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背
對於南聯盟、利比亞這樣中等規模軍力國家,可以同時對付1個。對於新加坡、科威特這樣的小國可以同時2-3個。主要是根據航母編隊的艦載機+巡航導彈的火力投送能力算出來的。
先看艦載機。雖然目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可搭載超過80架各型作戰飛機,但能夠擔任對陸打擊任務的主要是4箇中隊約40餘架F/A-18“大黃蜂”C/D/E/F系列戰鬥攻擊機,根據任務的需要,確定其中哪些掛在空戰武器執行空戰護航任務,剩下的可掛載對地攻擊武器實施對陸打擊。此外可以得到4~5架EA-18G“咆哮者”或者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的支援,以及E-2C預警機的情報保障。所以總的來說,目前一艘核動力航母上可用於奪取制空權和對岸攻擊機群也就50餘架左右。
尼米茲級航母飛行甲板上最多可以為32架飛機進行起飛準備,考慮到機庫和升降機上也能準備幾架,尼米茲級航母一個波次最大可投放約40~50架飛機。
但不是每次都是近40架飛機一起放出去。根據空襲任務需求,可以分為大波,和小波。
大波就是40多架飛機,幾乎包括所有能出動的戰鬥/攻擊機,相當於美海軍傳統的“全甲板攻擊”。但由於消耗的地勤準備時間長達4~5小時,每艘航母24小時內最多出動3波,約120架次。
小波一般出動15~20架飛機,類似於出動一半的攻擊兵力,準備時間可以控制在2小時以內,每艘航母每天可出動6~7波次,差不多也是120架次。
也可以在一個飛行日內,1~2個大波次和若干個小波次組合。因為預警機、護航戰鬥機等可以通過空中加油在空中多停留一段時間,為多個波次提供保障;而掛炸彈的對岸攻擊載荷的攻擊機一波扔完做多2小時就要回母艦重新掛載。
這樣算下來,就是每天可以出動120架次,其中1/2-2/3攜帶對地攻擊彈藥,每架機按照4枚算,就是每天空襲投送320枚彈藥,打擊300個目標。可以持續3-5天,也就是1500個目標。
另外,航母編隊還有一種對岸打擊的重要手段,就是“戰斧”巡航導彈。
編隊內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伯克”級驅逐艦和“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都能夠攜帶和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其中巡洋艦一般攜帶26枚,驅逐艦一般攜帶28枚,潛艇一般攜帶12枚,正常情況下一個航母編隊攜帶超過100枚“戰斧”很正常,必要時也可適當增加。比如臨時增加一艘SSGN“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能增加154枚“戰斧”
“戰斧”巡航導彈對陸射程超過2000千米,戰鬥部相當於一枚1000磅炸彈,精度10米以內,而價格約100萬美元,僅相當於1000磅精確制導炸彈的一半,跟有人駕駛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8000萬美元相比更是便宜。雖然存在飛行速度慢(不到0.8馬赫),航路固定,可能會被擊落等缺點,但依然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對陸精確制導武器,尤其與艦載機攻擊編隊配合,對敵人嚴密佈防的防空體系發動第一波打擊,或者打擊縱深高價值固定目標,還是很好用的。
歸納起來,就是第一天,在距離敵國1500-2000公里時,就可以先發射一波200枚戰斧巡航導彈,把對方的防空體系、機場、雷達、指揮中心、通訊中心進行大幅度削弱,打擊大約60-80個最重要目標。
然後航母編隊抵達1000公里作戰半徑,第一天出動120架次大波次攻擊,打擊300個目標,以後幾天持續出動小波次也是120架次/天進行持續打擊,持續一週,打擊1500個目標。
這樣的打擊規模,足以對付一個想利比亞、南聯盟這樣擁有中等規模軍力的國家(擁有2-3箇中隊的先進戰機,一套雷達導彈綜合防控體系)。對於軍力規模更小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效果,可以同時2-3個。
默虹美國海軍學習小站
一個標準的航母編隊,以美國的為例,至少一艘搭載一個約70架飛機航空聯隊的航母,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三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兩艘佩利級護衛艦,兩艘攻擊型核潛艇。
就武器而言,有巡航導彈,各種機載炸彈,艦炮等對地攻擊武器;電子戰方面,有預警機和咆哮者等作戰平臺,實力不俗。
這樣的軍事力量,對付地球上為數一半的小國家,把人家打殘了,是一點問題沒有。
可要是中大型國家,還是不夠看的。
航母牛掰,可也要分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