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喜劇大師,為什麼在很多觀眾心中陳佩斯是藝術家,而趙本山不是?

夢佳老黃牛

這個問題,我想原因如下:

首先,陳佩斯和趙本山的出身不同。

陳佩斯出身於演藝世家,其父陳強是中國最負盛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之一,早期塑造的反派黃世仁還有《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早已給觀眾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陳佩斯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也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1984年更是考取了中戲表演系,正宗的科班出身。

而趙本山呢,是草根出身,從底層打拼出來,靠二人轉起家,最早年對電影藝術表演藝術可以說是門外漢,對藝術行業的認知在入行早期也比較淺顯,他的作品更多是依附於自身的閱歷與大眾百姓的生活素材,所以註定今後兩個人的道路發展會不同。

另外,作品內涵不同。

要是仔細觀看兩個人的作品,你會發現陳佩斯畢竟是科班出身,所創作的電影、小品屬於高級幽默範疇,無論是小品《主角與配角》還是電影二子系列的兒子,都是借主角的遭遇反映出了小人物的悲情與生活的艱辛迷茫。

而趙本山不可否認同樣也是喜劇大師,有的小品確實不錯,像《牛大叔提幹》、《小草》還比較具有諷刺意味,但是後期作品略有些譁眾取寵,尤其是轉行做導演後的電視劇《鄉村愛情》N部曲系列,成為了觀眾茶餘飯後的肥皂劇,離藝術本身漸行漸遠。

最後,不得不說,兩個人想法不同,或者是野心的方向不同。

陳佩斯作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即使傳言被央視“封殺”,但依舊將精力用在藝術創作上,建立自己的話劇社,將話劇藝術做到了極致,諸如《戲臺》、《托兒》這樣的經典話劇,場場爆滿,其藝術性也是受到廣泛認可的。

但是,趙本山在成名後,將自己定位成了商人,成立本山傳媒,廣收弟子,精力用在商業用途上,與藝術的高雅逐漸背離。

本山大叔近幾年口碑和個人評價逾漸下滑,以前的老朋友紛紛避而遠之,確實挺可悲的。

其實一個演員,或者一個商人,專注於自己範疇內的事情就可以了。

有時候野心太大,或者心術不正,真的遲早會害了自己。


皮皮電影

陳佩斯 和 趙本山 的小品,我都很喜歡。二人在藝術上的成就,我不懂藝術,也不敢亂說。我只從觀眾的角度,試著說一下,為什麼可能有的觀眾會有問題中的那種看法,即覺得 陳佩斯 更像是藝術家,而 趙本山 則不是。


幽默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核心,並不是逗人發笑,而是引人深思。在笑過之後,受眾們意識到這笑料背後是基於社會的深刻洞察而發出的隱晦諷刺,於是愈發覺得意味深長,而不只是哈哈哈之後一笑而過。

弗洛伊德 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也說過,幽默的關鍵在於「突破禁忌」。用一種相對輕鬆的方式去挑戰緊繃的高壓線,既傳遞了理性層面的訴求,又維持了感情氛圍的和諧,實在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

這兩位喜劇小品演員,在諷刺現實這個層面上,都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


陳佩斯 的《主角與配角》就深刻地諷刺了演藝圈裡所謂的「名角」們互相爭出風頭的滑稽本質。而考慮到他自己本身也在演藝圈裡混,也曾當過主角和配角,很可能會得罪身邊人,這個背景就更顯得他的諷刺難能可貴。

而 趙本山 在後期的作品《公雞下蛋》中,其實也有過主題非常接近的演繹。比如這段臺詞:

「一個公雞,居然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幹。大公雞怎麼看?鴨子怎麼看?大鵝怎麼看?跟它好過的小母雞怎麼看?當公雞孵出雞仔後,別人管它叫啥?叫爸,叫媽,還是叫姑,叫大姨?有蛋不下又憋得慌,於是乎……」

