我活著要用五隻鼎吃飯,死要被五隻鼎煮屍體,結果被誅九族

王剛飾演的主父偃

得到重用後的主父偃各種告狀,告大臣、告諸侯王,因為他那張嘴很厲害,告誰誰倒,到底是學過縱橫之術的。這時候有人就勸他說你太橫行霸道了,應該收斂一下。結果主父偃竟然說,我自結髮遊學以來,已經四十年了,這四十年人們都看不起我,排擠我,甚至連我的父母、兄弟都不待見我。現在我終於熬出頭了,但我也沒幾天活頭了,所以我就是要折騰,就是要倒行暴施,大丈夫在活著的時候不能用五鼎做飯吃,死了也要用五鼎來烹屍體。漢朝最囂張的大臣,別人勸他收斂,他卻說我活著要用五隻鼎吃飯,死要被五隻鼎煮屍體,結果被誅九族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開始的時候主父偃只是狀告一些大臣,後來他可能覺得這些大臣檔次太低,所以他直接開始狀告諸侯王。所以當他得知燕國國王和自己的女兒亂倫後直接向朝廷檢舉,事件被告發後,燕王自殺、封地被撤銷。主父偃心中那叫一個爽啊,龍子龍孫又怎樣,我出身貧寒的主父偃照樣搞死你。不久之後,主父偃又開始找事了,事情的起因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想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齊國的國君,主父偃聽說後就去找辦這事的太監,讓他幫忙把自己的女兒捎帶著也送到齊國後宮。結果齊厲王的母親紀太后根本就不買賬,直接把這名太監趕走了。太監回去之後不好交差,便對太后說這事成了,但齊國國君和自己的姐姐關係好像不大正常,王太后一聽就明白了,便不再提把外孫女嫁到齊國的事了。漢朝最囂張的大臣,別人勸他收斂,他卻說我活著要用五隻鼎吃飯,死要被五隻鼎煮屍體,結果被誅九族

齊厲王

這事本來就該這麼算了,可主父偃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齊王這是看不起自己,便伺機報復,正好這時他也知道了齊國發生了亂倫的事,便主動向漢武帝請求親自去查這件事,漢武帝當即答應,任命他為齊國國相。主父偃到任後,立即動手查齊王亂倫之事,結果這齊王膽小,直接自殺了。這下好了,主父偃成了逼死齊王的人了。另一方面,其他諸侯王也人心惶惶,因為他們家也有相似的醜事,所以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趙王第一個告了主父偃,告他受賄、逼死齊王,主父偃於是就被抓監獄裡去了。但漢武帝並不想殺了主父偃,因為他畢竟很有才幹。這時,御史大夫公孫弘出來了,他對武帝說,不殺主父偃,陛下沒辦法向天下人交代。結果主父偃被處死並滅族,朝中大臣都因為主父偃平時喜歡揭發人隱私而害怕他,這時紛紛落井下石。主父偃風光的時候有數千門客,結果死的時候卻連收屍的人也沒有,只有一個叫孔車的人將他的屍體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