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没有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刘Free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有两种疑惑,我猜提问的网友是想问:1、父母不逼着孩子上兴趣班,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因为没有兴趣特长而埋怨父母?2、父母逼着孩子上兴趣班,究竟对不对?

先回答第一个小问题,孩子长大之后会不会埋怨父母,要看父母当年没有逼迫孩子上兴趣班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因为父母不愿意把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投入在孩子的兴趣班上,孩子成年之后会发现自己没有兴趣特长,情绪低落之时没有排遣途径,跟周围朋友相比缺乏个人魅力,这时,孩子有可能会埋怨父母当年不够付出。

但是,如果父母是出于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没有逼迫孩子上兴趣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孩子在小的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从科学的成长规律来说,6岁之前最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自我意识和好奇心。当孩子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自己是好的、自己能做一些小决定,TA就会很快乐、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信任、对世界有兴趣。如果一个人始终保持着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TA长大之后会怎么样呢?是对当下的投入、对未来的憧憬、对目标的不懈努力和对直面挫折的勇气,这是孩子最宝贵的心理资本。兴趣班带给孩子的是技能的输入,是技能资本。从人的一生来看,心理资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和幸福感,作用远大于技能资本。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可能正是因为小时候没有遭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和逼迫,好奇心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在成年之后开始广泛涉猎,琴棋书画,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这些当年没有逼着孩子上兴趣班的父母,其实恰恰保护了孩子最重要的好奇心、安全感、自我意识,反而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应该感谢父母。

当然,如果父母正确地引导孩子,让TA喜欢上兴趣班,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关于上不上兴趣班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这个“逼”字。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个兴趣,完全在父母的焦虑和逼迫下学习,那即使孩子学到了技能,破坏的可能是孩子最珍贵的好奇心,这样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最后想提醒爸爸妈妈的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请放下我们自己无用的焦虑,让孩子轻松上路,才能一路远行。


兰海

我大学是钢琴专业。应该是对这这个事比较有发言权的。小时候都是自己先喜欢,然后去学了,之后就经常被打,因为其他孩子在玩我在练琴。

但是最后靠钢琴考上了北京985大学,说真的,靠文化课考上北京985估计要比钢琴苦十倍。

因为小学虽然比不学特长的孩子辛苦,但是到了中学上了艺校,文化课一周只有16节,加每天练个五个小时左右钢琴,比一般中学生轻松多了。

再说毕业后,我们班百分之九十都留了北京户口。一般专业估计做不到吧。而且现在我虽然户口车房都在北京,但是因为宝宝还小,不想受雾霾影响,就回父母三线城市教钢琴,年收入有五十万。如果在北京会更高,同学基本也是这个收入。

一个女生又不用天天八小时,还能多和宝宝在一起。收入也不错。真心感谢我妈在我小时候对我的付出和坚持。靠自己真没几个能成的,周围同学一聊都是被打出来的。

呵呵,其实自己也不记得小时候被打的事情了,也不太记得玩的事情,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童年学没学特长,对童年幸福感觉都差别不大。哪种学了7、8样的例外啊。现在四岁女儿除了学学钢琴,跳舞英语也就像是玩玩。所以她也挺幸福的。计划还是学钢琴专业了,现在文化课压力实在太大了。能称得上幸福吗?


喂喂吃饭啦

我爸妈当年琴棋书画都试了下,结果我一上琴就哭,放弃;围棋会点,但下得一般般。后来遇到了个好老师,水平很高,几乎免费教,学国画和书法了。一学就是10多年。我很庆幸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他教书画时,经史子集都教。初中毕业那会儿老师说我有天赋,可以搞美术专业。他说他有个世交是谢稚柳的弟子,可以让我拜师。最后我还是拒绝了,总觉得自己毕竟才气不足,不足以成大家,还是老老实实高考简单。这样的兴趣班真的不觉得苦。虽然学画那几年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但是真心觉得乐在其中,大大小小的奖也没少拿,高考还有个20分的加分,不过没用上,考分足够。最最大的益处是女生受书画熏陶十几载,气质自然与众不同。所以我觉得找个孩子有兴趣的,培养一下绝对有好处。


