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郑日安

同人尚且不同命,更何况朱安和江冬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文化的旗手,两人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区别明显。

(鲁迅照片)


鲁迅家道中落较早,所以过早地需要他懂事,需要他去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而且鲁迅在这一点上,非常传统,所以他既要承担外部对整个大家庭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内部压力。很多大家族的长子都会感同身受,那是一种多么的不易。所以鲁迅养成了那种坚毅并且嫉恶如仇的性格。



(朱安照片,很抱歉他俩没有合影)

而朱安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女人,非常传统。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被封建礼教迫害的那种人。鲁迅死后,朱安说自己也是大先生的遗产。所以有这句话注解,朱安就这辈子注定就是一场悲剧了。

所以洞房花烛夜的第二天,朱安就在鲁老太太的房间里支了张床,之后鲁迅再没有和朱安单独相处过。

很难想象洞房花烛夜发生了什么,现在最主流的看法是,朱安的那双小脚吓着鲁迅了。鲁迅完全不能接受那又长又臭的裹脚布。但对于小脚,辜鸿铭的那种喜欢,简直让人感觉变态。但是鲁迅生前对朱安,还是极尽赡养之谊的,这也是鲁迅私德不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胡适和江冬秀照片)

而胡适之则完全不同。胡适之家境好,人聪明,纯读书出身,年轻时亦风流好耍。然而性格上却并不坚毅。拖沓、绵软,逃避,是胡适性格的主流。并且胡适较早地接受了美式教育,这让他的思维习惯也更西式。

胡适娶江冬秀同样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江家是旌德的望族。两老太太在胡适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这个婚姻敲定了。

被逼订婚后,胡适躲了十多年,硬是没躲过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胡适处理事情,拖沓绵软,想凡事想糊弄过去拉倒。但他遇到了江冬秀。江冬秀不是没文化 ,人家读过私塾,而且比起朱安有见识,有手段。

一句”生世胡家人,死是胡家鬼”。把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所以逼婚,胡适更是势单力孤了。胡适被逼于1917年回家结婚,结完婚就溜回北京了(还是躲避,逃跑)。结果次年江冬秀打起包袱就跑到北京去找胡适。




(江冬秀和孩子们)

其实说到女权主义,别看江冬秀裹着小脚。但是绝对巾帼不让须眉,她把自己打扮出一副泼辣性格,狠抓胡适的弱点,专门下功夫整治。胡适爱名,爱面子,爱保持他那作国人导师的圣人形象。所以你有任何动静,我就去闹,闹得人仰马翻闹得鸡飞狗跳。虽然手段很恶劣,但是效果非常明显,胡适竟不敢离婚,也不敢外遇,连正常文化圈子喝花酒,到后来都恐避之而不及。因为江冬秀动不动就会说,掐死孩子和他同归于尽。


家里有妻若此,实在是太吓人了。



(晚年江冬秀和胡适,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很难说江冬秀的婚姻是不是也和朱安一样是个悲剧。但是女人在婚姻生活上自私一点的下场,总归是要好过那种“无私”的。

江冬秀毕竟有了两个孩子和一个稳定的家庭,虽然那个弱鸡丈夫经常是人在家,心在外。而朱安最终却什么都没捞着,既无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无子嗣,临死前最大的愿望是抱一抱海婴,终究也没有能够实现。


炒米视角

胡适和鲁迅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婚姻都是包办婚姻。鲁迅与夫人朱安一生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鲁迅结婚很多年之后,与许广平先生同居,并生下儿子周海婴。胡适也是旧式婚姻,婚姻其间,胡适也有过异姓知已,并与之产生了爱情,一度想过离婚,可是,最后,胡适还是与夫人江冬秀白头到老。为什么同是封建包办婚姻,会有这样不同的结局?个人觉得,有句俗话说的很好,性格决定命运。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结局,是与婚姻当事方四个人的性格决定的。

这两对婚姻中,共有四个人,他们是鲁迅与朱安,胡适与江冬秀。我们先说说鲁迅和胡适。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借用一下毛主席的评价就行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个人对鲁迅的理解是,他除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的形象。战士的性格就是看准了方向,便勇敢战斗,决不投降,决不妥协。鲁迅在婚姻与爱情中,也保持了这样的原则和方针。

在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的交叉点上,婚姻制度也在从旧向新转变。对于旧婚姻,鲁迅是反对的。但是,反对是有具体内容的。反对的是包办的,没有感情的婚姻。并非所有旧式婚姻都没有感情。有许多也是两情相悦的。但是,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就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当然,感情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朱安无论在思想境界与为人性格上,都与鲁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鲁迅对这婚姻是反抗的,不承认的。

有人说,鲁迅耽误了朱安的一生。假如鲁迅能够和朱安生个孩子,可能朱安的一生就会幸福的多。再或者,既然不喜欢,那就离婚,不要耽误人家。这种说法恰恰是不了解鲁迅。把鲁迅当成胡适了。鲁迅不离婚,可以看作是鲁迅对封建婚姻反抗的不彻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悲天悯人之情。不与朱安同房,是鲁迅对自己情感的尊重,既然不爱,又怎么在一起?至于说离婚,如果朱安提出离婚的话,鲁迅一定是万分感激她。可是,朱安不可能离婚。所以,鲁迅宁肯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也不愿意轻易剥夺朱安鲁迅夫人的名号,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没有牺牲自我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朱安性格是一种温和的懦弱的个性。她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依附于鲁迅,大概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所以,她能做的只有忍耐。有材料证明,鲁迅与曾想过与她沟通,无奈差距实在是太大。无法解决。他们的结局也只能是那样了。 朱安

