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不解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冬季對我們來說是普通的四季輪迴,有人喜歡冬的純淨有人喜歡童話般的浪漫,但是對他來說意味著飢餓寒冷。又是一個不眠的冬夜,他默默地忍受著或許早已習慣,窗外飄著晶瑩的雪花,破舊的茅屋承載著寒風的侵蝕,屋內一個瘦弱的身影藉著微弱的燭光在桌旁忙碌著,他一筆一劃用心血澆灌著眼前的作品,似乎要將滿腹愁緒融入進字裡行間,訴說自己的生平。

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不解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足跡,顯得滄桑落魄。他不再是當初那個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此時的他舉家食粥酒常賒,顯得是那麼無奈和蒼涼。整整十年的光陰,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茅屋依舊,貧困依舊,燭光閃閃爍爍。

他的生命此時就如燭光一般即將熄滅,曾經的富貴榮華成為了過眼煙雲,經歷過大起大落悲歡離合之後,或許他對人生早已看透,唯一的留戀便是自己眼前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作品能否傳於後世。

幸運的是偉大的作品不會被歷史埋沒,我們今天能閱讀這部堪稱文化小說巔峰的作品,曹雪芹有著很大的貢獻。如今不知多少人痴迷於這部著作,讚歎曹雪芹的才華,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曹雪芹那時的孤苦寂寞,多少個夜晚冥思苦想,逐字斟酌。

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不解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現在我們常常認為書中的賈寶玉原型就是曹雪芹,他是根據自己的平生經歷創作了這部小說。其實歷史上的曹雪芹生性豁達,狂放不羈,雖然曾經生活在溫柔富貴之鄉,卻沒有沾染半點脂粉習氣。曹家在康熙年間也是官宦之家,書香門第,曹雪芹就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度過了少年的美好時光。

然而當雍正上臺之後,一切都變了,以織造虧空,轉移財產等罪將曹家一抄到底,年幼的曹雪芹親眼目睹了家族由盛轉衰的鉅變,經歷了親人的悲歡離合,此時在他的心靈上也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也是由於這出意外的悲劇,才有了後來舉世無雙的經典名著。或許一部偉大作品的誕生往往是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了重大轉折之後,才有足夠的靈感源泉去創作抒發心中的情感。

曹雪芹正是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用盡十年時間和心血,為後世留下了一席品之不盡的文化盛宴,當我們從紅樓夢中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看到她們的命運和悲慘結局,同時也彷彿看到一個孤獨瘦弱的身影,拖著疲憊的身軀,在案牘前忍受著飢餓寒冷,在文學史上築起一道高聳的豐碑。

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不解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正是這座豐碑將曹雪芹的名字深深的刻在上面也隨之流傳後世,或許當年的他都不曾想到自己會有一天得到那麼多人的推崇,現今的人懷念他,歌頌他,隨著紅樓夢的廣泛傳播連帶著曹雪芹一併推向了神壇。

這些後世給予的榮耀光環也算是對他嘔心創作的安慰,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曹雪芹所經歷的磨難痛苦,一個人的痛苦永遠不會真正被人理解,他的狂放不羈和灑脫或許只是在掩蓋繁華落盡的蒼涼,他筆墨下刻畫的生動人物,又何嘗不是對過去富貴的一絲眷戀。

或許正是對貧苦現實的感觸使他比別人看的更加透徹,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正如好了歌註解中所言,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正是他心中還有一絲眷戀才有勇氣去回憶那段富貴時光,執筆寫下一幕幕繁華。

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不解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是曹雪芹發出的疑問,我想他的問題會有人能夠回答的了,會有和他相似經歷的人能體會其中的心酸。百年,千年,總會遇到一個知音隔著時空與他進行對話,回答他的疑問。

事物沒有十全十美,遺憾的是曹雪芹的後幾十回無緣目睹,但也正是缺失的部分,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探討。殘缺的美,使得這部著作愈顯珍貴。曹雪芹為人們留下一個時代的背影,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和充滿傳奇的一生。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曹雪芹勢必屬於前者,他傳奇的一生必然因紅樓夢永遠讓人銘記,值得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