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一、釣時

冬天氣溫本來就低,更何況是沒有陽光的夜晚。釣友想要出門夜釣一定要避開寒流,選擇寒流間隔期的溫暖日子,陰天或霧天也無所謂,晝夜溫差不要過大。在此期間,水溫適宜,鯽魚、鯉魚、草魚等耐寒性魚種會到暖水中覓食,開口會變地好一些,野釣也會有好的收穫!

晚上八九點,鯽魚、鯉魚開始在近岸淺水處覓食,可釣1.5米左右的水深;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青魚、鰱魚及黃顙也會游到相對較淺的區域覓食,較大的草魚和鯿魚還會游到水體的中上層;凌晨三點後,青魚、草魚、鯽魚、鯉魚和鰱魚都會在深淺交界處覓食,此時雜魚也會變少。也就是說,傍晚到晚上八點,靠岸覓食的魚兒較多;凌晨四點到七點,此時水體含氧很高,魚兒覓食積極。所以,我們可以在傍晚開竿,八九點的時候離去,主要考慮到夜晚氣溫過低寒氣侵體;也可以在凌晨三點到六七點的時候大獲大鯉魚和草魚。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二、釣點

平時我們在選釣點的時候,都會選擇知根知底的釣場,熟悉水面風向及日照陰陽、掌握四周或兩岸釣位的深淺,對魚群密集、魚的大小、食性偏好及攝餌頻率乃至漂訊反應都能瞭如指掌,夜釣也同理。加上魚在冬天大大縮小活動範圍,打窩後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窩,因此不建議夜釣的各位釣友另找釣點。

大家選擇釣位時,最好選在白天釣魚人集中的地方,一來這些位置是經過釣友精心挑選的;二來這裡已經形成誘魚區,在這些地方下鉤,可節省時間、增加漁獲。對於陌生的水域,最好按規律定點打窩後再施釣,每天傍晚投放一次就可以了。要特別注意釣場的安靜,有規律地拋竿揚杆,順利引魚入窩才能有好魚獲。如果結伴而行的話,要注意和同伴保持距離(最好在10米左右),因為黑暗中的魚線和魚鉤隨時都是難以防禦的暗器,要小心飛來橫禍(心疼上次被魚鉤鉤到後頸的釣友三秒)。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三、釣具

夜釣和平時白天作釣最大的不同就是光源不足,夜釣進行拉、搓餌時儘量開啟頭燈,眼神不好也可以進行此操作。開啟頭燈每次進行動作前要保證子線正常,避免纏繞後更換子線的麻煩。冬釣一般用4.5或5.4米輕便柔軟型手杆或磯竿,因為太長的釣竿距離人眼遠,觀漂不方便,過短的釣竿又不能到達深水。至於釣組搭配,釣友要使用小鉤細線,嚴格遵循冬季釣魚的基本要求:主線在1.5左右,子線最粗不過0.8號,鉤用4—5號海汐長柄鉤,墜子要輕,浮漂要小,可選用發光的漂。釣遠的話可用海竿,2.7到3.6米的海竿比較方便遠投,配爆炸鉤串鉤。

所有非必要使用的裝備在夜釣開始前儘量收拾起來,避免丟失或忘記;物品落水後儘量不要因小失大,切記不要冒險打撈。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四、釣法

臺釣及傳統釣法都沒問題,釣友如果使用臺釣法,調漂時直接調一目釣一目(即只把發光棒露出水面),容易觀察魚訊,有些釣友為了更容易察覺浮漂動作,甚至調至1/2目或1/3目,水面只留一個小亮點,稍微有異常時便能察覺。另外,大家不管是釣流水還是靜水,要保證一隻魚鉤擦底。釣流水時保證一隻魚鉤躺底,使浮漂移動速度小於水流速度。冬季的魚吃口很輕,當大家發現魚漂稍有抬升或忽明忽暗的抖動就應果斷提竿遛魚。當然也要區分水流波動和水下障礙物造成的假訊號。

釣友如果使用傳統釣法最好使用活墜,墜子無需太大,否則只能看到黑漂,看不到浮漂上浮或下頓輕微動作,錯失遛魚時機。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浮漂要戴上夜光棒後再調試。現在的浮漂靈敏度都較高,不帶棒的浮漂調好後再戴上夜光棒,因棒自身的重量,會造成浮漂訊號不準,影響釣友準確判斷魚訊。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四、魚餌

冬天作釣,我們建議大家用濃香的魚餌,味型重的魚餌能在短時間內刺激味覺、嗅覺遲鈍的對象魚開口。可使用碎酒米或米糠麥麩,以及混合飼料做誘餌,有條件的釣友可使用紅蟲。一般在傍晚投放,首次投放量要大,剩下的則在垂釣時續窩用。

除此之外,商品餌可做拉餌或搓餌,十分方便,只不過冬季的張口較小,餌料配製上寧軟散勿堅硬。晚上小雜魚很少,可適當讓餌料偏於腥味,以增加誘魚力度,但一定要主突一種味型。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最後,釣友在冬季釣魚時要做好禦寒工作,夜釣時更要備足禦寒物資。如在垂釣過程中發現不明物體,一定要將強光燈打開,並手持獵刀。另外,在往返路上要注意安全!

冬季夜釣掌握這些技巧,想打龜都難!

以上內容不盡完善,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一起探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