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娶媳妇有哪些留传至今的嫁礼习俗和过程?

海川一农人

农村娶媳妇的婚嫁风俗各个地方都是有很大不同的,需要具体而论。

我的老家是江西赣州,而且是客家人。所以,所有风俗礼俗都是依照赣南客家人的来。虽说大部分都已经丢失,但总体来说还是有所保留。其中最主要保留的有以下几项:


组建宗亲理事会,纵览全局


这个理事会的安排也很有讲究,常常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因为里面将就到了权力,还有派系的平衡与尊重,更涉及到对各人各族的擅长的了解。

神饭敬祖

我的父辈,家里无论干任何大事,婚丧嫁娶,请客宴席,过年过节,第一件事情就是装好拿好神盘,装好神饭,以及荤菜、素菜、水酒,然后点香,先敬家中神龛上的历代先祖,再敬门神,再敬门口的天地诸神。可以说这些时候祖先和神灵不先敬,我们再饿也不可能先动筷子吃饭的。至于婚嫁这样的大事,那就断不可免了这环节的,不要不能免,还有加上打爆竹,念敬词,贡品的样数也有严格的规定。

娘舅、外公坐上席

外公娘舅大过天,农村办婚礼,上席有两桌,都是位于自己主厅最靠近神龛的地方,第一天岳父岳母都不来的,所以第一上席就一定是新郎母亲的父母、兄弟、嫂子来做,还要安排家族里德高望重的人专门招待。一切宴客礼数都要从这一桌开始,敬酒从这桌起敬。


除此之外,各种亲戚朋友也是要按照规则来坐席位的,主厅内坐得都是重要亲戚,露天和外厅则随意些。


一封爆竹迎一户客,根据客人重要性决定爆竹长度

来参加婚姻时,无论来客是代表哪一家的,基本上他走到五十米范围内就要放爆竹迎接,其中分为内亲和外亲,还有宾朋,内亲爆竹最长,并且他还会自带爆竹,两边对放,外亲次之,但不用自带爆竹,其他人都是用短炮。爆竹不能打错,打错了要被骂说你不懂礼数。

拜堂前要杀鸡、剃头、洗脚、唱祝歌

我还记得堂哥结婚时,一进大厅便要给新郎新娘象征性请剃头匠剃头,剃一刀唱一声歌,剃完几刀祝歌也唱完了。之后再请屠夫杀鸡,将鸡高高举起,高唱祝词,然后动刀,动完刀又再唱。接着给父母洗脚,洗脚前理事会总理事又得唱歌。到最后才是拜堂,一拜唱一段词,一拜唱一段词。唱完无需给父母敬茶敬酒直接进洞房。


这些风俗还有很多细节,我记不清了,准备回家问问老先生。


李艺泓西平王后裔

诚邀,我叫海川一农人,很愿意来回答这一问题,在我们那儿完整的婚礼仪式包括放茶钱、订婚、成亲礼、回门等几个主要程序,现就其过程和大家来详细的说一说。



1.媒婆。

在农村婚娶的全过程中,都不得不说到一个关键人物——媒婆。《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媒婆可一直是我国古代男女婚姻得以成缘的关键因素,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月下姻缘一线牵”的美好传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每一个农村村落中,基本都有专门“做媒”的,大多是中老年妇女。搓合一桩成功的婚事,从一开始门当户对的选择、男女品性的掂量,到穿针引线、磨嘴游说,最后订婚成亲、喜庆策划,媒婆全程都得参与,媒婆也成为了双方家庭最闪亮的“红人”,受到格外的尊敬和礼遇,若确实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将被双方家庭一辈子地感恩和铭记。


2.放茶钱,也称“为定”。

男女双方经媒婆搭线牵桥后,为了增加了解,女方一般会组织几个人的亲友团探访男方,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况,女方父母长辈还会询问男方的邻居,打听未来女婿的人品等等。待双方家长达成意向后,男方也会择日同父母探望女方及其家庭,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了解。通过这样的了解和考察,如女方表示认可,双方就可商讨订婚、结婚日期等事。在离开女方家之前,男方得以“放茶钱”的形式以作对婚姻的认可。



3.交往。

按照习俗,从“放茶钱”这天起,男女其实就是已经开始走上婚姻旅途了。男方将承担起在节日探望女方长辈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男方都应携带礼品前往女方家中,以表达诚意和孝心。而女方第一次正式拜访男方父母时还会 接受“见面礼”,通常是红包和两条毛巾、两双袜子以及其他礼包等。