2208722525

我出生于农村,凭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考上了985大学,真的很不容易。记得经常因为家庭困难,一餐只能就着白开水啃一个馒头。大学别人生活费800、1000的时候,我的是一百。经常被同寝室一个家庭条件好的女生恶毒的嘲笑。大学很多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的。所以我除了念书,什么都没学过,唱歌、画画、音乐都是一窍不通。呵呵,记得大学教舞蹈的时候,我听不懂节拍跟不上舞步,那个时候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其实很自卑的。上天待我最大的优待,就是给了我一个聪明的大脑和一张漂亮的脸蛋。虽然我自己觉得自己长相一般,但从小到大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古典秀雅。大学刚开学不久的开学晚会就有男生向我表白,说我长得非常古典清纯,气质非常清雅秀丽,问我有没有学过钢琴。那个时候内心其实是苦涩和自卑的,因为连读书都因为经济困难差点没坚持下来,哪儿来的经济让我去学钢琴古筝呢?所以那个时候很胆小很自卑,经常用看小孩子的心态看那些玩着花样追我的男生,关紧着敏感的心扉。再后来,有男生说要送我一部古筝,被我拒绝了,我说不想有心理负担,而且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学古筝。大学毕业后,遇到了帅气的老公,和他一见钟情,有了幸福的家庭,也有了可爱的一双儿女。我给女儿报了钢琴和舞蹈,国画,这三项一直坚持着。开始女儿也哭闹不愿意去上课,但慢慢的坚持到现在,舞蹈已经考过七级,钢琴考过六级了,国画考过七级了。很多邻居都没坚持下来放弃了,我一直在默默坚持。有时候女儿自己会很自豪,跟我说别人夸她腿长气质好,像妈妈一样漂亮。我会笑着鼓励她。利用暑假寒假,我让她学过游泳,高尔夫,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溜冰,她的兴趣非常广泛,真的比妈妈小时候幸福太多了!


美人迟暮2016

农村长大的娃,从来没有上什么兴趣班,倒是上过班主任在暑假办的补习班。

小的时候没觉着什么,因为周边都是一样的小伙伴,整天玩游戏上山下田多嗨皮。但当我对这些兴趣班的东西发生兴趣,以及与城里的同学对比时,我是多么渴望小时候能有兴趣班可以上呀。

因为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同学也有不少农村的,但还是城里的多,那时就羡慕他们多才多艺。后来到了大学甚至现在工作了也是一样,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方面一窍不通,对比周围有的会弹琴有的会写字画画,觉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一份雅趣。

我在高中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一直都靠自己琢磨钻研,在技术进步上走过很多歪路。到了大学,进入了校队,周围的队友全是小时候练过或者培训过的。那份渴望自己也能有个扎实基本功也有人指导的心情,我现在仍然记得。其实直到现在,我依然希望能找一个好的教练再培训培训。

我的女儿已经两周多了,很快要上幼儿园了,也可以上各种兴趣班了。

我的想法很明确,我会尽力创造有机会接触各种兴趣的环境给她,有兴趣的,可以着重培养。没有兴趣的,就上个短短的培训班,就当是常识普及吧。


手机用户50380655092

知足吧,父母逼上兴趣班其码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所打算并愿意投资,而那些不乐于让孩子读兴趣班的父母,才是将孩子视为低本万利的买卖。

以自己为例,我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时素描水准就能达到高考B级卷的水平,但父母认为画画不是正经营生,在小学学了两年素描后就不再支持我学下去了。高中时美术老师根据我的专业水平再次建议我考虑美术学院,又被父母拒绝,报考了我不喜欢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专业就因为没兴趣再没用过,依然以写写画画为生,对于失去进入专业领域的机会和时光,偶尔想起依然遗憾。

比我更可悲的是我先生的一个远方表弟,那个大男孩天赋比我更甚,在完全自学没有任何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可以用最便宜的材料模拟出类似岩彩的颜色风格。可是他的画都被父母撕了!对,全当拉圾一样撕了扔了,理由同样是“画画又挣不来钱”!

