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娶媳婦有哪些留傳至今的嫁禮習俗和過程?

海川一農人

農村娶媳婦的婚嫁風俗各個地方都是有很大不同的,需要具體而論。

我的老家是江西贛州,而且是客家人。所以,所有風俗禮俗都是依照贛南客家人的來。雖說大部分都已經丟失,但總體來說還是有所保留。其中最主要保留的有以下幾項:


組建宗親理事會,縱覽全局


這個理事會的安排也很有講究,常常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因為裡面將就到了權力,還有派系的平衡與尊重,更涉及到對各人各族的擅長的瞭解。

神飯敬祖

我的父輩,家裡無論幹任何大事,婚喪嫁娶,請客宴席,過年過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裝好拿好神盤,裝好神飯,以及葷菜、素菜、水酒,然後點香,先敬家中神龕上的歷代先祖,再敬門神,再敬門口的天地諸神。可以說這些時候祖先和神靈不先敬,我們再餓也不可能先動筷子吃飯的。至於婚嫁這樣的大事,那就斷不可免了這環節的,不要不能免,還有加上打爆竹,念敬詞,貢品的樣數也有嚴格的規定。

孃舅、外公坐上席

外公孃舅大過天,農村辦婚禮,上席有兩桌,都是位於自己主廳最靠近神龕的地方,第一天岳父岳母都不來的,所以第一上席就一定是新郎母親的父母、兄弟、嫂子來做,還要安排家族裡德高望重的人專門招待。一切宴客禮數都要從這一桌開始,敬酒從這桌起敬。


除此之外,各種親戚朋友也是要按照規則來坐席位的,主廳內坐得都是重要親戚,露天和外廳則隨意些。


一封爆竹迎一戶客,根據客人重要性決定爆竹長度

來參加婚姻時,無論來客是代表哪一家的,基本上他走到五十米範圍內就要放爆竹迎接,其中分為內親和外親,還有賓朋,內親爆竹最長,並且他還會自帶爆竹,兩邊對放,外親次之,但不用自帶爆竹,其他人都是用短炮。爆竹不能打錯,打錯了要被罵說你不懂禮數。

拜堂前要殺雞、剃頭、洗腳、唱祝歌

我還記得堂哥結婚時,一進大廳便要給新郎新娘象徵性請剃頭匠剃頭,剃一刀唱一聲歌,剃完幾刀祝歌也唱完了。之後再請屠夫殺雞,將雞高高舉起,高唱祝詞,然後動刀,動完刀又再唱。接著給父母洗腳,洗腳前理事會總理事又得唱歌。到最後才是拜堂,一拜唱一段詞,一拜唱一段詞。唱完無需給父母敬茶敬酒直接進洞房。


這些風俗還有很多細節,我記不清了,準備回家問問老先生。


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誠邀,我叫海川一農人,很願意來回答這一問題,在我們那兒完整的婚禮儀式包括放茶錢、訂婚、成親禮、回門等幾個主要程序,現就其過程和大家來詳細的說一說。



1.媒婆。

在農村婚娶的全過程中,都不得不說到一個關鍵人物——媒婆。《禮記·坊記》曰“”男女無媒不交”。媒婆可一直是我國古代男女婚姻得以成緣的關鍵因素,民間就流傳著許多“月下姻緣一線牽”的美好傳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在每一個農村村落中,基本都有專門“做媒”的,大多是中老年婦女。搓合一樁成功的婚事,從一開始門當戶對的選擇、男女品性的掂量,到穿針引線、磨嘴遊說,最後訂婚成親、喜慶策劃,媒婆全程都得參與,媒婆也成為了雙方家庭最閃亮的“紅人”,受到格外的尊敬和禮遇,若確實成就一段美好姻緣,將被雙方家庭一輩子地感恩和銘記。


2.放茶錢,也稱“為定”。

男女雙方經媒婆搭線牽橋後,為了增加了解,女方一般會組織幾個人的親友團探訪男方,瞭解男方及其家庭情況,女方父母長輩還會詢問男方的鄰居,打聽未來女婿的人品等等。待雙方家長達成意向後,男方也會擇日同父母探望女方及其家庭,進一步增進雙方的瞭解。通過這樣的瞭解和考察,如女方表示認可,雙方就可商討訂婚、結婚日期等事。在離開女方家之前,男方得以“放茶錢”的形式以作對婚姻的認可。