胡适的性格与鲁迅是决不相同的。他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恰好他也是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弟子。他虽然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就少了鲁迅那样的决绝,多了些变通。胡适去世之后,老蒋给他写的挽联是:“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这两句话做为他的盖棺之论,可谓恰当。胡适这个人本身就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人物。在婚姻中的表现,也与这个评价完全相符。

胡适也是包办婚姻,但与鲁迅不同的是,他在结婚的时候,是没有抗拒的。与江冬秀结婚之后,生活还不错,平淡淡的,生儿育女的。当时这样的婚姻是占大多数的。但是,江冬秀也就是个平凡普通的妇女。与胡适真正能够有思想上深刻的交流,是不可能的。胡适的恋人曹诚英就不一样了,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与胡适当然会有思想上深刻的交流。按徐志摩的话来说,是“灵魂中唯一之爱人”。 曹诚英

胡适遇到这样的爱人,想到离婚,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胡适的出轨,用反抗封建婚姻的借口来解释的话,当然是解释的通的。徐志摩都能解释的通,何况胡适呢?但胡适与鲁迅的情况就没有可比性了。鲁迅与许广平的出轨,是情感的出轨,甚至不能说是出轨,因为婚姻的权利,在母亲的手里,鲁迅不去母亲的手里争,但情感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给许广平,是谁也管不住的。鲁迅的原则很清楚。朱安是夫人,许广平是爱人。夫人拿走的是社会地位,爱人拿走的是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状态是二者的统一。可是,婚姻的权利不在自己的手上,而情感在自己的手上,他只能把自己有的东西给自己爱的人。这是鲁迅。

胡适当然不存在这样的纠结,他和江冬秀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如果说不爱,就算全世界都相信,起码江冬秀不信。一个朴素的问题是,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和我生孩子?

胡适与江冬秀的结局,决定权在江冬秀,而不是胡适。江冬秀虽然是个平凡的家庭妇女,据说为人处世很不错,大方得体,做为夫人,在那个年代,也不丢胡适的脸。关键一点还在于,她对维护自己婚姻家庭的坚定态度。这种态度本身也表明,江冬秀在人格上,是高于朱安的。当胡适提出离婚的时候。江冬秀对他说,既然你不想要这个家了,那么它也就没意思了,如果你要离婚,我就把孩子们杀死,然后自杀。

江冬秀是否真会做到这一步,谁也不知道,但这样决绝的态度,一下子把胡适吓住了。毕竟胡适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就算他知道江冬秀是吓唬他,可是,万一真的酿成悲剧呢?于是,在与曹诚英的关系上,胡适自动退出了。曹诚英也再没有嫁人。

在处理婚姻问题上,胡适和鲁迅还真有点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婚姻关系维持与否的决定权都不在他们身上。而掌握在他们的夫人身上。不同之处在于,胡适是争之不得;而鲁迅是不忍为之。原因虽然不同,婚姻保持住了结果也是一样的。只是婚姻的内容又不一样。胡适的婚姻就是一桩平凡的普通婚姻。而鲁迅的婚姻,却不免让人唏嘘,但在唏嘘之余,你无法批评谁是谁非。但对鲁迅的悲悯情怀。我会永远报以深深的敬意。

问题大概说完了。现在,好多人为朱安不值,有些人对鲁迅颇有微词。但我觉得,朱安嫁给鲁迅,或许在婚姻生活中,是不幸的。但是,在那个生存困难的年代里,她能借着鲁迅夫人的名头活到69岁。也是不错的。鲁迅自己不才刚刚活过五十吗?在那个年代,对朱安来说,生存和婚姻,大概比爱情要重要的多。


七月流火140400643

刚刚在网上搜了一下胡适和鲁迅两个人的婚姻,虽说两个人都是封建包办,但结局却大相径庭,我总的感受就是:真为鲁迅的妻子朱安惋惜,真是应了鲁迅自己说的那句“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朱安名义上是鲁迅的妻子,实则却是她婆婆的仆人!

题主问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感情之事历来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总体来说,胡适之所以没能摆脱旧的婚姻,而鲁迅却能做到,原因有三:一是胡适和鲁讯自身的性格。他们同样都是“五四”新文化的领导者,但以后二人的态度却决然相反,胡适倡导改良,反对暴力;鲁迅可就要急进得多了。所以一个紧跟蒋介石去了台湾,一个同情共产党,被赞为“革命家”。

二是各自配偶的因素。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是名门望族之后,是千金大小姐。她和胡适1917年12月完婚,胡适直到1923年7月才提出离婚,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母凭子贵”,正是因为这点,江冬秀才可以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朱安却不同,他们两人从结婚开始就一直都没同过房,鲁迅打从一开始就十分的讨厌她。

三是婆婆的支持度不一样。朱安因为没有生孩子,在旧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婆婆肯定是不喜欢的。相反,许广平为鲁迅生了一个儿子,可想而知,婆婆们的想法了。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喜剧也好,悲剧也罢,毕竟都是旧社会制度造成的,但愿朱安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丈夫不一样,妻子命运当然不一样,婚姻是双方牺牲,谁让江冬秀碰上了一个厚道的胡适之呢?朱安和鲁迅的不上床婚姻我能理解,所不理解的是鲁迅的那份刻薄,他把对待阶级敌人勇气全撒在了一个弱女子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