现在那孩子在老家的工厂里做着不到三千的普通工人,而他的表兄,就是我先生,却因为被有远见的父母送到上海,住到专业老师家里学画,毕业后便成为出色的设计师,现在妥妥的两个阶层。

孩子在大多数时候,对于自己的兴趣天赋是没有自觉的,只能说父母的眼界真的太重要了!


在下翩竹

刚看到题目时,其实我很想说,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父母当年对我的严格,很感谢他们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隔三差五的给我买各种课外阅读书,很感谢他们在我学习状态不理想时没有放弃我,很感谢他们在我各种想要折腾时尊重我的选择。

兴趣班,如果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孩子就会觉得很幸福,快乐不会觉得很辛苦。就像成人一样,如果我们在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又怎么会觉得辛苦呢?大概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会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吧!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平衡升学压力的前提下,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从来不关注是否是孩子真心喜欢,也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一起去克服和挑战各种难关,这自然会造成孩子的抗拒和排斥。

这几天我们在新闻当中也应该看到,最新的政策在减少各类加分,各类兴趣班,各类特长生,这样我们就真的不需要给孩子报名兴趣班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更多的家长一定会更理智的面对孩子兴趣班的选择,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孩子兴趣所在,这样很多孩子就不会再抱怨家长了吧,其实孩子的抱怨也只是抱怨,就算是家长强迫孩子学习,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总有一天孩子会感谢他们父母的努力和坚持。

我们成年人在聚会时经常调侃,要是父母当年再狠一点,逼着自己把琴多练一些那该多好。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并不理智,所以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如果贫穷逼迫变成真正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那太幸福。


九斗学生心理

我就是从小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的,其实现在还是会觉得有些许遗憾,只不过时代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我的父母已经给了我当时他们所能付出的全部爱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从来没觉得是个问题。

换到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是建议能让孩子坚持一两样兴趣,即便不是按照“特长生”的路子去培养,对于孩子整体修养的提升也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学钢琴,除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外,我觉得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品质是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习得的。

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反复锤炼的枯燥过程,不仅仅是在练钢琴时会有这样的问题,在学习任何知识或是技能时,都少不了这个过程。

所以,如何引导孩子学琴,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建立一种行为和心智模式——遇到困难、面对学习中枯燥的过程,究竟是一走了之,还是坚持下去。

千辛万苦越过山丘,最终发现绝美世外桃源的喜悦和满足,永远是怕辛苦、怕挫折、始终站在山脚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当然,我也不赞成父母强行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加诸在孩子身上,用粗暴的方式去训练和威逼孩子。到目前为止,郎朗也只有一个。

在孩子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始终站在她的身边陪伴她,直到她鼓起勇气重新,再继续给她鼓励,在身后轻轻推她一把。

不过,如果孩子真的找到了更擅长也更有兴趣的领域和方向,有选择地放弃,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只是要注意区分的是,不要轻易让孩子因为害怕挑战或是怕辛苦而放弃。

