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徘徊在7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左右,说明身体状况如何?

徐治平

确诊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正常人血糖空腹控制在5.6mmol/L以内,且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以内。因此您的血糖属于空腹糖耐量已经严重受损,若不调整生活方式,必然会成为准糖友。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均属于生活方式疾病,因此,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1、饮食

杜绝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和无节制等情况。根据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获得每日应当摄入的总能量。影响血糖波动的首要因素就是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需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营养均衡,少食多餐。

2、运动

一方面要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消耗的能量。运动具有物理降糖,尤其是餐后30-60分钟开始运动,每次运动建议至少30分钟,能有效的延缓血糖的升高。特别是肥胖的糖友,自身胰岛素敏感性减弱,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3、其他不良习惯

如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均应尽量改变。

4、血糖监测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因此,定期监测很有必要。可以每周监测一次7点血糖。


糖尿病控糖营

正常情况下每天的血糖水平在不断发生变化。进食后血糖升高,约两小时后恢复正常。一旦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生成就减少。如果一个人进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血糖水平可能会升得更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水平可能会轻度增高,尤其是在进餐后。

如果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促使糖进入细胞,可导致血液中糖的水平升高而细胞内糖的水平降低,由此产生糖尿病的症状。按照提问者的问题来看,是有显示体内的胰岛素有不足的情况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糖尿病在人体内的表现过程,最初的临床表现与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关。当血糖水平超过正常值(6.3-6.6)的时候,糖会溢出到尿液中。当尿中的糖进一步升高时,肾脏就会排出更多的水来稀释这些过量的糖。因此肾脏产生大量的尿,这样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很多且尿频(多尿)。过多的排尿产生异常的口渴(烦渴)。由于过多的热量都从尿中丢失了,患者体重会下降。为了代偿,患者常会感到非常饥饿。其他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嗜睡、恶心和体力下降。如果身体有以上的典型症状,那基本可以判断是糖尿病的病症了。

如果以上的症状都没有,还需要通过血液检测(一天内三次检测,早上空腹,中午饭后两小时和晚餐饭后两小时),更有糖化血红蛋白测试进行进一步的确定。这是检测血液中的一种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水平。当身体在高糖状态下达到一段时间后形成糖基化血红蛋白。通常它并不是常规的诊断糖尿病的手段,但是这个检查对于那些血糖水平仅轻度升高的个人确诊糖尿病最有帮助。医生可以从这个检测指标中(通常需要一周内两次血液检测,才能看到血糖的趋势),帮助患者来判断是否真的得了糖尿病。


大医惠众

看上去像是在家自测血糖的结果。

糖耐量检查,是在空腹情况下,进食纯碳水食物,比如葡萄糖水,馒头,看静脉血糖随时间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受损。

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确定为糖尿病,并且结果偏高,比如餐2过13.9,可做胰岛素释放和c肽释放检查,以确定胰岛受损情况。

餐后血糖跟进食、运动、用药相关。餐后8在达标范围内,你提供信息较少,不足以做判断。


微笑面对糖尿病

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是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是3.9-7.8mmol/L,而您的血糖水平都超过了正常上限。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而您的血糖水平暂时还没达到诊断水平。

所以,您目前的身体状况应该是糖前期,机体已经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重视,离糖尿病真的不远了!目前,我国对于糖前期人群的主要建议是生活方式干预,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用药。而生活方式干预不外乎是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运动锻炼等,同时还要严密监测血糖以观察病情进展。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岛负担,纠正已发生的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应少吃油炸食物、糕点、炸薯条等高热量食物,合理控制米饭、馒头等主食摄入,多食青菜。

体重控制: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公斤,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就能减少16%。控制体重可以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有效性。

运动锻炼:保证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至少运动30分钟,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糖人健康网

首先要说的是,不知您这个血糖是通过指尖血还是静脉血来检测的,如果想明确血糖是否真的异常及异常到了什么程度,建议采静脉血检测血糖,才更为准确。

其次,对于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即可诊断。而当空腹血糖还没有达到这个诊断标准,但大于6.1mmol/,餐后2小时血糖也不够诊断标准,但大于7.8mmol/L时,称为糖尿病前期。

您给出的血糖值,按照上面的诊断标准,应当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只属于糖尿病前期。处在这个时间,大多数人体内实际上并不象糖尿病患者一样缺乏胰岛素,相反胰岛素往往是过量分泌的,也就是处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天天听健康

你的情况已经超过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糖尿病的警戒区,需要积极干预,否则容易发展成II型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在一天中随着就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人类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较低,餐后血糖较高。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并且在下一次进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介于7.8和11.1mmol/L之间,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IGT),属于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IGT)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一旦迈入这一阶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92.8%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与健康人群相比,他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增加2-3倍。因此说,7.8mmol/L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过这个值,一定要积极进行防治。

积极防控餐后血糖升高,远离糖尿病

对于高危人群,当通过餐后血糖的检查发现疾病隐患时,其实不必过分担心。糖耐量减低(IGT)是可防可控的,并且越早越好。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具体目标是:第一,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第二,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第三,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第四,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警惕餐后血糖升高,全面检查及早发现

糖耐量减低的高风险人群也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肥胖、超重、家族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等。

点击右上角蓝色按钮【关注】,每天与您分享优质的健康科普知识


华络健康


南方夜雨

不能仅凭两个血糖数据的简单介绍,就去评价身体状况如何,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有一些:



1,餐后两小时血糖是8左右,只是一餐的数据,另外两餐2血糖数据,同样需要监测掌控。

2,餐后2小时血糖8点左右,不代表控制得好,很多时候这个数据并不是好事,题主忽略了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

考虑到降糖药物因素,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无感觉的低血糖!

3,血糖控制是控制全天,尤其是三餐餐后的血糖,不是控制一餐的餐后,请注意这点!

4,空腹血糖徘徊在7左右,说明空腹血糖暂时相对稳定。

5,一次餐后2的血糖在8左右,不代表日常长期的餐后2血糖水平,注意这点。

6,题主介绍的血糖数据,还需要综合考量很多因素后,才能评估身体状况。


专业营养师陈努

糖尿病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正常值小于7.8 mmol/L

您的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外,却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所以您目前属于糖尿病前期。

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干预,是可以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如果不加以干预控制,则会加快糖尿病的发生时间。

注意:指尖血糖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一定要做静脉血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