尤其這句「不是它的活它要幹」,其實諷刺的還是挺明顯的。結合《公雞下蛋》中明面上嘲諷的新聞工作人員為了吸眼球不負責任的主題,這句話在說什麼其實不難理解。但《公雞下蛋》在 趙本山 的諸多春晚作品中,並不算出色,遠遠比不上他早期的《小草》和後期的《賣柺》。而能代表得了 趙本山 特色的小品作品,其實並沒有如此尖刻地諷刺社會中強勢的一方。

恰恰相反,趙本山 的小品中,經常會將弱勢群體作為笑料來嘲笑。比如《小草》中對一個草根娘炮光棍的善意調侃,《賣柺》中對落魄中年油膩男範偉的百般捉弄,遊走在政治正確的邊緣,非常好笑,但很難深刻。


在二人的藝術生涯後期,趙本山 的徒弟們,更是長年把各種生理缺陷作為包袱來抖。要麼是腦血栓(趙四),要麼是結巴(劉能),要麼是娘炮(小瀋陽),要麼是長相難堪(宋小寶)。這些笑料從邏輯上,仍然非常非常好笑,但很多觀眾覺得這些笑料政治不正確,笑聲反而顯得刺耳。

反觀 陳佩斯,自從他公開拒絕春晚潛規則而被央視封殺之後,他就踏踏實實演起了自己喜歡的話劇,一演幾十年,也是自得其樂。陳佩斯 也算是根正苗紅的二代藝術家了,按理說稍微服個軟肯定能混得風生水起,但他偏不。他近幾年出現在大銀幕上,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還是在《寶蓮燈》裡給「退休」的孫悟空配音。有兩句臺詞特別搶眼,一句是對沉香說「我要不把他(二郎神)打得滿面桃花開,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另一句是對二郎神說「當初你媽思凡下界,被玉帝壓在桃山下,你劈山救母。現在你妹妹思凡下界,被玉帝壓在華山下,你卻不讓你外甥劈山救母了?」(大意如此,原話不記得了)——這第二句話,頗有點自陳心結的意思了。

當然了,趙本山 和他的徒弟們,難道是人品不行、水平不夠,所以只能諷刺弱勢群體麼?應該也不是的,更多是主流審美的趨勢使然吧,畢竟「曲高和寡」是普遍現象,「媚俗」反倒成了最安全有效的辦法。所以隨著大流諷刺一下殘疾人,不是正好契合了連盲道都被隨意侵佔的主流都市文化麼。


藝術家只能決定自己的藝術追求,是受眾最終決定了當前時代裡哪個藝術家更受歡迎。所以很多人其實並不真的喜歡大師吧,至少比起大師來,大部分人更喜歡哈哈哈。


科學家種太陽

首先要說一下題主結論,可能是題主覺得趙本山老師不是藝術家。但是,很多觀眾眼裡,他已經是藝術家了。

不必咬文嚼字去衡量藝術家每個字的來源和意義,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藝術方面自成一派且有所作為的,已經堪稱藝術家了。

趙本山老師當然是藝術家。


小黑豆

趙本山和陳佩斯無疑都是喜劇高手,但造成他們口碑差異的,卻不是喜劇技術上的原因,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陳佩斯老師被封殺的經歷,為其加上了“與體制決絕”的光環。在民間,這樣做的藝人很容易成為英雄的代名詞,從此就和“正義”、“勇氣”這些詞彙掛鉤了。尤其是當你看不到一個藝人的節目後,你會不由自主地在心裡為他以前的節目加分。

二是有一則流傳很廣的言論,指責趙本山老師的喜劇不過是嘲諷底層人民。並言之鑿鑿稱要是在國外,早就被投訴得退出演藝生涯了。其實如果你真的看過國外的脫口秀節目,基本上就不會相信這種言論。更何況本來就是反應普通百姓的生活,普通人就是有這種那種毛病、缺點,嘲諷是一種解構,而並非惡意的攻擊。人家跟你談藝術,你跟人家談道德,多麼離譜不是嗎。但是有些觀眾是不管的,當有人遭受批評時,甭管能不能理解,都樂得踩上一腳,反正就是看你不順眼,出出心裡莫名其妙的怨氣。