不轻易放弃,但也不是盲目坚持,其中最考较的还是父母。


壹父母

我相反啊,我从小喜欢画画,临摹漫画,水墨,素描,都有模有样,初二班里有一个姑娘被家里重点培养画画,上校外的美术班,还说以后的志愿就是中央美院,我当时羡慕的流哈喇子,但是我是好孩子,补习班很贵,所以没有跟爸妈提过我也想系统的学习画画,都是自己剩下零用钱买颜料,在家瞎临摹,到初三才知道学校也有兴趣班,特长生这说,不过那时候的情况都是学习不好的,肯定考不上高中的才最后冲刺美术一年,混一个不要钱的普高。所以当我跟爸妈说我想去美术班的时候他们不屑的没搭理我,说明一下,当时没有父母同意送钱什么的,学校也不是什么人都往美术班塞的,就这样我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没想到重点高中也有特长班哎,还有美术比赛,我参赛了,当然无意外肯定是跟奖无缘,但是我真心高兴😃啊,有老师给我指导呢,说你这是半成品。。。😂这个细节就不要在乎了。反正是又激发了我对爸妈反抗的勇气,呵呵,他们跟初三时的反应一样。。。哦说了“只有坏孩子才学旁门左道”。。我想说我学习也没多好啊,能考进来真的是运气好吗?就多20分。郁闷啊,浑浑噩噩到了高三,学习也真是浑浑噩噩了,老师在讲台上讲这最后一年的重要性,学习不好的话,高三走特长是最后的机会了。我鼓起勇气又跟爸妈提了这事,结果他们给我开会了,开了1小时,不想描述了,反正就是不许。从那以后我真灰心了,画笔再也没拿过,10多年过去了,什么素描,水墨早忘干净了,那时上的一个专科学校,回来后也就那样子吧,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这事仍是耿耿于怀的,要怪爸妈吗?我那时候兴趣班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学校也不是说收就收,网络也不发达,私心就是怪他们,而且他们在我上大学后也后悔没让我学了,他们想的事没准学了还能考个好的本科。哎……事情都过了。我想说的是孩子主动想学有条件就让他学!没主动的强求的也学不好,除非父母没带功利心,就是让他学着玩玩儿,没有压力没准就成了。


潯薆趴趴緢

记得几年前我教的学生拍过一个纪录片《风筝》,讲述了三位十岁左右小朋友上兴趣班辅导班的真实故事。主人公A是个小男孩,在父母的逼迫下练钢琴,经常因为练琴闹情绪;主人公B是小女生,自己特别喜欢跳舞,虽然几次练到受伤依然坚持;主人公C的家长主张散养,什么兴趣班都没有让小男孩上。从纪录片里对小主人公们的采访看,B和C的快乐指数明显高于A,尤其是练舞蹈小姑娘B,小小年纪谈到舞蹈时透出的坚毅自信非常打动人;由于没有上固定的兴趣班,男孩C的日常生活比较轻松,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但也有“众人皆忙我独闲”的寂寞;男孩A是这部片子里情绪波动最大的,经常因为练钢琴生气哭鼻子、说自己恨钢琴,他的妈妈没有退让,算不上严厉但是态度很坚决。比较有意思的片子最后,A男孩参加钢琴考级,考试通过以后他特别高兴,说挺喜欢钢琴的。

从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来看,美育、体育教育比较欠缺,审美、体魄的基础需要在人生的早年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以外的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兴趣班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甚至最近有一些热文都极力推崇“孩子练钢琴有助于专注力养成”的观念。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教的是艺术类当中文化课要求最高的专业,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到从小进行艺术训练的孩子。我的个人感受是(纯属个人感受不要对号入座):从小接受音乐、舞蹈类课外训练孩子更能适应目前综合性大学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受过类似训练或接受美术类训练的孩子对大学公共课程的适应性普遍差一些。身边有一些学龄儿童的家长朋友也普遍反映:学过钢琴和舞蹈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自主完成作业的状况要好一些;在一些注重孩子艺术素质的学校里,能够经常参与艺术表演活动的孩子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上述情况细分析起来也不难理解:音乐舞蹈类的兴趣班强调和老师的互动练习,美术类课程强调个人沉浸式创作。学习舞蹈和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孩子记忆一系列的动作和乐谱,并将这些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发动作才能完成日常训练,这种训练过程对孩子日后的学校教育是有帮助的。美术类教育对孩子的观察力提高较大,更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技巧,但在当前普遍强调以“标准答案”衡量学习效果的初等教育环境下,美术训练对学习成绩的正面影响不如音乐舞蹈训练那么“立竿见影”。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规划孩子的成长,上不上兴趣班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答案。从大概率来看,通过从小训练在成年后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找到舒缓压力的出口。孩子能不能坚持上兴趣班,其实更多考验的家长的恒心和毅力,家长在坚持时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要体罚、伤害孩子身体,耐心跟孩子讲清兴趣班训练的好处,相信大多数孩子成年后能够体会到早年兴趣班训练的益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