3.交往。

按照習俗,從“放茶錢”這天起,男女其實就是已經開始走上婚姻旅途了。男方將承擔起在節日探望女方長輩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重大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男方都應攜帶禮品前往女方家中,以表達誠意和孝心。而女方第一次正式拜訪男方父母時還會 接受“見面禮”,通常是紅包和兩條毛巾、兩雙襪子以及其他禮包等。

4.下定也就是訂婚。

女方在父母及叔伯或舅舅的陪同下在男方家中舉行訂婚。根據女方在“為定”後送呈的裝在“書盒”裡的生辰八字測算,男方再回呈女方一個書盒,內有結婚日期約定書及請帖等,並商議結婚具體事宜及時間安排。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女方家就開始準備嫁妝(主要是耐用傢俱,如梳妝櫃、衣櫃、棉被等,相當於現在的傢俱套裝),男方準備彩禮、籌備酒席、發放請帖等等。


5.接親。

迎親講究時辰,特別是女方離得較遠時,就得在凌晨出發去迎親。

看下面這個箱子,就是是我們那兒迎接親時的必備品。而竹竿上面綁的是,豬肉、羊肉、雞、鴨、魚等。這些是接親的必須品。如今當然還要帶上禮金!!!

到了新娘家,把接親的東西以及禮金送過去,再在新娘家喝茶聊天,裝上嫁妝,再回新郎家,而嫁妝之內被子是必須要有的,基本上是6床到12床不等,都必須是雙數。還有個紅箱子,放一些壓箱錢以及稻穀和豆子,還要背上新郎新娘要穿的衣服和鞋子,象徵以後不用幹活就有好吃好穿的。


6.結堂拜親。

一般在“正屋”(大的廳堂)舉行,由司儀主持。新人要跪拜天地、雙方父母及長輩、媒人、見證人、在場親友等。拜堂結束後,由兩個男童手端紅蠟燭(倒退行走)將新郎新娘引入洞房。(記得我小時候就曾經當過一次這樣的伴童~~

喝夫妻交杯酒,交杯酒要喝三輪,其中第二輪要將兩個杯中的酒互混,代表著夫妻水乳交融、相濡以沫。床邊擺放一個紅色茶盤盛放瓜子、棗子、花生和桂圓等,旁邊大家一起唱:“棗子棗子早生貴子;花生花生落地生根……”接下來就是婚宴了。



7.鬧洞房。在以前的農村晚上鬧洞房,塔臺唱戲可熱鬧了,就不詳談了。



8.回門。婚禮之後第三天,新郎將攜手新娘至丈母孃家探訪,並擺回門酒,這時來的就只是至親或長輩了,回門酒席上還得發喜糖,都要雙份。

至此才算是整個婚姻過程的完成,一對新婚夫妻的誕生。而如今的婚姻已失去了很多曾經的禮儀活動,特別是在城市完全有西方婚姻禮儀代替我國古典禮儀的態勢,不知道這樣的西式婚禮是不是也算離婚率高發的原因之一?


海川一農人

由媒人介紹,兩家的孩子先看看,有個初步的瞭解,看成後,這時男方的家長要給見面禮,禮金多少自願,隨大流。沒有變動,指兩個人處得上來,這時經媒人商量,決定相親,論聘禮。男方在相親時給女方過頭茬禮,大約是全部禮金的三分之一。招待女方的親朋好友,大家也是想對男方家有個瞭解,看看門楣,過得怎麼樣等等,俗稱想“相門戶”。男方的親友此時也是一聚,大家到一起,嚎饕痛飲,吃喝一頓,散碎銀兩獻上,表示祝賀。在我們這俗稱隨禮,在結婚時也要隨的,數目根據彼此往來,就是禮尚往來。習俗延續了下來,鄉情親情彼此彼此,友好往來,家家有事兒,大家聚到一起。我們梨樹這兒,就是這樣,婚禮習俗,延續至今。


薄物濃耘

現在農村娶媳婦已經和城裡差不多了,在我們這裡,整個婚姻佳成大體有三個步驟。

一、訂婚。無論是媒人介紹或者是自由戀愛,只要雙方都願意了,就舉行一個訂婚儀式,一般都是中午在女方家舉行(現在都在酒店),雙方都把本家長輩或者有名望的族人聚在一起,男方帶一部分現金或者聘禮送給女方,雙方做個見證,寫一個文書即成。

二、送日子。男女雙方定好日子,準備結婚,在距結婚日子的前十天,男方要把聘禮送到女方家,雙方決定十天後舉行結婚儀式,這就叫送下了日子。如果彩禮不達標,女方拒絕十天後舉行結婚儀式,這叫沒送下日子。當然,送不下的很少。

三、舉行婚禮。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