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M829系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早慢熊1

圖注:美國M1A1坦克正在裝填M829A3穿甲彈


1985年,美國引進了德國的RH120火炮技術和配套的DM13∕23穿甲彈。不過,美國人在仿製DM13∕23時,並沒有沿用德國的鎢合金彈芯,而是將彈芯材料換成了貧鈾合金(由U238加入0.75%鈦製成,強度比純鈾金屬高3倍),這就是美製M827∕828貧鈾長杆次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眼見M827∕828的穿甲性能超過了自家的DM13∕23,德國遂於1989年研發出了DM33。該彈彈芯直徑28毫米,長徑比進一步提高到20:1,同時鎢合金彈芯的材料成分變為鎢90%,鎳7%,鐵3%,炮口初速增加到1679米∕秒。美國的動作也很快,在極短時間內就推出了DM33的貧軸彈芯版本——M829,並全面替換了早期的M827∕828。不過,由於貧鈾彈芯強度不夠,M829只經歷了小批量生產便被改進型M829A1所替代。

圖注:美國M829A3穿甲彈

M829A1彈芯直徑減小到24毫米,長徑比仍為20:1,彈託長度增加了7%。測試表明, M829A1在2000米距離上可擊穿55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板。M829A1在1991年初設計定型後,立即投產並參加了海灣戰爭,獲得了極大成功。之後,美國又於1992年又推出了M829A2。相較M829A1,M829A2的初速提高了近30米∕秒,在2000米距離上對均質鋼裝甲的穿深達到了600毫米。

21世紀初,美國再次推出M829A3穿甲彈。該彈採用了美國在穿甲彈芯、複合材料彈託、發射藥等方面的最新技術。全彈由改進型藥筒,粘合接頭和彈性彈底,帶鋼製風帽的超級貧鈾穿甲體、低阻力尾翼、TR998曳光體、碳纖維複合材料彈託、M123A1底火、PRD-380棒狀發射藥組成。全長982毫米,質量22.3千克,RPD-380棒狀發射藥質量8.1千克,貧鈾彈芯直徑22毫米,炮口初速1555米/秒,有效射程3000米,在2000米距離上能達到800毫米穿深。

圖注:美國M829穿甲彈

2015年,美國又投產了最新的M829A4,使用了能促使能量發生最有效轉移、從而使彈體的穿透力實現最大化的三瓣式先進複合材料彈託,號稱可穿透目前所有的坦克裝甲。


兵工科技

是當前世界上最優秀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之一。


M829系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是專為M1A1、M1A2型主戰坦克的M256型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而研製,該系彈藥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於其使用的貧鈾合金彈芯,這也是其號稱可穿透幾乎任何已知裝甲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該系穿甲彈的具體發展而言,最早的M829型是沒有實戰記錄的,其貧鈾合金彈芯長約627毫米,使用8.1公斤的JA-2型發射藥,炮口初速可達167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約3000米,在2000米的距離上可穿透垂直安放的540毫米厚軋壓均質裝甲。

被M829A1貫穿的T-72坦克

到1991年美軍將M829A1型投入“沙漠風暴”行動後,由於其在打擊T-72坦克中的表現優異,這型穿甲彈也開始“聲名大噪”並被稱為“銀彈”(silver bullet),但就M829A1型的性能而言,其較M829的提升實際上是相對有限的,且在面對爆炸反應裝甲時的表現也相對一般。

為解決上述缺點,在M829A1型的後續改進中,該型穿甲彈被賦予了更長的貧鈾合金彈芯、效率更高的發射藥,及新的引爆方式。如M829A3型的彈芯就增加到892毫米,發射藥則更換為RPG-380,其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透能力也達到765毫米,該穿甲彈也被認為是第一款採用分段式動能彈芯的穿甲彈。

M829A4型

至於在2015年正式投入生產的M829A4型,目前其穿深能力美方還尚未透露,一些較確定的改進則大致有:彈芯包殼從4片減為3片、新的多重分段彈芯設計、新的彈芯尾翼及彈尖低阻設計,及提升在-32至63℃中的工作穩定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