兩個截然不同的遭遇造就了兩位老師截然不同的口碑。但平心而論,他們在喜劇上的戲路並不完全相同,放在一起比較也並不公平。

喜劇從技巧上而言,往往走兩種極端,是的,極端才容易令人發笑。

這兩種極端:一種是滑稽,一種是幽默。

滑稽是通過語言和行動上的賣拙、誇張來實現的。假如你觀察小孩子看電影,會發現他們最容易被人物出醜這樣的情節逗笑。出醜就是一種經典的滑稽表演。陳佩斯的小品,滑稽表演是最主要的形式。當然《主角和配角》和其他一些小品,語言也很出彩。但更多的是如《吃麵》那樣的靠動作表演為核心的,很見表演功力。

幽默是語言上的顯智過程。成年人會越來越容易被幽默的語言逗笑。這種幽默是對生活中的對立、矛盾、衝突的智慧總結,常常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聽懂看懂,但是假如一次逗樂了你,第二次看到、第三次看到,你仍能給與會心一笑。這種會心的笑其實是達成了一種智慧上的共識。在這一點上,趙本山的小品更側重一些。他也有賣拙式的滑稽表演,但核心還是語言。當然,語言首先歸功於編劇,但是能不能演好則完全取決於演員的表現力。無論從小品表演來看,還是從拍的電視劇作品來看,或者從一些二人轉作品來看,竊以為,趙本山都算的上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喜劇表演藝術家。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趙本山與陳佩斯肯定都是喜劇大師,也都能把人們逗得鬨堂大笑。但二人的出身不同,造成了二人的作品風格不同。陳佩斯出身文化世家,在陳佩斯喜劇的表層下,深藏著許多人性關懷和文化層次的東西,而且,陳佩斯擅用肢體語言,既便演啞劇,也能通過誇張的肢體語言獲得極好的喜劇效果,他在春晚多年的經典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認同和尊重。另一方面,陳佩斯人品非常好,這也更是人們尊重他的地方,有個成語叫“德藝雙馨”,說的就是陳佩斯這一類人。

趙本山呢,雖說作為陳佩斯、朱時茂之後笑傲江湖的小品王,的確給全國的人們帶來很多歡笑。但小品內容、生活作風屢受詬病,他的徒弟們文化層次也偏低,沒有一個超越他的。屬於武大郎開店型。趙本山小品更多追求語言上的喜劇效果,所謂言多必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誰知道哪句話侵了哪一部分的權呢?而且趙本山團隊在小品表演的肢體語言上常拿殘疾人取樂,這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如果臺下坐著象表演的那樣的殘疾人,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趙本山草根出身,但成名後私生活比較高調,如買私人飛機,開劉老根大舞臺,重金為子女舉辦婚禮,跪拜禮收若干弟子成為本山幫,有點小人得志的樣子,都與一個藝術家的風範相去甚遠。

兩相比較,陳佩斯的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明顯都比趙本山高一個檔次,這也是一部分人認為陳是藝術家而趙不是的原因。


春秋史社

同樣是喜劇大師,為什麼在很多觀眾心中陳佩斯是藝術家,而趙本山不是?

陳佩斯和趙本山都是中國喜劇界的頂級大咖,但其實這兩位大師之間還是有些許區別的。

陳佩斯在從兵團轉業後,於1973年,考取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之後幾年,他在劇團接受了系統的舞臺劇培養。並從80年開始,連續主演電影《瞧這一家子》、《法庭內外》、《夕照街》。

從1984年開始,陳佩斯、朱時茂第一次將考演員、做作業的小品《吃麵條》搬上了春晚的舞臺。從此之後,小品成了一種單獨的藝術表現門類。

因為曾接受過嚴格的舞臺劇訓練,陳佩斯的肢體動作一招一式都很有架子。所以你能在《吃麵條》的空桶裡感覺到麵條,在《羊肉串》的爐子上感覺到肉串,在《拍電影》的空盆裡感覺到水,在《胡椒麵》的空碗裡感覺到餛飩。