4.下定也就是订婚。

女方在父母及叔伯或舅舅的陪同下在男方家中举行订婚。根据女方在“为定”后送呈的装在“书盒”里的生辰八字测算,男方再回呈女方一个书盒,内有结婚日期约定书及请帖等,并商议结婚具体事宜及时间安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女方家就开始准备嫁妆(主要是耐用家具,如梳妆柜、衣柜、棉被等,相当于现在的家具套装),男方准备彩礼、筹备酒席、发放请帖等等。


5.接亲。

迎亲讲究时辰,特别是女方离得较远时,就得在凌晨出发去迎亲。

看下面这个箱子,就是是我们那儿迎接亲时的必备品。而竹竿上面绑的是,猪肉、羊肉、鸡、鸭、鱼等。这些是接亲的必须品。如今当然还要带上礼金!!!

到了新娘家,把接亲的东西以及礼金送过去,再在新娘家喝茶聊天,装上嫁妆,再回新郎家,而嫁妆之内被子是必须要有的,基本上是6床到12床不等,都必须是双数。还有个红箱子,放一些压箱钱以及稻谷和豆子,还要背上新郎新娘要穿的衣服和鞋子,象征以后不用干活就有好吃好穿的。


6.结堂拜亲。

一般在“正屋”(大的厅堂)举行,由司仪主持。新人要跪拜天地、双方父母及长辈、媒人、见证人、在场亲友等。拜堂结束后,由两个男童手端红蜡烛(倒退行走)将新郎新娘引入洞房。(记得我小时候就曾经当过一次这样的伴童~~

喝夫妻交杯酒,交杯酒要喝三轮,其中第二轮要将两个杯中的酒互混,代表着夫妻水乳交融、相濡以沫。床边摆放一个红色茶盘盛放瓜子、枣子、花生和桂圆等,旁边大家一起唱:“枣子枣子早生贵子;花生花生落地生根……”接下来就是婚宴了。



7.闹洞房。在以前的农村晚上闹洞房,塔台唱戏可热闹了,就不详谈了。



8.回门。婚礼之后第三天,新郎将携手新娘至丈母娘家探访,并摆回门酒,这时来的就只是至亲或长辈了,回门酒席上还得发喜糖,都要双份。

至此才算是整个婚姻过程的完成,一对新婚夫妻的诞生。而如今的婚姻已失去了很多曾经的礼仪活动,特别是在城市完全有西方婚姻礼仪代替我国古典礼仪的态势,不知道这样的西式婚礼是不是也算离婚率高发的原因之一?


海川一农人

由媒人介绍,两家的孩子先看看,有个初步的了解,看成后,这时男方的家长要给见面礼,礼金多少自愿,随大流。没有变动,指两个人处得上来,这时经媒人商量,决定相亲,论聘礼。男方在相亲时给女方过头茬礼,大约是全部礼金的三分之一。招待女方的亲朋好友,大家也是想对男方家有个了解,看看门楣,过得怎么样等等,俗称想“相门户”。男方的亲友此时也是一聚,大家到一起,嚎饕痛饮,吃喝一顿,散碎银两献上,表示祝贺。在我们这俗称随礼,在结婚时也要随的,数目根据彼此往来,就是礼尚往来。习俗延续了下来,乡情亲情彼此彼此,友好往来,家家有事儿,大家聚到一起。我们梨树这儿,就是这样,婚礼习俗,延续至今。


薄物浓耘

现在农村娶媳妇已经和城里差不多了,在我们这里,整个婚姻佳成大体有三个步骤。

一、订婚。无论是媒人介绍或者是自由恋爱,只要双方都愿意了,就举行一个订婚仪式,一般都是中午在女方家举行(现在都在酒店),双方都把本家长辈或者有名望的族人聚在一起,男方带一部分现金或者聘礼送给女方,双方做个见证,写一个文书即成。

二、送日子。男女双方定好日子,准备结婚,在距结婚日子的前十天,男方要把聘礼送到女方家,双方决定十天后举行结婚仪式,这就叫送下了日子。如果彩礼不达标,女方拒绝十天后举行结婚仪式,这叫没送下日子。当然,送不下的很少。

三、举行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