尤其是,1989年春晚的小品《胡椒麵》,基本沒有臺詞,全靠肢體語言表現。這是啞劇和小品的第一次結合,直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個結合啞劇的小品,能夠超越《胡椒麵》的高度。

深厚的舞臺劇基礎,讓他在淡出晚會舞臺後,選擇了小劇場話劇的舞臺,其作品《托兒》、《親戚朋友好算帳》、《陽臺》、《老宅》,已經演出數千場,觀眾達到數百萬人。

陳佩斯淡出小品舞臺後,趙麗蓉接過他的槍,成了小品舞臺上另一顆新星。因為早年有唱黃梅戲的基礎,趙麗蓉在小品當中加入了大量的演唱環節,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小品舞臺藝術。期間,洛桑又將口技模仿樂器的表演元素融入了小品演出之中。而後才是趙本山的語言藝術小品。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科班藝術培養的草根明星,趙本山憑極有地方特點的語言藝術,開創了於自己的小品範疇。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趙本山被稱為語言藝術大師也不算為過,不過雖然他的語言藝術得無數人帶來了歡笑,但形體語言上的劣勢讓趙本山的小品,更多隻能在北方地區的觀眾群中得到認可。

因為語言是具有地域性,趙本山在小品當中所用的包袱,很多南方的朋友,因為沒有語言環境的薰陶,不是特別容易理解。

另外,當趙本山真正成名立萬之時,中國人在欣賞藝術的手段上已經趨於豐富,不再是隻能憑藉電視屏幕來欣賞各種藝術形式。再加上,語言藝術覆蓋範圍的劣勢,導致他很難和陳佩斯的肢體語言,趙麗蓉的歌唱形式相媲美,這也是始終有些人不太喜歡他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趙本山的小品都是小品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


藏地讀行

同樣是舞臺表演!內涵與深度不可同日而語。同樣在舞臺上帶給億萬觀眾開心,歡樂。但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作品卻不可相提並論!

陳兄與茂哥是繼中國相聲以後小品推出的嘗試者。從《吃麵條》開始就把小品這一文藝形式推得火熱!然而有思想深度的小品日見匱泛。除了當年郭達與楊蕾的《換大米》還有點深度外。其它小品均蛻變成純為迎合觀眾消遣的娛樂性搞笑!藝術價值大打折扣!

趙本山的推出並雄距央視2O年令人喜憂參半。趙老弟出身底層勞動人民。又是街頭藝人,能有幸進入央視舞臺真是他的鴻運昇天。沒有系統的文化基礎,藝術深化的程度必然受限。難出精品,亦屬正常。只能以搞笑收場!有人拿齊白石與本山相比,實在勉為其難!齊老先生的創作與名揚天下是徐悲鴻的力薦。也是獨一無二。豈能這樣對比?

趙本山有他的侷限性!畢竟他沒有藝術深造的過程。與陳佩斯,朱時茂相比,文藝表演與文學知識底蘊不在一個檔次!從陳,朱合作的十多部小品中就完全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一個是科班,學院型。一個是野路子,民間雜藝型。這並非刻意貶損趙老弟。只能說他的藝術來自民間模仿,缺少的正是文化。即沒有認真讀書,積累綜合藝術知識。單一的實踐限制了藝術的深度與思考。這是兩者間最大的區別。

實踐和時間是檢驗成功與否的標準!無疑的是陳佩斯與朱時茂的“小品"成為繼相聲之後的曲藝藝術高峰!陳與朱成為表演藝術大師級人物!若能寫出一部小品表演藝術專著的話,他們倆完全可能成為小品泰斗。

作為農民藝術家趙本山是相當出色的。但離大師級,泰斗級還是有相當距離的。以上便是我的分析與客觀評價!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提出批評指正!

謝謝頭條!

2018.5.20.創作於太原


晉A閒雲野鶴

問了一下度娘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家是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

從這一定義看陳佩斯和趙本山都是藝術家,但在很多觀眾心中陳佩斯是藝術家,而趙本山不是,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01

藝術家要具備最基本的角色素養和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

陳佩斯科班出身,受過專門訓練,通曉喜劇作品的內涵與外延,具備藝術家的素養,有藝術家的內在涵養。

而趙本山來自民間,是草根型喜劇演員,沒有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從受教育的程度和專業知識上對比,趙本山比陳佩斯要稍遜色一些。

02

喜劇多以笑激發觀眾愛憎。

用不同含義的笑聲批判假醜惡現象,歌頌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能使觀眾在愉快的笑聲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從作品內容看,縱觀陳佩斯的作品,無論是相聲還是小品,還是電視劇陳佩斯演出的作品蘊含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內涵都有深度,有廣度,他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笨拙卻本性善良的小人物都引人深思。如《主角與配角》讓我們笑過之後會反思生活中類似現象,能引發觀眾的思考。

所以藝術評論家殷謙這樣評論他:“陳佩斯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他把為他人藝術當作自己的一種責任,是因為他有著對苦難的敏感和對殘缺的不滿,有著與底層的‘小人物’站在一起的勇氣”。

而趙本山的作品內涵不夠深厚,如電視劇則多演繹農村題材,範圍有一定侷限性,可能觀眾的口味是多方面的,畢竟眾口難調,對趙本山評價也就不如陳佩斯高了。

從表演形式上看,陳佩斯的表演從肢體語言到表達手法及普通的標準程度都吸人眼球,反觀趙本山的作品中大多數笑點都出於利用人的殘缺,用歪嘴、擠眉、結巴、娘娘腔、拐腳、口眼歪斜等娛樂觀眾,搏人一笑,也許這些也讓趙本山在觀眾眼中失分不少。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觀眾的眼中,對陳佩斯和趙本山塑造的形象也褒貶不一,也不足為怪。

我們對兩位喜劇大師作品的敬重就是對兩位喜劇大師為銀屏的辛勤付出的敬重。


有書共讀

趙本山在喜劇小品這個領域,是一座無人能夠跨越的高山,只有他,我聽到過周圍的同事、朋友說過:看春節晚會就為了等著看趙本山出來。從沒有第二個人獲得過這種說法。沒有人說過我看春晚就等著看陳佩斯,就等著看蔡明,就等著看賈玲……說實在的看了後來這些小品,他們說的那些話,抖的那些"包袱",都不幽默,看前啥表情看後還啥表情,回想當年老趙說的:"那不還有個家用電器呢嗎?""啥呀?""手電筒唄!"全家人真忍不住大笑了,這只是一個小例子。人家是真正靠語言的幽默,讓你不由自主的笑,而不是靠肢體的滑稽和出洋相來撓人笑,這個是最高境界的東西。還有本山小品有很多正能量的內容,像《三鞭子》、《牛大叔升官》、《紅高粱模特隊》、《捐助》,當牛大叔看著一桌子菜要倒掉,而範秘書又說公司太困難了的時候,牛大叔激動的說不出話,用手隔空抓撓著比劃這桌菜的場景,贏得滿場喝彩,這個鏡頭真是經典!還有老趙在《紅高粱模特隊》裡的一句臺詞:我覺得勞動的人,是最美的人!也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太多經典了。趙本山小品的一些經典臺詞,自然而然的記住了,其它小品呢?你記住了哪句臺詞?騰訊視頻有人發了一個視頻叫《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那些年的春晚有多好笑》,其中內容就是本山大叔的小品,是啊,那種高水平的作品,再也不會出現了。


寵辱不驚159944225

陳的小品才稱得上,有基本功,有內涵。故事情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吃麵》中,端的碗,始終是平的,給人感覺碗中真的裝滿了面。肢體語言豐富,靠的是演技。趙的小品只靠嘴上的忽悠勁,沒有肢體語言,即使少量的,即是裝瘋賣傻,拿殘疾人開心。現在的小品,雖然趙不在電視臺出現,但他的徒兒們正是承襲著他的衣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